小肠移植专家,主任医师、教授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李元新,男,1966年生。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135”工程),南京军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国际器官移植学会小肠移植分会分员。
李元新原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作为解放军第309医院转隶总参谋部并成为总参谋部总医院后首批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引进到解放军第309医院普通外科。李元新1990年本科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98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师从全国著名外科学家黎介寿院士。2001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08年晋升主任医师。从事小肠移植、腹腔多器官簇移植及移植免疫临床与基础研究近二十年。2006年至2007年赴全球最著名器官移植中心——美国匹兹堡大学Thomas. Strazl器官移植中心学习,师从全球最著名的小肠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专家、国际小肠移植学会主席——Abu-Elmagd教授,学习全球一流的小肠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技术,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掌握临床小肠移植核心技术医生之一。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9例小肠移植(包括活体小肠移植)、肝小肠联合移植,其中包括分别于1994年和2003年完成的亚洲首例单独小肠移植和国内首例肝小肠联合移植病例,是目前国内完成小肠移植例数最多的医生,也是手术质量最好、最多的医生。2007年回国后结合匹兹堡大学的先进经验,对临床小肠移植的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等关键技术做出一系列重大改进,使得小肠移植关键技术在我国得以突破,回国后连续完成的多例小肠移植病人取得了拥有良好移植肠功能并长期存活的良好疗效。解放军第309医院普外科李元新
小肠移植是世界公认的器官移植领域内的一个最大难点,是一个国家器官移植仍至医学水平的标志,也是我国尚未进入临床常规应用的最后一个大器官移植。小肠移植较其它实体大器官移植,应用于临床最晚,能完成这一重大技术的单位多集中在美国,全球至今也仅完成了二千多例。据全球小肠移植登记中心统计,至2009年5月31日全球共有73个移植中心对2061例病人完成了2291次小肠移植,但是这73个中心中,仅25%的中心完成了10例以上小肠移植,50%以上的中心已不再进行小肠移植,其中最大的中心是Pittsburgh大学,完成了近30%例数的小肠移植。我国的小肠移植尚处于起步阶段,这项难度极大的临床高新技术在我国远没有成为常规治疗。事实上,至2006年,我国小肠移植已处于完全的停顿状态,已没有单位再进行这项工作。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在肝移植、肾移植领域,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已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器官移植第二大国。小肠移植事业的停顿,极大地影响我国在全球器官移植领域内的地位和声誉。正如近年来取得巨大发展,并为我国跻身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器官移植第二大国做出重要贡献的我国肝移植事业发展历史一样,李元新的学成归来,推动了我国小肠移植的重新发展。我国的肝移植事业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批中青年移植医师在国外学成回国,他们将国外先进的肝移植技术和经验带回来,带动了我国肝移植的重新发展。
通过在美国匹兹堡大学Thomas. Strazl器官移植中心刻苦学习,李元新已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掌握小肠移植这一世界公认医学难题的核心技术的医生之一。2007年回国后,,李元新借鉴美国匹兹堡大学先进的小肠移植经验,对小肠移植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作了重大改进,这些关键技术包括小肠移植的外科技术改进(血管架桥技术的应用、消化道重建中侧侧吻合口的应用、腹腔容积不足的难题解决)、部分免疫耐受诱导方案的应用(Campath 1H诱导+术后单用低剂量FK506维持、无激素的方案)、围手术期感染预防方案的改进及营养支持策略的改进。回国后完成的连续多例小肠移植,取得了病人长期存活,拥有良好移植肠功能,短期内便摆脱TPN,口服正常饮食的良好疗效。使得小肠移植关键技术在我国实现了突破,打破了我国临床小肠移植长期停滞的局面,为这一难度极大的临床复杂技术成为常规治疗措施打下坚实基础,在我国的医学发展史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李元新在小肠移植工作中担当脏器获取和修整、受体移植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长期随访重任,能独立完成脏器获取、脏器修整、受体手术、血管吻合等关键步骤,制定围手术期处理、给药方案及监测方案,并负责移植术前、术后的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随访,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能独立完成小肠移植的医生之一,也是完成例数最多、手术质量最好的医生。由黎介寿院士推荐,执笔撰写了我国小肠移植的《技术管理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具体制定了《中国小肠移植随访系统》和《中国小肠移植准入》。发表论文近60余篇,特别是2008年以来,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是近年来发表有关临床小肠移植技术文章最多的医生。这20余篇文章向国内同行介绍改进的小肠移植关键技术和有关小肠移植及腹腔多器官簇移植的最新理论,向国外同道介绍中国小肠移植现状,并在2009年的第11届全球小肠移植大会作大会发言,介绍我国小肠移植的历史和现状,引起国外同行的关注。执笔撰写了器官移植领域的学术巨著——《移植学》,以及《器官移植临床护理学》和《腹部器官移植手术学》中小肠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篇章,在《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器官移植分册》中撰写小肠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有关词条达11条之多,为小肠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这一复杂的临床高新技术在我国成为常规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课题负责人,曾申请并获得各类科研基金近700万,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江苏省青年创新技术人才技术带头人基金等,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特别是在2010年,由于小肠移植工作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元新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在我国首例肝小肠联合移植(2003年)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李元新在美国学习期间,仔细学习近20例腹腔多器官簇移植,对手术过程和围手术期处理,作了详细的记录,收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积累了腹腔多器官簇移植的丰富经验。回国后已撰写多篇文章介绍国际上腹腔多簇移植的技术、概念及进展。目前,李元新已成功地建立大动物——猪的改良多器官簇移植(全消化道移植)手术技术,为在临床上成功进行这一在国内仍然是空白的重大临床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国人口基数大,小肠移植适应症的病人绝对数量较多。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年的小肠移植适应症约200例,我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再加上我国在导致小肠移植的原发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不如美国,因此,我国每年新产生的小肠移植适应症应在1000例以上。成功的小肠移植可使他们能够拥有良好生活质量,挽救他们的生命,具有十分重大社会效益。同时极大地提高我国器官移植水平和国际地位,使我国器官移植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李元新还长期从事胃肠外科临床工作,收治大量来自全国各地复杂的胃肠外科病人,尤其是在短肠综合症、多次胃肠手术后复杂肠梗阻和肠功能障碍、严重胃肠外科手术并发症、肠外瘘、严重腹部创伤和腹膜后巨大肿瘤积累了丰富经验,在黎介寿院士的指导下,撰写了《战时严重腹腔创伤的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重大课题的申请标书,为这下重大军内课题获得资助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从事外科营养支持临床和科研工作,曾作为第一完成人设计并主持3项多中心的营养支持临床验证工作(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并担任全国营养学习班授课工作,在外科临床营养支持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jj/49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