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株绿僵菌对橙带蓝尺蛾幼虫致病力比较
发布时间:2021-08-03 15:26
橙带蓝尺蛾(Milionia basalis)是近年来严重危害罗汉松和竹柏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为筛选出对该虫具有高致病力的优良菌株,对5株不同来源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aFZ-13、MaFZ-16、MaQL-02、MaXJ-04、MaZPTR-01)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及其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菌落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其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菌株接种培养15 d,菌落直径最大的为MaZPTR-01菌株,达6.5 cm;其次为MaFZ-13菌株,达6.2 cm。产孢量最高的为MaFZ-13,达1.33×108孢子·cm-2,MaZPTR-01菌株次之,达1.28×108孢子·cm-2。MaFZ-13、MaXJ-04菌株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死率较高,15 d后分别达到96.7%、95.0%,其它菌株均低于90%;幼虫僵虫率分别为75%、71.7%;致死中时(LT50)也显著短于其它...
【文章来源】:福建林业科技. 2020,47(0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橙带蓝尺蛾幼虫及其被绿僵菌感染状
橙带蓝尺蛾幼虫接种不同绿僵菌菌株后死亡情况见图2,幼虫死亡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但不同菌株对幼虫的致死速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接种MaFZ-13和MaXJ-04菌株幼虫死亡率较高,这2个菌株接种9 d后,幼虫死亡率达到或超过80%,而其它菌株则低于70%。接种15 d后,MaFZ-13和MaXJ-04菌株对幼虫的致死率分别达到96.7%和95.0%,其它菌株均低于90%,最低的是MaQL-02菌株,为71.7%。试验记录期为15 d,此阶段未死亡的幼虫,后续也逐渐死亡,但耗时较长,只有接种MaQL-02和MaFZ-16菌株的出现了少数化蛹的情况,其他处理组均没有幼虫化蛹。对照组幼虫死亡率为10%,未死亡的幼虫正常化蛹。2.3 不同绿僵菌菌株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球孢白僵菌与低剂量化学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协同增效作用[J]. 曹伟平,宋健,冯书亮,杜立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03)
[2]一种罗汉松害虫——橙带蓝尺蛾[J]. 林伟,徐浪,郭强,余道坚,卢小雨,张伟锋,王林聪,翁洪明,蒋露. 植物检疫. 2017(04)
[3]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J]. 蔡守平. 福建林业科技. 2016(03)
[4]橙带蓝尺蛾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J]. 余海滨,秦长生,赵丹阳. 广东林业科技. 2015(05)
[5]竹柏重要食叶害虫——橙带丹尺蛾[J]. 王缉健,杨秀好,梁晨,邹金成,林汉权. 广西植保. 2014(02)
[6]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不同菌株对黑足角胸叶甲成虫的致病力评价[J]. 何学友,蔡守平,童应华,熊瑜,黄勇,谢家冬,陈顺立. 昆虫学报. 2011(11)
[7]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对东亚飞蝗的增效作用[J]. 彭国雄,夏玉先. 中国生物防治. 2010(04)
[8]杀蝗绿僵菌与植物源农药混用对亚洲小车蝗的杀虫效果[J]. 高书晶,刘爱萍,徐林波,曹艺潇,柴岩红,特木儿. 农药. 2010(10)
[9]绿僵菌相容性杀虫剂筛选及混用防治椰心叶甲[J]. 秦长生,徐金柱,谢鹏辉,许志斌,廖仿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2)
[10]化学杀虫剂对绿僵菌的影响及菌药混用研究[J]. 宋漳.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3319864
【文章来源】:福建林业科技. 2020,47(0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橙带蓝尺蛾幼虫及其被绿僵菌感染状
橙带蓝尺蛾幼虫接种不同绿僵菌菌株后死亡情况见图2,幼虫死亡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但不同菌株对幼虫的致死速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接种MaFZ-13和MaXJ-04菌株幼虫死亡率较高,这2个菌株接种9 d后,幼虫死亡率达到或超过80%,而其它菌株则低于70%。接种15 d后,MaFZ-13和MaXJ-04菌株对幼虫的致死率分别达到96.7%和95.0%,其它菌株均低于90%,最低的是MaQL-02菌株,为71.7%。试验记录期为15 d,此阶段未死亡的幼虫,后续也逐渐死亡,但耗时较长,只有接种MaQL-02和MaFZ-16菌株的出现了少数化蛹的情况,其他处理组均没有幼虫化蛹。对照组幼虫死亡率为10%,未死亡的幼虫正常化蛹。2.3 不同绿僵菌菌株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球孢白僵菌与低剂量化学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协同增效作用[J]. 曹伟平,宋健,冯书亮,杜立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03)
[2]一种罗汉松害虫——橙带蓝尺蛾[J]. 林伟,徐浪,郭强,余道坚,卢小雨,张伟锋,王林聪,翁洪明,蒋露. 植物检疫. 2017(04)
[3]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J]. 蔡守平. 福建林业科技. 2016(03)
[4]橙带蓝尺蛾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J]. 余海滨,秦长生,赵丹阳. 广东林业科技. 2015(05)
[5]竹柏重要食叶害虫——橙带丹尺蛾[J]. 王缉健,杨秀好,梁晨,邹金成,林汉权. 广西植保. 2014(02)
[6]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不同菌株对黑足角胸叶甲成虫的致病力评价[J]. 何学友,蔡守平,童应华,熊瑜,黄勇,谢家冬,陈顺立. 昆虫学报. 2011(11)
[7]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对东亚飞蝗的增效作用[J]. 彭国雄,夏玉先. 中国生物防治. 2010(04)
[8]杀蝗绿僵菌与植物源农药混用对亚洲小车蝗的杀虫效果[J]. 高书晶,刘爱萍,徐林波,曹艺潇,柴岩红,特木儿. 农药. 2010(10)
[9]绿僵菌相容性杀虫剂筛选及混用防治椰心叶甲[J]. 秦长生,徐金柱,谢鹏辉,许志斌,廖仿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2)
[10]化学杀虫剂对绿僵菌的影响及菌药混用研究[J]. 宋漳.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3319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319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