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论文创新 >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发布时间:2016-10-06 13:39

  本文关键词:半翅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半翅目Hemiptera包括蝽和同翅类(蝉、蚜虫、介壳虫等)。全世界约有133科、超过6万种。根据M.Carver(1991)等分成3个亚目: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颈喙亚目Auchenorrhyncha和异翅亚目Heteroptera(胸喙亚目和颈喙亚目有时合并为同翅亚目Homoptera,或单独为目)。头后口式,口器刺吸式,着生于头前方,下唇形成的喙多为4节,自头的前端伸出,远离前足基节。吸食植物汁液或动物体液。渐变态。

 

胸喙亚目 Sternorrhyncha

属于同翅类。触角长,丝状;喙从前足基节之间伸出;前胸背板小,跗节一两节。不活泼,有些固定在寄主植物上,如介壳虫等。包括4个总科36科。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苹木虱 Psylla mali

  木虱总科 Psylloidea

包括6科:木虱科Psyllidae、丽木虱科Calophyidae、Phacopteronidae、Homotomidae、Carsidaridae、叉木虱科Triozidae。通称木虱。约2000种。体小型,活泼,能跳。头短阔。有复眼,单眼3个。触角细长,10节。喙3节。前胸小,中胸背板大。前翅有1条3分枝的脉纹,每支再分叉。后足基节腹面有1疣状突起;胫节有端刺;跗节2节;有中垫。渐变态。幼虫体极扁,宽卵形,常群集在一起取食,体表覆被蜡质分泌物。虫多时,其消化的副产品蜜露可在叶和枝上形成一层膜,有时可像雨滴般自叶滴落,澳大利亚原住民常收集此种蜜露为食。多为害木本植物,有的在叶上形成虫瘿。常见如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苹木虱Psylla mali、桑木虱Anomoneura mori等。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粉虱总科 Aleyrodoidea

仅粉虱科Aleyrodidae。通称粉虱。约126属1156种,分为3亚科:良粉虱亚科、粉虱亚科和丽粉虱亚科。小型,体长约1~3毫米,翅展约3毫米。为粉白色脆弱昆虫。翅脉序简单。腹部第1节常柄状,第8节常背板狭,膜质。腹部第9节背面有管状孔,中间是第10节的背板,称为盖瓣和一管状的肛下板,称为舌状器。此一构造是本科幼虫与成虫的最大特点。若虫阶段后期呈静止状态。树木害虫。常见如黑刺粉虱、橘黑粉虱、橘绿粉虱、白粉虱等。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棉蚜 Aphis gossypii

  蚜总科 Aphidoidea

包括10科4400种:短痣蚜科Anoeciidae、蚜科Aphididae、斑蚜科Drepanosiphidae、毛管蚜科Greenideidae、扁蚜科Hormaphididae、大蚜科Lachnidae、长痣蚜科Mindaridae、瘤蚜科Pemphigidae、吮蚜科Phloeomyzidae、群蚜科Thelaxidae。含107属2280种。分布世界各地。我国已知260种。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但缺蜡片。触角次生感觉圈圆形,末节端部常长于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喙末节短钝至长尖。前胸与腹部各节常有缘瘤。腹管通常管状。尾板末端圆。表皮光滑。体毛尖锐或顶端膨大为头状或扇状。寄主植物极广。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多数种类为同寄主全周期。雌雄均无翅,有时雄蚜有翅,以受精卵越冬。许多种类温暖地区全年孤雌生殖。常造成寄主植物组织变形或变色,或节间变短。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茶绒盔蚧 Parthenolecanium rufulum

  介壳虫总科(蚧总科)Coccoidea

包括19科:硕介壳虫科Margarodidae、旌介壳虫科Ortheziidae、澳介壳虫科Phenacoleachiidae、粉介壳虫科Pseudococcidae、绒介壳虫科Eriococcidae、洋红虫科Dactylopiidae、绛介壳虫科Kermesidae、仁介壳虫科Aclerdidae、非蚧科Stictococcidae、链介壳虫科Asterolecaniidae、壶介壳虫科Cerococcidae、球链介壳虫科Lecanodiaspididae、介壳虫科Coccidae、胶介壳虫科Kerriidae、刺葵介壳虫科Phoenicococcidae、秃介壳虫科Conchaspididae、头介壳虫科Beesoniidae、Halimococcidae、盾介壳虫科Diaspididae等。雌虫无翅,足和触角退化;雄虫有一对柔翅,足和触角发达,无口器。体外被蜡质介壳。卵通常埋在蜡丝块中、雌体下或雌虫分泌的介壳下。洋红虫、紫胶蚧和地珠等是染料原料。

