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森林论文 >

基于土壤侵蚀预测模型对石城县域低效林的判别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2 16:20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地形数据和小班调查数据,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三因子法相结合的土壤侵蚀预测模型,对石城县域林地土壤侵蚀模数进行等级划分,建立低质低效林的评价体系,并进行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低质低效林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和东南区域,占整个研究区内林地面积的31.48%,属于劣质立地条件下的低质低效林;研究区内微度侵蚀面积占比最大,接近总面积的93%,另外强烈侵蚀以上等级的侵蚀面积为5.56 km2,占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0.351%;土壤侵蚀总量方面,稀疏林地以2.92%的侵蚀面积对研究区总侵蚀量的贡献率达到了4.80%,总侵蚀量占比几乎是侵蚀面积占比的2倍。研究结果旨在丰富低质低效林判别理论,同时为低效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土壤侵蚀预测模型对石城县域低效林的判别及研究


石城县域坡度因子分布图

土地利用图,石城,土地利用,类型


表1 石城县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Lu值Tab.1 Lu of the main land use types in Shicheng County 土地利用类型 建设用地 密林地 水域 耕地 稀疏林地 裸地 草地 Lu/(t·hm-2·a-1) 500 100 0 1 200 200 1 800 700(3)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

分布图,石城,水土保持,土地利用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是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侵蚀流失量与对应的顺坡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流失量的比值(0~1之间),其中0代表根本不会发生土壤侵蚀的地区,1代表未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地区[20]。水土保持措施一般通过土地利用信息间接反映出来,在县域的土壤侵蚀研究中,采用结合实地考察资料给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赋值的方法确定[21-22]。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差异,可以通过对不同土地覆盖类型进行赋值表达,但国内尚没有统一的赋值标准。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参考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对石城县域土地利用类型重新分类为建设用地、耕地、密林地、稀疏林地、水域、裸地以及草地,得出重新分类后的石城县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确定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23],如表2。在此基础上获得P因子分布图,如图3所示。表2 石城县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P值Tab.2 P of main land use types in Shicheng County 土地利用类型 建设用地 密林地 水域 耕地 稀疏林地 裸地 草地 P 0.3 1 0 0.2 0.7 1 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济林营建后基于137Cs示踪法的土壤侵蚀特征研究[J]. 朱茜,林杰,张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06)
[2]低效林分类研究进展[J]. 王磊,张劲峰,马建忠,魏巍,胡青.  西部林业科学. 2019(02)
[3]基于137Cs的苏南丘陵区的土壤侵蚀和土壤养分研究[J]. 朱茜,林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8)
[4]基于USLE模型的2001—2015年江西省土壤侵蚀变化研究[J]. 周夏飞,马国霞,曹国志,於方,周颖,贾倩,张宇航.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1)
[5]基于RULSE模型的北盘江流域土壤侵蚀研究[J]. 钱庆欢,白晓永,周德全,肖建勇,陈飞,李颖.  人民珠江. 2018(02)
[6]浅淡石城县跨界河流水资源管理的措施与对策[J]. 李庆林,温礼才.  黑龙江水利. 2017(09)
[7]基于RUSLE的大通河流域土壤侵蚀估算研究[J]. 沈晨,万大娟,尹辉,杨龙,周慧,熊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8)
[8]丹江口库区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 章影,廖畅,姜庆虎,刘峰.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1)
[9]利用HJ-CCD影像的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分析——以赣州市为例[J]. 李恒凯,杨柳,雷军,徐露.  遥感信息. 2016(03)
[1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建设秀美乡村保驾护航[J]. 黄浩云.  中国水土保持. 2015(11)

博士论文
[1]川南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初期产流产沙特征及水土保持功能评价[D]. 张海涛.四川农业大学 2017
[2]北京市低山区低效人工林结构特征与评价研究[D]. 侯淑艳.北京林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红壤坡地不同森林恢复类型水土保持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 陈冬林.湖南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97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297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c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