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森林论文 >

天牛卵寄生蜂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发布时间:2021-09-25 17:33
  本文对天牛卵期寄生性天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已有文献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天敌资源调查、天敌分类与系统发育、天敌生物学特性、行为学特性、生殖与遗传多样性、化学生态学等方面,大部分属于基础性研究;但相对其他类群害虫的卵寄生蜂研究较少;仅见对极少数几种天牛卵寄生蜂的行为学、化学生态学机制有过较深入的探讨。天牛卵寄生蜂应用于生物防治实践的研究更少,这可能与天牛卵寄生蜂虫源获取困难、饲养技术研究薄弱有关,天牛卵寄生蜂的规模化繁育技术也制约了其生物防治利用。本综述对全面了解天牛卵期寄生性天敌研究进展提供了便捷,为今后加强和深入对天牛卵寄生蜂的研究利用提供了参考。 

【文章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2020,33(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天牛卵寄生蜂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马尾松树皮表面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左)与产于树皮下的松褐天牛卵(右)

天牛,幼虫,金小蜂,寄生蜂


图1 马尾松树皮表面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左)与产于树皮下的松褐天牛卵(右)天牛卵寄生蜂生物学的研究是利用的基础,国内外目前仅对3种天牛卵寄生蜂的生物学研究比较透彻,初步满足了人工繁育的要求。其中双斑佛天牛跳小蜂作为生物防治的天敌从澳大利亚引进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野外每个天牛卵可繁育5头蜂[24],而中国的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为单寄生,1头天牛卵仅可繁育1头小蜂,繁育和利用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在选择卵寄生蜂作为生防物时,可将单卵寄生数量作为选择标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悬铃木星天牛卵寄生蜂分布情况调查初报[J]. 严巍,朱春刚,陈东旭,刘莹,涂广平,徐英嘉.  林业科技通讯. 2018(05)
[2]桑天牛卵啮小蜂对桑天牛卵寄生作用的初探[J]. 袁芳芳,苏筱雨,黄大庄,田静,杨翠荣.  河北林果研究. 2016(01)
[3]桑天牛卵啮小蜂各发育阶段虫态的显微观察[J]. 苏筱雨,袁芳芳,田静,黄大庄.  中国森林病虫. 2015(04)
[4]舞毒蛾卵寄生蜂大蛾卵跳小蜂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及利用替代寄主柞蚕卵繁育的子代品质评价[J]. 王建军,魏建荣,王玉珠,张永超.  昆虫学报. 2012(05)
[5]桑天牛分泌物及虫粪中的信息化合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寄主识别的影响[J]. 王树香,李明,李继泉,李术娜,杨元,郭云霞,郑克然.  蚕业科学. 2009(02)
[6]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的寄主选择定位行为[J]. 李继泉,杨元,王树香,冯会藏,黄大庄,金幼菊.  昆虫学报. 2007(11)
[7]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J]. 杨元,张凤娟,李继泉,王宇,金幼菊,张浩.  蚕业科学. 2007(03)
[8]两种桑天牛卵寄生蜂触角感器超微结构的比较[J]. 王树香,李继泉,黄大庄,金幼菊,李明,杨元.  蚕业科学. 2007(03)
[9]桑天牛卵啮小蜂孤雌生殖及体内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检测[J]. 王达,黄大庄,袁芳芳,王志刚,杨威,阎海霞.  蚕业科学. 2007(03)
[10]桑天牛长尾啮小蜂产卵及寄主识别行为的观察与研究[J]. 李继泉,王树香,杨元,黄大庄,金幼菊,白颖.  蚕业科学. 2006(04)

博士论文
[1]无公害技术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研究[D]. 张彦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硕士论文
[1]桑天牛卵啮小蜂识别已寄生刻槽的化学机制[D]. 温艳菊.河北农业大学 2011
[2]桑天牛危害和外源茉莉酸诱导桑树抗虫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响应[D]. 冯会藏.河北农业大学 2009
[3]桑天牛卵寄生蜂生殖生理特性及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袁芳芳.河北农业大学 2007
[4]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位、识别行为及化学机制的初步研究[D]. 王树香.河北农业大学 2007
[5]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生物学特性研究[D]. 刘辉芳.河北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10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410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9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