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地区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
发布时间:2022-08-13 12:46
杨潜叶跳象Rhynchaenus empopulifolis是危害杨树的食叶害虫,本文首次报道其在泰安地区发生。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结合,观察泰安地区杨潜叶跳象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初步探索其预蛹期化学药剂防治。结果表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SC)800,1 200倍液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ME)400,600倍液4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杨潜叶跳象预蛹的防治效果均超过86%,与另2个处理差异极显著。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3个浓度处理与清水对照处理的天敌寄生率差异不显著,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相比,对寄生性天敌更安全。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危害情况调查
1.2 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为害特点观察
1.3 药剂筛选试验
1.3.1 供试药剂
1.3.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危害情况
2.2 生物学特性
2.2.1 形态特征补充描述
2.2.2 生活史
2.2.3 生活习性
2.3 药剂防效及天敌寄生率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榆树叶甲及杨潜叶跳象调查方法探讨[J]. 董鹤松,董希文. 防护林科技. 2019(09)
[2]金塔县胡杨林杨潜叶跳象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J]. 张琼,达军山,万建生,刘金荣. 草业科学. 2017(03)
[3]三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制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J]. 林涛,游泳,郑丽祯,魏辉,林荣华,王长方,傅建炜,李建宇,史梦竹. 农药学学报. 2015(06)
[4]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杨潜叶跳象的防治[J]. 石蕾,刘期国,鲁建英,姜峰,孟杰,李秋艳,施登明. 防护林科技. 2011(05)
[5]6HW-50型车载高射程喷雾机防治杨潜叶跳象试验[J]. 王呼和,张梅雨,李仁贵.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03)
[6]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 侯雅芹,王小军,李金宇,王微,魏小燕. 中国森林病虫. 2009(02)
[7]寄生于杨潜叶跳象的3种金小蜂(膜翅目:金小蜂科)及1新种记述[J]. 姚艳霞,杨忠岐. 林业科学. 2008(04)
[8]北京地区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药物防治效果[J]. 王小军,杨忠岐,王小艺. 昆虫知识. 2006(06)
[9]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J]. 张连翔,陈远超,陈元清. 林业科学. 1989(02)
[10]杨树新害虫—杨潜叶跳象(鞘翅目:象虫科)[J]. 陈元清,张连翔. 林业科学. 1988(03)
博士论文
[1]气象因子的变化对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影响的研究[D]. 邓刚.东北林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杨树人工林高效栽培模式研究[D]. 卢克芝.山东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7706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危害情况调查
1.2 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为害特点观察
1.3 药剂筛选试验
1.3.1 供试药剂
1.3.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危害情况
2.2 生物学特性
2.2.1 形态特征补充描述
2.2.2 生活史
2.2.3 生活习性
2.3 药剂防效及天敌寄生率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榆树叶甲及杨潜叶跳象调查方法探讨[J]. 董鹤松,董希文. 防护林科技. 2019(09)
[2]金塔县胡杨林杨潜叶跳象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J]. 张琼,达军山,万建生,刘金荣. 草业科学. 2017(03)
[3]三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制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J]. 林涛,游泳,郑丽祯,魏辉,林荣华,王长方,傅建炜,李建宇,史梦竹. 农药学学报. 2015(06)
[4]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杨潜叶跳象的防治[J]. 石蕾,刘期国,鲁建英,姜峰,孟杰,李秋艳,施登明. 防护林科技. 2011(05)
[5]6HW-50型车载高射程喷雾机防治杨潜叶跳象试验[J]. 王呼和,张梅雨,李仁贵.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03)
[6]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 侯雅芹,王小军,李金宇,王微,魏小燕. 中国森林病虫. 2009(02)
[7]寄生于杨潜叶跳象的3种金小蜂(膜翅目:金小蜂科)及1新种记述[J]. 姚艳霞,杨忠岐. 林业科学. 2008(04)
[8]北京地区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药物防治效果[J]. 王小军,杨忠岐,王小艺. 昆虫知识. 2006(06)
[9]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J]. 张连翔,陈远超,陈元清. 林业科学. 1989(02)
[10]杨树新害虫—杨潜叶跳象(鞘翅目:象虫科)[J]. 陈元清,张连翔. 林业科学. 1988(03)
博士论文
[1]气象因子的变化对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影响的研究[D]. 邓刚.东北林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杨树人工林高效栽培模式研究[D]. 卢克芝.山东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77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677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