 

颈喙亚目 Auchenorrhyncha

体小至大型。触角刚毛状或锥状,跗节3节;翅脉发达,口器由头部伸出;雌虫具由3对生殖瓣发育而来的产卵器。喙着生在前足基节以前;前翅有明显的爪片;跗节3节。活泼善跳,飞翔能力强,许多雄虫能发音。包括4总科。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台湾熊蝉 Cryptotympana holsti

  蝉总科 Cicadoidea

包括螽蝉科Tettigaretidae(2种,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和蝉科Cicadidae。蝉科雄虫发音响亮。通称蝉,俗名知了。全世界已知约3000种,我国约100余种。体粗壮中大型,头部有3个单眼,呈三角形排列;触角短小,鬃状;前胸短阔,领状;中胸背板特别发达,后方呈X形隆起;翅膜质,脉纹粗;前足开掘式;雄虫腹部第1节两侧有发音器。不完全变态;卵产在植物组织内;孵化后若虫钻入土中生活,为害植物根部。若虫蜕皮可入中药称蝉蜕。成虫生活在植物上,刺吸汁液,为害嫩枝。常见如蚱蝉属Cryptotympana、蛁蟟属Oncotympana、蛾蝉属Tibicen、魔蝉属Magicicada、蟪蛄Platypleura kaempferi、红蝉(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a等。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红纹沫蝉 Cosmoscarta uchidae

  沫蝉总科 Cercopoidea

包括4科,约3000种:沫蝉科Cercopidae、尖胸沫蝉科Aphrophoridae、巢沫蝉科(刺沫蝉科)Machaerotidae、长盾沫蝉科(钩沫蝉科)Clastopteridae4个科。我国分布有前3科,已知300余种。中型。体略呈卵形,背面相当隆起。前胸背板大,但不盖住中胸小盾片。前翅革质,常盖住腹部。爪片上 2脉纹通常分离。后翅径脉近端部分叉。后足胫节背面有2侧刺,端部有2列端刺;第1、2跗节上也有端刺。若虫第七、八腹节具有发达的泡沫腺,,能分泌胶质,与呼出的气体相混,形成泡沫状液体盖住身体以作保护,故名。多数为害木本植物,重要的种类如稻赤斑黑沫蝉Calliettix versicolor为害水稻。其它常见如红纹沫蝉Cosmoscarta uchidae,也称吹沫虫或鹃唾虫。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大青叶蝉 Cicadella viridis

  叶蝉总科 Cicadelloidea

包括5科:刻角蝉科Aetalionidae、叶蝉科Eicadellidae、Hylicidae、宽头叶蝉科Eurymelidae、角蝉科Membracidae。角蝉科体长2~20毫米,形态奇异,一般黑色或褐色,少数色泽艳丽。单眼2个,位于复眼间。前胸背板非常发达,向后方延伸至腹部上方,常有各种形状的突起。世界已知约3000种,我国有近300种。叶蝉科体长3~15毫米。单眼2个,少数种类无单眼。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有3~4列刺状毛。后足胫节刺毛列最显著的识别特征。本科已知近20000种,我国约1000种。危害农作物,传播植物病毒病。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白蜡蝉(龙眼鸡)Fulfora candelaria

