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森林论文 >

泡果沙拐枣种子萌发对模拟降雨间隔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2-07-07 13:08
  泡果沙拐枣(Calligonum junceum)是荒漠草地的主要组成植物,也是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为研究泡果沙拐枣种子泡状附属物对其萌发的影响以及该植物对干旱的适宜策略,以低温层积解除休眠后的种子为材料,在种子第1次吸水后,模拟达坂城荒漠的干旱情况,设降雨间隔时间为5、10、20、30和60 d,土壤水分含量为0.5%~29%,对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降雨间隔60 d后仍有部分种子萌发,种子在吸胀的状态下可长时间保持活力。降雨间隔5 d和10~60 d时萌发率分别为45%和20%。启动种子萌发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1%,土壤含水量5%~29%范围内萌发率为75%~9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子的物理特性
    1.2 不同降雨间隔种子的萌发
    1.3 不同降雨量种子的萌发
    1.4 种子附属物与种子吸水脱水的关系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降雨间隔种子的萌发
    2.2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种子的萌发
    2.3 种子吸水脱水特性
3 讨论与结论
    3.1 附属物对种子吸水脱水的影响
    3.2 降雨间隔长,仍有种子萌发
    3.3 降雨间隔长,萌发率降低
    3.4 低土壤水分含量下仍然有种子萌发
    3.5 土壤水分含量的高低与萌发速率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砺漠区6种荒漠植物抗旱性研究[J]. 王琴.  天津农业科学. 2018(09)
[2]泡果沙拐枣种子在原生境休眠状态的变化[J]. 阿依帕夏·居麦,赵晓英,王姣.  生态学杂志. 2018(07)
[3]荒漠环境下10种沙拐枣的生理特征比较研究[J]. 潘航,冯缨,王喜勇,李岩.  草业学报. 2017(06)
[4]人工模拟降雨格局变化对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J]. 单立山,李毅,张正中,白蕾,段桂芳,种培芳.  生态学报. 2017(16)
[5]降雨格局变化对红砂幼苗根系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 白蕾,单立山,李毅,张正中,种培芳.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1)
[6]两种集合繁殖体形态及间歇性萌发特性——以蒺藜和欧夏至草为例[J]. 孟雅冰,李新蓉.  生态学报. 2015(23)
[7]生物土壤结皮与种子附属物对4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交互影响[J]. 李国栋,张元明.  中国沙漠. 2014(03)
[8]羊草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激素调控研究[J]. 黄晓辉,胡小文,徐宗海,王彦荣.  草业学报. 2013(05)
[9]不同贮藏方式对河西走廊四种茄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 王桔红,陈文,马瑞君.  生态学杂志. 2013(07)
[10]沙拐枣属4种植物同地栽培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比较[J]. 康晓珊,潘伯荣,段士民,索菲亚,张永智,师玮,古丽努尔·沙比尔哈孜.  中国沙漠. 2012(05)

博士论文
[1]杠柳适应黄土丘陵干旱环境的生理生态策略[D]. 安玉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1
[2]干旱荒漠区几种优势植物种子萌发生态学研究[D]. 曾彦军.兰州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霸王种子在达坂城原生境的萌发和休眠[D]. 王姣.新疆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56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656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a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