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不同种源种子品质及形态性状变异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4 21:38
为探究苦楝不同种源种子品质及形态的变异特征,本文对40个不同种源的苦楝种子的形态性状(种子长、宽、长宽比)及种子品质(千粒重及优良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形态性状及种子品质之间及其与不同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同时对40个不同种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子长、宽、长宽比的均值分别为1.25cm、0.85 cm、1.48,千粒重与优良度的均值分别为458.57 g、86%,江西万年种源的千粒重最大,为627.72 g,比均值高36.89%;种子长、宽与千粒重之间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种子长、长宽比与经纬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表现出明显的经纬度地理变异,且气温越高,种子千粒重越大越饱满;在欧式距离为5处将40个不同的苦楝种源分为4大类群,根据种子的形态性状(种子长、宽、长宽比)及种子品质(千粒重及优良度)等指标初步筛选出江西万年、江西龙南、湖南茶陵、广西玉林4个种源种子质量最优。
【文章来源】:南方林业科学. 2020,48(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苦楝不同种源种子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梭梭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及相关研究[J]. 何权,蒋瑞娟,朱军,石书兵,李晓瑾.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03)
[2]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球果种子品质差异[J]. 何应会,蒋燚,黄荣林,刘菲,姜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11)
[3]镉和酸雨对苦楝幼苗细胞膜透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J]. 苏明洁,蔡仕珍,邓辉茗,龙聪颖,叶充,宋会兴,廖源林,李璟. 环境科学学报. 2017(11)
[4]非洲楝和苦楝不同部位醇提物对埃及伊蚊幼虫的毒杀活性研究[J]. 姜亚磊,卲启文,杨雨辉,王学梅,王金花.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6)
[5]苦楝树皮提取物对斜纹夜蛾的毒杀和拒食作用[J]. 葛军军,陈翩,黄依露,冯波,叶晓霞.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08)
[6]苦楝植苗造林的难点与对策[J]. 施士争,刘素琴,韩杰峰,左其峰. 江苏林业科技. 2015(04)
[7]植物种子大小与幼苗生长策略研究进展[J]. 高志刚.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04)
[8]盐胁迫对两种源苦楝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 张子晗,王家源,喻方圆.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9]苦楝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和生长节律研究[J]. 陈丽君,刘明骞,廖柏勇,惠文凯,邓小梅,陈晓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4(04)
[10]苦楝采种育苗与丰产栽培技术[J]. 欧斌,楼浙辉,卢清华. 江西林业科技. 2011(06)
本文编号:3625314
【文章来源】:南方林业科学. 2020,48(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苦楝不同种源种子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梭梭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及相关研究[J]. 何权,蒋瑞娟,朱军,石书兵,李晓瑾.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03)
[2]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球果种子品质差异[J]. 何应会,蒋燚,黄荣林,刘菲,姜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11)
[3]镉和酸雨对苦楝幼苗细胞膜透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J]. 苏明洁,蔡仕珍,邓辉茗,龙聪颖,叶充,宋会兴,廖源林,李璟. 环境科学学报. 2017(11)
[4]非洲楝和苦楝不同部位醇提物对埃及伊蚊幼虫的毒杀活性研究[J]. 姜亚磊,卲启文,杨雨辉,王学梅,王金花.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6)
[5]苦楝树皮提取物对斜纹夜蛾的毒杀和拒食作用[J]. 葛军军,陈翩,黄依露,冯波,叶晓霞.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08)
[6]苦楝植苗造林的难点与对策[J]. 施士争,刘素琴,韩杰峰,左其峰. 江苏林业科技. 2015(04)
[7]植物种子大小与幼苗生长策略研究进展[J]. 高志刚.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04)
[8]盐胁迫对两种源苦楝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 张子晗,王家源,喻方圆.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9]苦楝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和生长节律研究[J]. 陈丽君,刘明骞,廖柏勇,惠文凯,邓小梅,陈晓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4(04)
[10]苦楝采种育苗与丰产栽培技术[J]. 欧斌,楼浙辉,卢清华. 江西林业科技. 2011(06)
本文编号:3625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62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