  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约20科:稻虱科(飞虱科)Delphacidae、菱飞虱科Cixiidae、缟飞虱科Meenoplidae、蜡蝉科Fulgoridae、小头飞虱科Achilidae、长翅飞虱科Derbidae、象蜡蝉科Dictyopharidae、仄腹蜡蝉科Achilixiidae、残管蜡蝉科Kinnaridae、蚁蜡蝉科Tettigometridae、军配飞虱科Tropiduchidae、峻翅蜡蝉科Acanaloniidae、圆飞虱科Issidae、蛾蜡蝉科Flatidae、脊唇蜡蝉科Nogodinidae、短足蜡蝉科Lophopidae、广翅蜡蝉科Ricaniidae、Hypochthonellidae。蜡蝉科俗称白蜡虫。体小型至大型。单眼着生在复眼的附近或下方,通常在颊的凹陷处。触角锥状,多感觉器。中足基节长,着生在体的两侧,互相远离;后足基节短,固定不能活动,并互相接触;能跳跃,前翅前缘基部有明显的肩板;前翅爪片上通常有2脉纹,其端部愈合成Y形。常见如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

 

异翅亚目 Heteroptera

通称蝽。体小至大型,扁平。口器刺吸式;具分节的喙,喙从头端部伸出;触角常4~5节;前翅半鞘翅,称“半翅”,栖息时平覆背上;前胸很大,中胸小盾片发达(一般呈倒三角形);腹面中后足间多有臭腺开口,具防御和报警等作用。全世界已知38000余种,我国已知3100种。可分为7个类型:奇蝽型、细蝽型、鞭蝽型、黾蝽型、蝎蝽型、臭蝽型(臭虫型)、和蝽型。多数植食性,嗜食花、果和种子;部分捕食性或寄生。渐变态。多数成虫有护卵习性,具趋光性。低龄若虫常群聚生活。陆生或水生。一些种类可以传播动植物病害。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鞘喙蝽 Oiophysa sp.

  鞘喙蝽总科 Peloridioidea

仅鞘喙蝽科Peloridiidae。为最原始的蝽类。分布于新西兰。包括13属:Hackeriella、Hemiodoecellus、Hemiodoecus、Hemiowoodwardia、Howeria、Kuscheloides、Oiophysa、Oiophysella、Pantinia、Peloridium、Peloridora、Xenophyes、Xenophysella,共30多种。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奇蝽 Systelloderes sp.

  奇蝽总科 Enicocephaloidea

包括奇蝽科(长头蝽科)Enicocephalidae和Aenictopecheidae。约130种。全球分布。体长约4厘米。头长,在眼后方缩窄。前翅全部膜质,喙和触角均分4节。前足适用捕捉。鉴别特征:头部中央横缢,明显分为二叶,单眼存在时,位于后叶上。前胸腹面无具密横纹的纵沟。前足跗节多数1节,少数2节。前足胫节压扁,向端渐宽。前翅质地均一,不成明显的半鞘翅,无爪片缝。复眼有时退化或缺。陆生。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鞭蝽 Oiophysa sp.

  鞭蝽总科 Dipsocoroidea

包括5科:栉蝽科Ceratocombidae、鞭蝽科Dipsocoridae、Hypsipterygidae、毛角蝽科(裂蝽科)Schizopteridae、Stemmocryptidae。体型微小,体长仅1~2毫米。触角第一、二节短,长度近相等,第三、四节极细长,被直立长毛;陆生。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水蝽 Mesovelia mulsanti

  水蝽总科 Mesovelioidea

仅水蝽科Mesoveliidae。约30种。小型,长约5毫米,体细长。小颊较不发达,不包围喙的基部。跗节3节捕食性,生活在浮生植物上或水面。新几内亚的Phrynovelia papua生活于森林地被物的叶上。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膜蝽 Merragata brunnea

  膜蝽总科(膜翅蝽总科)Hebroidea

仅膜蝽科(膜翅蝽科)Hebridae 。约120种。小型,通常不到3毫米,体丰满。分布全球。稀有。在池边湿土上或水面奔走。体表有细绒毛。 小颊发达,包围喙的基部。跗节2节,第1节极短。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尺蝽 Hydrometra stagnorum

  尺蝽总科 Hydrometroidea

包括3科:Paraphrynoveliidae、大宽黾蝽科Macroveliidae、尺蝽科Hydrometridae。头很长,长为宽的3倍以上,眼远离头的后缘。善于水面行走,多在静水处活动。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黾蝽(水黾)Aquarlus elongatus

