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4 22:39
应用"3S"技术,于2017-2018年开展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地现状调查,对林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保护区林地面积813 851.95 hm2,保护区林木绿化率29.3%;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4个地类占林地比例4.45%。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2 760.9万m3。保护区乔木林以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为优势树种。分析了保护区林地管理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林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2020,(08)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调查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保护区林地利用现状
2.2 保护区主要树种林地面积、蓄积
3 存在问题与讨论
3.1 存在问题
3.2 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确保甘肃省祁连山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并严守的科技支撑建议[J]. 王宝,王涛,王勤花,王鹏龙,徐冰鑫,高峰. 中国沙漠. 2019(01)
[2]基于“两图合一”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探讨与实践——以拟建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J]. 张敏中. 林业资源管理. 2018(03)
[3]论保护地分类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中国保护地建设[J].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 2018(07)
[4]浅议我国林地保护司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郭会玲. 林业经济. 2018(04)
[5]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J]. 王夏晖,何军,饶胜,蒋洪强. 环境保护. 2018(Z1)
[6]林地和森林红线划定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J]. 翟雨馨,向安民,王博恒,周超凡,李卫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2)
[7]公益林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与补偿方式[J]. 王雅敬,谢炳庚,李晓青,廖洪英,王金艳.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6)
[8]森林多功能监测现状及发展建议[J]. 邓成,张守攻,陆元昌,谢阳生. 世界林业研究. 2015(04)
[9]祁连山北坡森林资源变迁[J]. 汪有奎,杨全生,郭生祥,李进军,王零,袁虹. 干旱区地理. 2014(05)
[10]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汪有奎,郭生祥,汪杰,袁虹,徐柏林,王多尧. 中国沙漠. 2013(06)
本文编号:3569186
【文章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2020,(08)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调查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保护区林地利用现状
2.2 保护区主要树种林地面积、蓄积
3 存在问题与讨论
3.1 存在问题
3.2 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确保甘肃省祁连山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并严守的科技支撑建议[J]. 王宝,王涛,王勤花,王鹏龙,徐冰鑫,高峰. 中国沙漠. 2019(01)
[2]基于“两图合一”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探讨与实践——以拟建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J]. 张敏中. 林业资源管理. 2018(03)
[3]论保护地分类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中国保护地建设[J].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 2018(07)
[4]浅议我国林地保护司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郭会玲. 林业经济. 2018(04)
[5]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J]. 王夏晖,何军,饶胜,蒋洪强. 环境保护. 2018(Z1)
[6]林地和森林红线划定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J]. 翟雨馨,向安民,王博恒,周超凡,李卫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2)
[7]公益林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与补偿方式[J]. 王雅敬,谢炳庚,李晓青,廖洪英,王金艳.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6)
[8]森林多功能监测现状及发展建议[J]. 邓成,张守攻,陆元昌,谢阳生. 世界林业研究. 2015(04)
[9]祁连山北坡森林资源变迁[J]. 汪有奎,杨全生,郭生祥,李进军,王零,袁虹. 干旱区地理. 2014(05)
[10]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汪有奎,郭生祥,汪杰,袁虹,徐柏林,王多尧. 中国沙漠. 2013(06)
本文编号:3569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569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