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发布时间:2021-07-25 10:23
圆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abinae Xu et He是危害祁连圆柏球果种仁的寡食性害虫,其幼虫在球果内蛀食胚乳,并随球果同步发育,致使种子成熟后有果无仁,严重影响祁连圆柏种子生产。观察和分析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受器形态特征,旨在为圆柏大痣小蜂进化和行为策略研究提供基础。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的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上的感受器进行观察,并对各感受器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圆柏大痣小蜂触角为膝状,由支角突、柄节、梗节、环节、索节(7节)和棒节(3节)共14亚节组成,触角总长1 797.56±24.29μm,表面有B?hm氏鬃毛、板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乳头状感器5种感器;下颚须由5节组成,第1节粗长,其余4节较细,表面有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和栓锥形感受器4种感器;外产卵器由产卵鞘和产卵针组成,有毛形感受器、栓锥形感受器、半球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产卵鞘长3.17±0.22 mm,表面具2类毛形感器,产卵针长5.01±0.41 mm,产卵针从基部开始,分为3个产卵瓣,外侧端部具"八"字形缺刻及2个腔锥形感器。圆柏大痣...
【文章来源】:环境昆虫学报. 2020,42(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分布
圆柏大痣下颚须共5节,第1节粗且长,其余4节较细,末节感器明显多于其余四节(图2-A)。共观察到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和栓锥形感受器4种感器类型。其中,毛形感受器分为毛形感受器1和毛形感受器2两个亚型,毛形感器1长30~50 μm,分布于下颚须的第1、3、4、5节上;毛形感器2长75~100 μm,只分布于第一节腹面中部(图2-A)。刺形感器分为3个亚型,分别为刺形感器2、刺形感器3和刺形感器4,刺形感器2与下颚须基本垂直,长约8.2 μm,基部位于第3节基部的基窝中,基窝宽度约4.6 μm(图2-B);刺形感器3长约7.5 μm,分布于下颚须末节端部;刺形感器4长约22.5 μm,与下颚须夹角约30°(图2-D)。栓锥形感器,端部钝尖,基部位于一个突出的圆台状基窝中,基窝宽约4.5 μm,分布于第3节腹面端部(图2-C);锥形感器长约16.1 μm,基部宽3.8 μm,直立于末节端部(图2-D)。图3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产卵器感器类型及分布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产卵器感器类型及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橘小实蝇4种寄生蜂腹部和产卵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谷小红,蔡普默,杨燕川,王聪,杨晴阳,季清娥,陈家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2]圆柏大痣小蜂羽化的生态学特性及幼虫空间分布[J]. 吕东,李秉新,张宏斌,赵祜,闫克林.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01)
[3]白蛾黑棒啮小蜂触角扫描电镜观察[J]. 洪权春,陈素贞,李成伟. 植物保护. 2016(04)
[4]中国榕小蜂触角感受器形态特征及进化适应性分析[J]. 孟晶,卜文俊,肖金花,黄大卫. 昆虫学报. 2015(07)
[5]祁连圆柏林圆柏大痣小蜂幼虫空间分布格局[J]. 李秉新,吕东,张宏斌,赵明,闫克林,候玉梅. 环境昆虫学报. 2014(02)
[6]竹织叶野螟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特征[J]. 刘曼,任春光,杨茂发,姚松林,徐思远. 林业科学. 2013(09)
[7]蝇蛹金小蜂雌虫触角、产卵器及腹部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赵海燕,陆永跃,曾玲,梁广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8]库尔勒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观察[J]. 马涛,朱雪姣,张蒙,温秀军,李奕震,李兴文,王蓬. 林业科学研究. 2013(03)
[9]白蛾周氏啮小蜂产卵器感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J]. 徐晓蕊,张旭臣,祈金玉,吕双双,靳莹莹,孙守慧,刘超,郑雅楠. 环境昆虫学报. 2012(04)
[10]豌豆潜蝇姬小蜂雌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邹德玉,张礼生,陈红印. 昆虫知识. 2009(01)
博士论文
[1]蚧虫触角及其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研究[D]. 王旭.山西大学 2017