  黾蝽总科 Gerroidea

包括3科:珊瑚水黾科(海蝽科)Hermatobatidae、宽肩蝽科Veliidae、黾蝽科Gerridae。通称水黾。世界性分布,已知450种以上,分为8个亚科。我国已知近60种。前翅基半部加厚,但与膜质部分分界不明显;体被成层的拒水毛。跗节末端分叉,后足与中足距离近,前足与中足距离远。半水生,可在水面爬行或划行。栖居环境包括湖泊、池塘等静水水面以及溪流等流动的水面,在湍急的山溪上生活的种类,常常腹部变短或套缩入基部数节。海黾属等类群生活在海中,漂浮于开阔的洋面上,为昆虫中极少数正常在海上生活的类群之一。以掉落在水上的其他昆虫、虫尸或其他动物的碎片等物为食。卵产在浮于水面的叶片下方或其他物体上,以胶质粘附,或覆以胶质,亦有潜入水下产卵者。若虫大体形状与成虫相似,腹部没有臭腺,亦不具臭腺孔。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跳蝽 Pentacora ligata

  跳蝽总科 Saldoidea

包括2科:滨蝽科Aepophilidae和跳蝽科Saldidae。体长2.3~7.4毫米,卵圆形,较扁平。灰色、灰黑或黑色,常有一些淡色或深色碎斑。复眼大。触角4节,喙3节,喙伸达中足基部。前翅膜片上有4~5个翅室。世界已知260多种,广泛分布,北半球较多。我国有39种。跳蝽在自然界相当常见,生活在河流、湖泊的沼泽地岸和潮间地带,活动于地表或作低飞,行动灵敏,有很好的保护色,不易被发现。也有些种类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还有些种类有较强的耐寒能力。

 

细蝽总科(细足蝽总科)Leptopodoidea

包括2科:细蝽科(细足蝽科)Leptopodidae和珊瑚微黾科(涯蝽科)Omaniidae。前翅膜片有3~5个封闭的翅室,无翅脉从这些翅室后缘伸出。生活于水体岸边潮湿环境中。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负子蝽 Sphaerodema rusticus

  蝎蝽总科 Nepoidea

包括2科:蝎蝽科(红娘华科)Nepidae和负蝽科(负子蝽科、田鳖科)Belostomatidae。蝎蝽科体长15~45毫米。头部扁平。触角第2节或2、3两节有指状突起。前足捕捉式,中、后足细长,适合步行。各足跗节均为1节。世界广泛分布,已知231种。我国有5属16种。生活在静水中,不善游泳,足在水中运动也采取爬行的方式,取食各种小动物。负蝽科体中至大型。前足捕捉足,中、后足为游泳足。腹部末端的呼吸管短而扁。雌虫产卵在泥底或水草上,有些种类产卵在雄虫背上,故名。约100种。包括半翅目最大种,如南美的大负子蝽Lethocerus grandis,体长超过10厘米。常见如桂花蝉(田鳖)Lethocerus indicus,可食用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蟾蝽 Gelastocoris oculatus

  蜍蝽总科 Octeroidea

包括2科:蜍蝽科Ochteridae和蟾蝽科Gelastocoridae。蜍蝽科约25种。形似小蟾蜍,长约4~5毫米。触角较长,丝状,背面观部分可见,眼不成具柄状,足步行式。生活于溪边或池畔的植物丛中。体表光滑,似天鹅绒。前足细长,适于奔走。蟾蝽科约100种。形似小蛙,体短宽,眼突出,跳跃捕食。全球分布,栖于小溪或池塘水边的泥中。有的在生活史的一段时期穴居。卵埋在沙中,体色随生活环境而异。触角粗短,藏于眼及前胸下方,眼多少呈具柄状。前足腿节极为粗大。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划蝽 Sigara striata

  划蝽总科 Corixoidea

仅划蝽科Corixidae。体长2.5~15毫米,体多狭长,成两侧平行的流线型。在较淡的底色上具有典型的斑马式的黑色横走斑纹,很易识别。头部后缘多少覆盖在前胸背板上。前足一般粗短,跗节1节,特化加粗为匙形;后足游泳式。世界已知550多种,我国有51种。生活在各式静水和缓慢流动的水体中,从小水塘到大湖泊都有分布,一些种类在高盐湖泊中也能生存。基本上以藻类为食。多数种类能发音,有很强的趋光性。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爬水蝽 Ambrysus mormon

