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莸叶片解剖结构的地理种源变异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1-12-16 17:25
长期受到生长环境影响而形成的遗传变异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叶片是植物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器官,了解叶片解剖结构在不同环境中产生的适应性变异是探索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基础。同质园试验是研究遗传与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代谢等影响的一种有效方法,该研究利用同质园试验排除了环境梯度的影响,通过常规石蜡切片、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等方法,对7个不同种源地的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holica)叶片解剖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7个种源地的蒙古莸叶片均为等面叶,无海绵组织分化,其上表皮细胞较下表皮细胞厚,上栅栏组织较下栅栏组织厚;叶片各解剖结构参数间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性,不同种源叶片解剖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随种源地年平均气温升高,叶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呈增大趋势,其中,最西南部的阿左旗种源蒙古莸叶片的上下栅栏组织、叶厚度及叶片结构紧密度值均最大,表现出明显的抗旱特征。种源地经纬度、气温、降水等对解剖结构指标有显著的影响,其解释程度为34.09%–81.43%。同质园试验说明,种源地气候差异驱动的遗传变异是引起不同种源叶片解剖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
【文章来源】:植物生态学报. 2020,44(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蒙古莸叶片横切面。A,叶肉结构。B,主脉结构。C,主脉及叶肉结构。Co,厚角组织;Cuticle,上角质层;LEC,下表皮细胞;LPT,下栅栏组织;MVP,主脉韧皮部;MVX,主脉木质部;St,孔下室;UEC,上表皮细胞;UPT,上栅栏组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种源与同质园环境对刨花楠幼苗叶功能性状的影响[J]. 陈嘉静,余华,徐朝斌,钟全林.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03)
[2]文冠果不同种源叶片结构对水分胁迫的差异性响应[J]. 于海燕,胡潇予,何春霞,崔艺凡,范思琪,毕泉鑫,王利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01)
[3]鲁东丘陵同质生境中11个树种叶解剖学特性比较[J]. 陈旭,刘洪凯,王强,邹红阳,朱启良,王延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03)
[4]大叶种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对纬度的响应[J]. 田丽丽,李娟,林海燕,黄建安,刘仲华. 分子植物育种. 2019(21)
[5]种源地气候对蒙古莸光响应特性的影响[J]. 白雪卡,刘超,纪若璇,沈超,王襄平. 生态学报. 2018(23)
[6]高山植物全缘叶绿绒蒿叶片形态及解剖结构对海拔的响应[J]. 刘梦颖,刘光立,康永祥,张硕,吴云,王玉. 生态学杂志. 2018(01)
[7]不同生境胡杨叶片解剖特征及其适应可塑性[J]. 钟悦鸣,董芳宇,王文娟,王健铭,李景文,吴波,贾晓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10)
[8]树种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5种温带树种同质园试验[J]. 王薪琪,王传宽,韩轶. 植物生态学报. 2015(11)
[9]6个种群蒙古沙拐枣同化枝解剖结构及与地理生态因子的关系[J]. 赵小仙,李毅,苏世平,白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2)
[10]兴安落叶松针叶解剖结构变化及其光合能力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J]. 季子敬,全先奎,王传宽. 生态学报. 2013(21)
博士论文
[1]蒙古莸种群生态适应及繁殖更新策略[D]. 贺一鸣.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三种沙生植物叶形态、结构差异性及环境分异[D]. 郭婧宇.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2]5种沙生灌木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研究[D]. 杨小玉.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38528
【文章来源】:植物生态学报. 2020,44(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蒙古莸叶片横切面。A,叶肉结构。B,主脉结构。C,主脉及叶肉结构。Co,厚角组织;Cuticle,上角质层;LEC,下表皮细胞;LPT,下栅栏组织;MVP,主脉韧皮部;MVX,主脉木质部;St,孔下室;UEC,上表皮细胞;UPT,上栅栏组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种源与同质园环境对刨花楠幼苗叶功能性状的影响[J]. 陈嘉静,余华,徐朝斌,钟全林.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03)
[2]文冠果不同种源叶片结构对水分胁迫的差异性响应[J]. 于海燕,胡潇予,何春霞,崔艺凡,范思琪,毕泉鑫,王利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01)
[3]鲁东丘陵同质生境中11个树种叶解剖学特性比较[J]. 陈旭,刘洪凯,王强,邹红阳,朱启良,王延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03)
[4]大叶种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对纬度的响应[J]. 田丽丽,李娟,林海燕,黄建安,刘仲华. 分子植物育种. 2019(21)
[5]种源地气候对蒙古莸光响应特性的影响[J]. 白雪卡,刘超,纪若璇,沈超,王襄平. 生态学报. 2018(23)
[6]高山植物全缘叶绿绒蒿叶片形态及解剖结构对海拔的响应[J]. 刘梦颖,刘光立,康永祥,张硕,吴云,王玉. 生态学杂志. 2018(01)
[7]不同生境胡杨叶片解剖特征及其适应可塑性[J]. 钟悦鸣,董芳宇,王文娟,王健铭,李景文,吴波,贾晓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10)
[8]树种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5种温带树种同质园试验[J]. 王薪琪,王传宽,韩轶. 植物生态学报. 2015(11)
[9]6个种群蒙古沙拐枣同化枝解剖结构及与地理生态因子的关系[J]. 赵小仙,李毅,苏世平,白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2)
[10]兴安落叶松针叶解剖结构变化及其光合能力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J]. 季子敬,全先奎,王传宽. 生态学报. 2013(21)
博士论文
[1]蒙古莸种群生态适应及繁殖更新策略[D]. 贺一鸣.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三种沙生植物叶形态、结构差异性及环境分异[D]. 郭婧宇.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2]5种沙生灌木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研究[D]. 杨小玉.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38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538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