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资源利用论文 >

不同结构设计的氡个人剂量计主要辐射性能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9 15:34
  背景氡及其子体在地球上广泛存在,是最重要的内照射来源,在呼吸道系统造成内照射,尤其是对肺细胞损伤严重,导致肺癌的几率大大增加。铀矿山、非铀矿山和地下涵洞等工作场所作业人员的氡及其子体致个人内照射引起的危害风险尤其要重视,需要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目前用于佩戴的氡个人剂量计及配套的系统主要是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技术,我国已颁布的卫生行业标准《WS/T 675—2020氡及其子体个人剂量监测方法》规定了由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技术的氡个人剂量计、化学蚀刻装置和径迹读出系统组成的测读系统及性能要求。尽管目前有各种系统化的测读系统,也有独立的剂量计以及测读系统,但是我国特别是用于个人监测目的的氡个人累积剂量计没有实现全面普及使用,同时,目前采用固体核径迹技术的氡剂量计种类多样,由于剂量计的滤膜、缝隙、形状、尺寸、体积等均对剂量计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自动化测读,加之目前国内尚无氡个人剂量测读系统的检验方法、规范或检定规程,有必要开展剂量计及测读系统性能实验方面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TASLIMAGE自动径迹测读系统,对用于氡个人剂量测读的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的化学蚀刻条件进行实验研究,试建立主要辐射性能...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氡及其来源
        1.1.2 氡的危害
        1.1.3 氡的监测方法
            1.1.3.1 主动式监测
            1.1.3.2 被动式监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氡个人剂量计发展
        1.2.2 国内外常用氡个人剂量计结构
        1.2.3 固体核径迹的测读系统
        1.2.4 氡个人剂量测读系统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测读系统及主要辐射性能
    2.1 氡个人剂量测读
        2.1.1 个人待积有效剂量
        2.1.2 累积氡暴露量
    2.2 测读系统
        2.2.1 本研究采用的氡个人剂量计
        2.2.2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
        2.2.3 化学蚀刻
        2.2.4 固体核径迹图像自动测读系统
        2.2.5 测读实验程序(流程)
    2.3 主要辐射性能
        2.3.1 有关术语
        2.3.2 氡照射量浓度响应与刻度系数
        2.3.3 不确定评定
    2.4 刻度与照射的氡室
        2.4.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标准氡室
        2.4.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氡室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最佳化学蚀刻条件的实验研究
    3.1 化学蚀刻的主要影响因素
    3.2 正交实验
        3.2.1 实验设计
        3.2.2 剂量计准备与照射
        3.2.3 化学蚀刻
        3.2.4 数据读取
    3.3 计算方法
        3.3.1 正交实验极差分析法
        3.3.2 氡浓度计算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3.4.1 径迹图像特征
        3.4.2 净径迹密度
        3.4.3 最佳化学蚀刻条件的测读对比
        3.4.4 蚀刻条件影响分析
        3.4.5 径迹图的对比
        3.4.6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种不同材质滤膜的对比实验
    4.1 滤膜
    4.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浓度响应性能实验
        4.3.2 时间响应性能实验
        4.3.3 化学蚀刻
        4.3.4 数据读取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浓度响应性能试验
        4.4.2 时间响应性能实验
        4.4.3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种氡剂量计的主要辐射性能比较
    5.1 实验仪器及材料
    5.2 实验方法和步骤
        5.2.1 浓度性能实验
        5.2.2 时间性能实验
        5.2.3 化学蚀刻
        5.2.4 数据读取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各种氡剂量计在不同氡浓度下的性能比较
        5.3.2 各种氡剂量计不同时间下的性能比较
        5.3.3 测读结果的不确定度
        5.3.4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本文编号:3871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3871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e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