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管理的学习型科研团队
本文关键词: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科研基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 要:“获取”和“创新”是 学习 型科研团队的精神基石,努力实践团队的宗旨和目标,是所有成员的共同愿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建立 科学 的易于操作的制度和规范。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 研究 中心成立5年来,在科研及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有力地证明,在努力建设学习型科研团队的同时,建设制度化管理的一系列举措是行之有效的。
转载于中国论文联盟 关键词:学习型科研团队;制度;管理
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学校直属的一个科研型实体。其特点是既有直属实验室科研团队的管理,又肩负着全校“功能基因与疾病基因研究”课题的组织和实施的重任。自2000年3月成立以来,我们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目的是使中心成为一个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团队,发挥中心的组织和辐射作用,以提高学校在功能基因与疾病基因研究领域的综合绩效,实现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作目标。实践学习型组织的 理论 “所谓学习型组织,指的是能够敏锐地观察到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通过制度化的机制或有组织的形式捕获信息,使用知识和转化知识,从而增强群体的能力,使得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能够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获得生存和 发展 。使我们体会到:学习型科研团队的精神基石是不断地“获取”和“创新”,而建立科学的易于操作的制度和规范是使团队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
1 学习型科研团队理论
学习型科研团队具有如下特征。
(1)团队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来源于成员个人而又高于个人的目标。它是团队中所有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理想,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团队共同的目标前进。
(2)善于不断学习。这是学习型科研团队的本质特征,主要有四点含义:一是强调“终身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四是强调“团体学习”。
(3)扁平式科研团队结构。学习型科研团队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团队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构负责,从而形成扁平化团队结构。只有这样,团队内部才能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群体,才能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主管理,团队成员可以自己发现工作中的 问题 ,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小团队,自己选定进取目标,自己进行现状 分析 ,自己制定措施,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估 总结 。团队成员在自主管理过程中,能够形成共同目标,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
中心领导在建设学习型科研团队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
2 制度化管理在学习型科研团队中的效应
2.1 项目招标制度及管理
在科研基金管理中,引入公开招标与专家评审制度,至少具有三个优点:①在涉及科研基金分配使用时,给每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②竞争的结果可以确保科研项目由最佳的研究人员来完成,实现科研基金的有效配置;③促使各科研人员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创造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中心的科研基金招标制度,很好地体现了这三个优点。
中心建立初期,适逢“985行动计划”一期工作启动,学校为中心先后投入经费1 800万元。为促进和带动医学部功能基因与疾病基因研究工作的发展,中心用近700万元设立了“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科研基金”,并于2000年10月面向全校进行了首批课题招标。为便于科研基金的管理,使其产生应有的效益,中心制定了“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科研基金实施条例”, 内容 包括:项目评审原则,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资助的主要对象是瞄准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围绕生命科学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紧迫的科学技术问题的课题。实行公平竞争,优先支持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可获得新的科学发现或取得重要进展的项目。为确保科学、公正地遴选课题,条例中制定了项目评审程序,即中心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初筛,再由中心学术委员会进行复审,根据优先支持条件和中心科研基金的资助能力,确定资助项目及资助金额。项目管理办法中,对课题的过程管理提出了明确规定,包括课题的立项、项目年度进展报告、项目结题后的总结报告,以及对课题组的其他要求。
2001年9月中心进行了第二期项目招标,在同年6月,针对直属实验室在国际首次发现的新基因TFARl9,面向校内及各临床 医院 开展了“凋亡促进分子——TFARl9与临床凋亡相关疾病关联的研究”课题的招标。三次招标课题共收到201项课题申请,54项课题中标.经过4年多的项目实施,中心科研基金所资助的课题取得了一批新的科学发现和重要成果,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中的科研竞争实力得到极大加强和提升。
截止到2004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这一项目共发表论文30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9篇,总 影响 因子超过306。国际学术会议报告或提交论文97次,国内学术会议报告或提交论文101次。获省部级奖11项,其中:“ 教育 部 自然 科学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 科技 一等奖1项;“教育部推荐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国际专利6项、授权专利4项(含美国授权专利1项)。其中的41个课题(占所有资助课题的76%)在得到本项目课题启动费的资助后,又相继获得90项国家各类基金(省部级)3 574万元的资助。在学术交流方面,举办各类学习班15期,学术报告26次,共有3 610人参加。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培养硕士55人、博士93人、博士后15人。
2.2 科研沟通管理制度
学习型科研团队最本质的特点就是不断学习,尤其是强调团队的“集体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团队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学习型科研团队着力于形成一个宽松的、适于成员学习和交流的气氛,以利于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知识共享。同时,为了有利于团队的知识更新和深化,学习型科研团队一般都建立一定的团队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和培训,不断更新和深化知识。
中心现有教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客座人员60余人,16个实验室,能够开展高水平的人类疾病基因和功能基因的研究,包括基因克隆、基因测序、遗传资源和组织标本资源收集保存和管理、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NPs)、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基因功能分析、基因 治疗 及基因药物开发等科研工作.为了有效地整合中心的研究团队,促进中心的团队学习和创新能力,2003年6月,中心制订了“例会暨工作汇报制度”。例会暨工作汇报会定为每周一次,并规定“工作汇报实行考勤制度,每个参加人员在进入会议室时应在考勤簿上登记,……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必须提前向学术活动负责人请假,不得无故缺席。”这项制度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把例会和工作汇报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日程之一,形成自觉行动。制度中还对工作汇报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①被安排汇报人员必需认真准备,不得敷衍了事;②汇报内容应涵盖本人的全部工作,即近期已完成(成功和失败)的和预期将从事的工作;③对新开展的实验,,应介绍该实验的原理及相关的用途;④对于拟开展的工作,需介绍技术路线和实验设计;⑤采用新的表达载体和新的表达形式,要介绍其特点。参加会议人员,应“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
中心的所有研究人员,无论是教师、还是研究生,对例会工作都极为重视,绝大多数演示文稿图文并茂,并全部实现 英文 化。对每个汇报,中心主任及在座的老师,都会针对其工作中的成绩给予积极肯定,也对其问题给予具体指导和建议,使中心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大家不分年资高低,不分老师学生,都积极地将自己在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尤其让很多研究生受益匪浅。两年来,中心的工作例会制度对于及时总结工作,开阔科研思路,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大家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科研基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5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jj/8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