[2]玉米诱导抗虫性对甜菜夜蛾和淡足侧沟茧蜂相关生理行为的影响[D]. 高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硕士论文
[1]苹小吉丁成虫的形态特征及全身感受器的超微结构[D]. 伊志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夜蛾科6种害虫触角微观结构比较分析[D]. 魏延弟.吉林农业大学 2015
[3]四种不同产卵方式昆虫的产卵器感器比较研究[D]. 张璐.北京林业大学 2015
[4]豆象科十种仓储害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D]. 陈新.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01849
【文章来源】:环境昆虫学报. 2020,42(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分布
圆柏大痣下颚须共5节,第1节粗且长,其余4节较细,末节感器明显多于其余四节(图2-A)。共观察到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和栓锥形感受器4种感器类型。其中,毛形感受器分为毛形感受器1和毛形感受器2两个亚型,毛形感器1长30~50 μm,分布于下颚须的第1、3、4、5节上;毛形感器2长75~100 μm,只分布于第一节腹面中部(图2-A)。刺形感器分为3个亚型,分别为刺形感器2、刺形感器3和刺形感器4,刺形感器2与下颚须基本垂直,长约8.2 μm,基部位于第3节基部的基窝中,基窝宽度约4.6 μm(图2-B);刺形感器3长约7.5 μm,分布于下颚须末节端部;刺形感器4长约22.5 μm,与下颚须夹角约30°(图2-D)。栓锥形感器,端部钝尖,基部位于一个突出的圆台状基窝中,基窝宽约4.5 μm,分布于第3节腹面端部(图2-C);锥形感器长约16.1 μm,基部宽3.8 μm,直立于末节端部(图2-D)。图3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产卵器感器类型及分布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产卵器感器类型及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橘小实蝇4种寄生蜂腹部和产卵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谷小红,蔡普默,杨燕川,王聪,杨晴阳,季清娥,陈家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2]圆柏大痣小蜂羽化的生态学特性及幼虫空间分布[J]. 吕东,李秉新,张宏斌,赵祜,闫克林.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01)
[3]白蛾黑棒啮小蜂触角扫描电镜观察[J]. 洪权春,陈素贞,李成伟. 植物保护. 2016(04)
[4]中国榕小蜂触角感受器形态特征及进化适应性分析[J]. 孟晶,卜文俊,肖金花,黄大卫. 昆虫学报. 2015(07)
[5]祁连圆柏林圆柏大痣小蜂幼虫空间分布格局[J]. 李秉新,吕东,张宏斌,赵明,闫克林,候玉梅. 环境昆虫学报. 2014(02)
[6]竹织叶野螟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特征[J]. 刘曼,任春光,杨茂发,姚松林,徐思远. 林业科学. 2013(09)
[7]蝇蛹金小蜂雌虫触角、产卵器及腹部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赵海燕,陆永跃,曾玲,梁广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8]库尔勒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观察[J]. 马涛,朱雪姣,张蒙,温秀军,李奕震,李兴文,王蓬. 林业科学研究. 2013(03)
[9]白蛾周氏啮小蜂产卵器感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J]. 徐晓蕊,张旭臣,祈金玉,吕双双,靳莹莹,孙守慧,刘超,郑雅楠. 环境昆虫学报. 2012(04)
[10]豌豆潜蝇姬小蜂雌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邹德玉,张礼生,陈红印. 昆虫知识. 2009(01)
博士论文
[1]蚧虫触角及其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研究[D]. 王旭.山西大学 2017
[2]玉米诱导抗虫性对甜菜夜蛾和淡足侧沟茧蜂相关生理行为的影响[D]. 高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硕士论文
[1]苹小吉丁成虫的形态特征及全身感受器的超微结构[D]. 伊志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夜蛾科6种害虫触角微观结构比较分析[D]. 魏延弟.吉林农业大学 2015
[3]四种不同产卵方式昆虫的产卵器感器比较研究[D]. 张璐.北京林业大学 2015
[4]豆象科十种仓储害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D]. 陈新.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01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30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