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森林论文 >

厦门地区朱红毛斑蛾的发生情况

发布时间:2022-01-04 17:40
  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是榕属(Ficus)植物重要的食叶害虫。调查发现,朱红毛斑蛾在厦门市辖区内已广泛分布,主要为害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和垂榕(F. benjamina),对高山榕(F. altissima)和黄金榕(F. microcarpa ‘Golden Leaves’)也有少量为害。朱红毛斑蛾在厦门一年发生3代,1、2、3代低龄幼虫施药防治适期分别是5月上旬、7月中旬和10月中旬。 

【文章来源】: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0,49(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厦门地区朱红毛斑蛾的发生情况


厦门朱红毛斑蛾分布

寄主,植物,斑蛾,黄金


调查发现,厦门区域自然条件下,朱红毛斑蛾可取食为害小叶榕、垂榕、高山榕(F.altissima)和黄金榕(F.microcarpa‘Golden Leaves’)等4种榕属植物。对42个发现朱红毛斑蛾调查点的寄主植物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小叶榕和垂榕受害频次较高,高山榕相对较低,黄金榕最小(图2)。2.3 习性

斑蛾,习性,树干


朱红毛斑蛾的卵喜产于榕属寄主植物树冠顶部,单层聚集排列在叶片正面的叶基部或叶尖部,每个卵块有卵20~40粒(图3:A);幼虫(图3:B)活动缓慢,先取食植株顶部叶片,而后逐步向下取食,初期造成寄主植株树冠顶部叶片稀疏(图3:C),如未及时防治,一代接着一代往下取食,严重的整株叶片被吃光;老熟幼虫从树干向下爬,常在树干缝隙、凹槽、缠绕物内以及根系与地表的夹角处表层等隐蔽处聚集吐丝结茧化蛹,有的因场地受限而直接在树干基部或基部周围地表成片聚集结茧(图3:D);成虫羽化初期常在树干以及树下的地被或灌木上憩息,有的在上树前已完成交配(图3:E)。2.4 世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朱红毛斑蛾在我国的潜在危害性风险分析[J]. 卢小雨,蒋露,余道坚,郭强,王林聪,徐浪.  生物灾害科学. 2019(02)
[2]朱红毛斑蛾在广东地区的爆发程度调查[J]. 黄志嘉,茅裕婷,朱映,孙朝辉,温秀军.  河北林业科技. 2018(03)
[3]朱红毛斑蛾生物学和防治措施初探[J]. 杨亚蓉.  青海农林科技. 2018(02)
[4]朱红毛斑蛾危害梅州市区榕树的研究[J]. 何桂玲,廖富林.  嘉应学院学报. 2015(11)
[5]朱红毛斑蛾生物学特性研究[J]. 刘俊延,何秋隆,魏航,杨娟,李俊,陆温,郑霞林.  植物保护. 2015(03)
[6]室内自然变温下朱红毛斑蛾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J]. 刘俊延,何秋隆,魏航,杨娟,李俊,陆温,郑霞林.  植物保护. 2015(01)
[7]榕树食叶害虫朱红毛斑蛾蛹的调查方法[J]. 刘俊延,何秋隆,苏莎,魏航,杨娟,陆温,郑霞林.  中国植保导刊. 2014(06)



本文编号:3568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568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2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