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森林论文 >

连香树在东南亚潜在分布区预测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4 11:02
  [目的]气候因子能够直接影响物种的分布。本文以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为研究对象,预测在气候变化下其潜在适生区的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为连香树种群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个生态气候因子,将MaxEnt预测模型和ArcGIS分析软件相结合,根据连香树386个有效种群分布数据,模拟预测连香树在末次盛冰期、当前和未来适宜分布区。[结果]ROC曲线下方面积AUC值为0. 995,接近于1,说明MaxEnt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高。刀切法和气候贡献率结果表明,温度是限制连香树分布的主要因子。采用MaxEnt软件中的重分类工具,比较当前和其他时期(末次盛冰期、RCP2. 6、RCP4. 5、RCP6. 0、RCP8. 5)面积比、收缩/扩张程度,结果显示,末次盛冰期以来,连香树分布面积收缩了54. 1%。未来,随着气候变化,连香树适生区分布面积逐渐减小(32. 9%~66. 1%)。[结论]连香树对生境的选择与温度相关,也体现出其对实际生境的择优行为,建议应建立相应保护区,减少人为破坏。模型预测结果初步明确了其适宜生境分布,对连香树保护区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0(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连香树在东南亚潜在分布区预测与分析


ROC曲线预测结果

环境变量,重要性,连香树


利用ArcGIS软件对MaxEnt模拟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可知(图3),在不同时期,连香树地理潜在分布范围存在差异。在末次盛冰期(图3A),连香树最适分布区主要在我国的陕西、四川、重庆和贵州等地,在湖北、湖南和安徽也有一定的分布范围,韩国东南部、日本九州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也有少许分布。当前(图3B),连香树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四川、山东、浙江和天津,湖北和湖南部分地区也有少许分布。在日本大部分区域都有一定分布,朝鲜和韩国也有少量分布。未来(图3 C~F),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连香树的适宜区逐渐减少,且有向北移动的趋势。随着气候不断变化,连香树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减少,且其在日本适生区却变化不大,但在朝鲜和韩国几乎没有连香树适生区。2.4 气候变化对连香树潜在分布区的影响

气候图,连香树,气候


近年来,生态位预测模型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中,了解连香树当前适宜区及在未来潜在适宜区,通过建立其相应的生态预测模型,为设计和选择连香树自然保护区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更有利于对连香树进行有效的保护[23]。本研究结果表明连香树在未来适生区中有所减少,且物种的实际分布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未来实际减少面积有可能比预测的结果更多,连香树种质资源保护亟需展开。我们可以以潜在分布区预测结果为参考,进一步开展连香树种质资源调查,对现有的种群进行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避免人为破坏,最大程度地保护现有资源。另外,在资源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在潜在适生区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培育,扩大该树种的资源规模,实现连香树“脱濒”的同时实现该资源的开发与高效利用。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axEnt模型的南酸枣潜在适生区预测[J]. 叶学敏,陈伏生,孙荣喜,吴南生,刘斌,宋玉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2]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的空间分布与种群特征[J]. 冷志成,叶信初,李生强,杨彪.  林业科技. 2019(01)
[3]双花木属植物潜在分布区模拟与分析[J]. 孟艺宏,徐璕,姜小龙,徐刚标.  生态学报. 2019(08)
[4]连香树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作用及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毒性研究[J]. 汪超,唐明,魏琴,马丹炜,王亚男,张红,李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5]生态位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J]. 朱耿平,刘国卿,卜文俊,高玉葆.  生物多样性. 2013(01)
[6]濒危植物连香树遗传多样性研究[J]. 黄绍辉,方炎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7]采用生态位模型预测黄顶菊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J]. 曹向锋,钱国良,胡白石,刘凤权.  应用生态学报. 2010(12)
[8]濒危植物连香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J]. 王静,张小平,李文良,王磊,吴建勋,陈一锟.  植物研究. 2010(02)
[9]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研究进展[J]. 杜晓华,姚连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02)
[10]ROC曲线分析在评价入侵物种分布模型中的应用[J]. 王运生,谢丙炎,万方浩,肖启明,戴良英.  生物多样性. 2007(04)

硕士论文
[1]连香树的适应性和繁殖特性研究[D]. 皮琪.长江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59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359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a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