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 >

山东大学教授:陈坚

发布时间:2016-03-20 13:50

本文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教授:陈坚

  陈坚,男,1966年生,浙江临海人。1989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199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2000年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佛学、中国哲学、儒佛道三教关系、中西宗教比较。

  职务与兼职: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学教研室主任;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湛山佛学院兼职教授等。

  主要著作:

  1《无分别的分别——比较宗教学视野下的佛教》,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心悟转法华——智顗“法华”诠释学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3《无明即法性——天台宗止观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4《烦恼即菩提——天台宗“性恶”思想研究》,(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繁体字版;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主要研究论文:

  1、《谈宗派佛教在中国近代的复兴——以天台宗的复兴为例》,《磨镜台》2011年第3期。

  2、《佛教搭台,儒家唱戏——试论儒家在佛教语境中的“被动宗教化”》,《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3、《比德、性德和道德——儒佛道三家“德”论比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4、《“天竺之路”与“天台之路”:中国佛教的抉择——兼谈玄奘在中国佛教中地位》,《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5、《佛教与文明关系论略》,《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6、《“父父子子”——论儒家的纯粹父子关系》,《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7、《宗教与文化软实力》,《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8、《“会三归一”与“开权显实”——<法华经>中的“宗教对话”思想及其在天台宗中的运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9、《“无情有性”与“无情说法”:中国佛教山林化的佛学依据》,《文史哲》2009年第6期。

  10、《论佛教的“不在超越”》,《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1、《“家庭精舍”:中国当代“佛化家庭”研究》,《佛学研究》2008年第0期。

  12、《护教学还是宗教学:汉语佛教研究方法的再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3、《儒佛“孝”道观的比较》,《孔子研究》2008年第3期。

  14、《心性论意义上的“物不迁”——兼谈所谓“心性论”》,《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5、《儒家“义利之辨”与佛教“自利利他”比较研究》,《齐鲁学刊》2007年第5期。

  16、《西方话语为何难以侵入中国佛学》,,《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第3期。

  17、《“韦编三绝”:孔子晚年的宗教诉求——孔子与<易经>关系新论》,《周易研究》2007年第1期。

  18、《灌顶对“天台学”与“涅槃学”的融通》,《台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9、《“存人”与“原人”——颜元<存人编>与宗密<华严原人论>中的“人学”思想比较研究》,《孔子研究》2006年第5期。

  20、《孔子、佛陀、苏格拉底:三种交谈方式》,《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21、《审查“批判佛教”的两条可能进路——兼谈中国佛教“人本主义”的判教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2、《禅宗:生活重于教义,审美高于信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3、《儒学的现代“名分”问题刍议》,《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24、《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5、《<易经>意义的来源》,《周易研究》2005年第3期。

  26、《天台宗是中国化佛教刍议——以智顗用“会三归一”方法接纳儒家思想为例》,《台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7、《僧肇的“不真空”义——兼谈“六家七宗”对“空”的理解》,《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28、《禅宗“不立文字”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29、《真可论<易>——<易经>“佛经化”的一个实例》,《周易研究》2003年第5期。

  30、《论中国哲学中的“不言说”与“言说”》,《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1、《“易注”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年第S1期。

  32、《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

  33、《“乾屎橛”、“柏树子”──禅宗“公案”与“参公案”探赜》,《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1期。

  34、《士大夫:中国文化进入禅宗的通道》,《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35、《是元哲学观还是哲学的定义——兼谈元哲学观对于哲学本身的意义》,《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36、《哲学学二题》,《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37、《荀子“性恶”再探析》,《江南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本文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kzz/36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9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