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森林论文 >

模拟氮沉降对中亚热带杉木幼树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05 19:14
  植物根系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日益加剧的氮沉降会影响根系生物量在空间和不同径级的分配,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壤养分循环。以杉木幼树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氮沉降模拟实验,研究氮沉降四年后对不同土层、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低氮和高氮处理总细根生物量较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 0.05),高氮处理粗根生物量及总根系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5%和40%(P <0.05);(2)与对照相比,施氮处理显著增加20—40 cm与40—60 cm土层细根和粗根生物量,且在低氮处理下,20—40 cm土层细根、粗根在总土层细根与粗根生物量的占比显著提高。(3)与对照相比,高氮处理显著增加了2—5 mm、5—10 mm及10—20 mm径级的根系生物量,低氮处理显著增加2—5 mm、5—10 mm径级根系生物量,且显著降低20—50 mm径级根系生物量。综上所述表明:氮沉降后杉木幼树通过增加较粗径级根系来增加对养分及水分的输送,同时通过增加深层根系生物量及其比例的策略来维持杉木幼树的快速生长;而根系生物量的增加,在一...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1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模拟氮沉降对中亚热带杉木幼树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

生物量,土层,根系,比例


低氮处理后2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占总土层细根生物量的比例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高氮处理各土层细根生物量占总土层细根生物量比例较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图4)。低氮处理后表层粗根生物量占总土层粗根生物量比例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而20—40 cm及40—60 cm土层粗根生物量占总土层粗根生物量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高氮处理则仅表现为20—40 cm土层粗根生物量占总土层粗根生物量比例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图4)。2.4 氮沉降对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生物量,根系,土层,比例


低氮处理显著增加2—5 mm和5—10 mm根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71%和44%(P<0.05),同时显著降低20—50 mm根系生物量(30%)(P<0.05);高氮处理显著增加了2—5 mm、5—10 mm以及10—20mm径级的根系生物量,分别较对照增加89%、64%和58%(P<0.05),而20—50 mm根系生物量较对照并无显著差异(P>0.05)(图5)。同时,除0—2mm径级根系外,高氮处理各径级根系生物量较低氮处理均显著增加(P<0.05)(图5)。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氮沉降、径级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根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表2)。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增温和氮沉降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的影响[J]. 蔡瑛莹,熊德成,李茵茵,郑欣,陈廷廷,陈望远,郭润泉,宋涛涛,陈光水,杨玉盛.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1)
[2]氮添加对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扁刺栲细根生物量、寿命和形态的短期影响[J]. 陈冠陶,彭勇,郑军,李顺,彭天驰,邱细容,涂利华.  植物生态学报. 2017(10)
[3]氮沉降对不同种源地五角枫幼苗生长的影响[J]. 张娜.  山西林业科技. 2017(01)
[4]氮添加对亚热带山地杜鹃灌丛土壤呼吸的影响[J]. 张蔷,李家湘,谢宗强.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1)
[5]模拟氮沉降对低磷胁迫下马尾松无性系细根形态和氮磷效率的影响[J]. 宋平,张蕊,张一,周志春,丰忠平.  植物生态学报. 2016(11)
[6]毛乌素沙南缘紫穗槐根系垂直分布特征[J]. 杜明新,周向睿,周志宇,卢鑫,梁坤伦,周媛媛,陶晓慧.  草业学报. 2014(02)
[7]不同林龄杨树细根生物量分配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J]. 徐钰,许凯,于水强,阮宏华,范换,杨悦,徐长柏,曹国华.  生态学杂志. 2014(03)
[8]模拟氮沉降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J]. 李化山,汪金松,法蕾,赵秀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05)
[9]施氮对木荷3个种源幼苗根系发育和氮磷效率的影响[J]. 张蕊,王艺,金国庆,周志春,丰忠平.  生态学报. 2013(12)
[10]柳枝稷根系垂直分布及植株生长对土壤盐分类型的响应[J]. 李继伟,左海涛,李青丰,范希峰,侯新村.  草地学报. 2011(04)



本文编号:3570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570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b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