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岛木麻黄木毒蛾卵和幼虫空间分布的地统计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6 23:45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平潭岛木麻黄基干林中木毒蛾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特性,为有效防治其危害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前沿迎风侧木毒蛾的幼虫虫口密度和卵块密度均小于后沿背风侧,木毒蛾幼虫及卵块变异函数在球状模型中均呈现较好的拟合效果。迎风侧和背风侧木毒蛾幼虫种群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8.6 m和8.7 m,卵块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8.2 m和6.9 m,空间连续性强度均达到0.92以上,木毒蛾幼虫及卵块均呈聚集性空间分布特征,其空间有显著自相关性,扩散距离范围为6~9 m,这对木毒蛾防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因受风因素影响,迎风侧距迎风面0~30 m范围内,木毒蛾幼虫及卵块没有明显的聚集性空间分布特征。
【文章来源】:南方林业科学. 2020,48(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变异函数曲线示意图
由图2可以看出,前沿迎风侧木麻黄林分中木毒蛾幼虫虫口密度为10~30头·株-1的木麻黄所占比例最大,为11.3%~15.9%,其次为0~10头·株-1,占7.2%~9.5%,虫口密度为30~85头·株-1的木麻黄所占比例较小,为0.4%~5.5%;后沿背风侧木麻黄林分木毒蛾幼虫虫口密度为0~15头·株-1的木麻黄占比最大,为11.5%~14.0%,其次为15~20头·株-1,占7.6%,20~85头·株-1,占0.7%~5.7%。3.1.2 木毒蛾幼虫的地统计学特征
由表2、图3可以看出,迎风侧和背风侧的木麻黄林分中木毒蛾幼虫变异函数均有较好的球状模型拟合效果(相关系数R2最大,残差平方和RSS最小)。因此,两取样处的木毒蛾种群均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状态,且具有连续相关关系的空间分布范围分别为8.6m和8.7 m,也就是说,在此范围内,任何两样点的幼虫数量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另外,迎风侧和背风侧木麻黄林分木毒蛾幼虫变异函数中拱高C占基台值Sill(即C/Sill)的比例分别达到92%和95%,也说明取样处木毒蛾幼虫数量的空间变异绝大部分是源于空间自相关。块金常数C0与试验统计误差有关。由木毒蛾幼虫空间分布的热点图(详见图4)可以看出,迎风侧和背风侧木麻黄林分中的幼虫分布总体呈斑块状,虫口热点主要集中于斑块中心,然后向四周逐渐衰减。迎风侧距迎风面0~20 m的木麻黄林分中木毒蛾幼虫热点图没有明显斑块化现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茶园天敌昆虫与卵形短须螨及双斑长跗萤叶甲的空间跟随关系[J]. 宋学雨,钱广晶,张书平,余燕,李尚,毕守东,周夏芝,邹运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11)
[2]半变异函数及取样间距对克里金法在海洋地层分析中的影响研究[J]. 杨阳,李飒,何福耀,施展玲.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4)
[3]应用绿僵菌和白僵菌林间防治木麻黄毒蛾的初步研究[J]. 何学友,蔡守平,黄金水,钟景辉,潘惠忠,周远谋,黄远清. 福建林业科技. 2011(02)
[4]龙眼木毒蛾生物学及控制技术研究[J]. 陈加福. 中国植保导刊. 2009(03)
[5]木毒蛾空间格局及其应用研究[J]. 陈泰峰,王礼金,陈顺立,李友恭,洪伟.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3(02)
[6]木毒蛾的研究[J]. 李友恭,陈顺立,谢卿楣,蔡秋锦,吴敬,李运帷,郑学清,朱政文,周博大,郑辉棋. 昆虫学报. 1981(02)
硕士论文
[1]木毒蛾卵块分布及极端环境因子的影响[D]. 张继锋.福建农林大学 2018
[2]变异函数模型的对比优选研究[D]. 张涛.南京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99796
【文章来源】:南方林业科学. 2020,48(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变异函数曲线示意图
由图2可以看出,前沿迎风侧木麻黄林分中木毒蛾幼虫虫口密度为10~30头·株-1的木麻黄所占比例最大,为11.3%~15.9%,其次为0~10头·株-1,占7.2%~9.5%,虫口密度为30~85头·株-1的木麻黄所占比例较小,为0.4%~5.5%;后沿背风侧木麻黄林分木毒蛾幼虫虫口密度为0~15头·株-1的木麻黄占比最大,为11.5%~14.0%,其次为15~20头·株-1,占7.6%,20~85头·株-1,占0.7%~5.7%。3.1.2 木毒蛾幼虫的地统计学特征
由表2、图3可以看出,迎风侧和背风侧的木麻黄林分中木毒蛾幼虫变异函数均有较好的球状模型拟合效果(相关系数R2最大,残差平方和RSS最小)。因此,两取样处的木毒蛾种群均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状态,且具有连续相关关系的空间分布范围分别为8.6m和8.7 m,也就是说,在此范围内,任何两样点的幼虫数量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另外,迎风侧和背风侧木麻黄林分木毒蛾幼虫变异函数中拱高C占基台值Sill(即C/Sill)的比例分别达到92%和95%,也说明取样处木毒蛾幼虫数量的空间变异绝大部分是源于空间自相关。块金常数C0与试验统计误差有关。由木毒蛾幼虫空间分布的热点图(详见图4)可以看出,迎风侧和背风侧木麻黄林分中的幼虫分布总体呈斑块状,虫口热点主要集中于斑块中心,然后向四周逐渐衰减。迎风侧距迎风面0~20 m的木麻黄林分中木毒蛾幼虫热点图没有明显斑块化现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茶园天敌昆虫与卵形短须螨及双斑长跗萤叶甲的空间跟随关系[J]. 宋学雨,钱广晶,张书平,余燕,李尚,毕守东,周夏芝,邹运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11)
[2]半变异函数及取样间距对克里金法在海洋地层分析中的影响研究[J]. 杨阳,李飒,何福耀,施展玲.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4)
[3]应用绿僵菌和白僵菌林间防治木麻黄毒蛾的初步研究[J]. 何学友,蔡守平,黄金水,钟景辉,潘惠忠,周远谋,黄远清. 福建林业科技. 2011(02)
[4]龙眼木毒蛾生物学及控制技术研究[J]. 陈加福. 中国植保导刊. 2009(03)
[5]木毒蛾空间格局及其应用研究[J]. 陈泰峰,王礼金,陈顺立,李友恭,洪伟.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3(02)
[6]木毒蛾的研究[J]. 李友恭,陈顺立,谢卿楣,蔡秋锦,吴敬,李运帷,郑学清,朱政文,周博大,郑辉棋. 昆虫学报. 1981(02)
硕士论文
[1]木毒蛾卵块分布及极端环境因子的影响[D]. 张继锋.福建农林大学 2018
[2]变异函数模型的对比优选研究[D]. 张涛.南京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99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499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