  潜水蝽总科 Naucoroidea

仅潜水蝽科Naucoridae。约150种。体小,色深,长5~16毫米,扁卵圆形,多分布于热带。翅下贮存空气以供潜水时呼吸。常在有水草的静水中爬行,捕食小的水生生物。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华粗仰蝽 Enithares sinica

  仰蝽总科 Notonectoidea

包括3科:仰蝽科(仰泳蝽科)Notonectidae、涉水蝽科(固头蝽科)Pleidae、蚤蝽科Helotrephidae。仰蝽科体长一般不到15毫米,世界性分布。头卵形,体延长。游泳时背朝下,背部隆起似船底;足长,划水如桨。背面色浅,从下面看与水面和天空不分;其余部分色暗,从上面看与水底不分。这是隐匿色的一个类型(逆向著色)。身体比水轻,一放开抓住的水底植物就可浮上来,到了水面,就能跳出水面而飞走,或在翅下方和身体周围贮存空气後再沉入水中。浮在水面时,足伸展,便於受惊时立即划水。捕食昆虫、蝌蚪和鱼,捕获物通常比本身体大,吸其体液。分布于各地。已知340种,我国有21种。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温带臭虫 Cimex lectularius

  臭虫总科 Cimicoidea

包括7科:花蝽科Anthocoridae、臭虫科Cimicidae、寄蝽科Polyctenidae、Plokiophilidae、Medocostidae、宽翅蝽科(捷蝽科)Velocipedidae、姬蝽科Nabidae。臭虫科体扁,腹部宽,卵圆形,红褐色,无单眼。触角4节。喙3节,藏于头下沟内。翅退化,仅保留前翅革片的残痕。跗节3节。吸食恒温动物的血液,夜出性,白天藏于缝隙中。世界已知36种,主要分布于温带及热带。我国有2种: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分布于长江、黄河流域一带,属世界性种;热带臭虫C.hemipterus分布于华南、台湾及热带地区。花蝽科前翅具楔片,具单眼,跗节3节的小型陆生蝽类昆虫。全世界已知500余种,我国已知70余种。分布广泛,捕食性。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苜蓿盲蝽 Adelphocoris lineolatus

  盲蝽总科 Miroidea

包括盲蝽科Miridae和驼蝽科Microphysidae。盲蝽科体小型,稍扁平,触角4节,无单眼。前翅革质部分分为革片、爪片和楔片。膜区由翅脉在基部围成两个翅室。从侧面看,膜区与革区呈一角度。前胸背板前缘常具一横沟,从而划出一个狭长的区域叫领片,其后2个低的突起叫。植食性,是半翅目中最大的一个科之一,有近万种,我国已知500种,如绿盲蝽Lygus lucorum、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三点盲蝽A .fsdciaticollis等。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梨冠网蝽 Stephanitis nashi

  网蝽总科 Tingoidea

包括3科:等翅军配虫科Vianaididae、网蝽科Tingidae、短足蝽科Joppeicidae。网蝽科为前胸和前翅全部密布网状小室的小型陆生蝽类。日本人称为“军配虫”,以往中国昆虫学书籍中亦有采用此名者。世界性分布,已知1800余种,中国已知约150种。该科共分为3个亚科,中国种类分属于其中2个亚科:长头网蝽亚科Cant acaderinae和网蝽亚科Tingnae,前者种类较少。头胸背侧及翅上有网纹,长不到5毫米。吸食叶汁,使叶出现黄斑,最终脱落。卵产在叶背,覆以黏液,黏液变硬後呈锥形。若虫黑色多刺,不像成虫。一季通常两代。以成虫或卵越冬,因种类而不同。成、若虫刺吸寄主叶片汁液,危害果木,如海棠冠网蝽、梨冠网蝽、梨黄角网蝽等。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猎蝽 Reduvius personatus

  猎蝽总科 Reduvioidea

包括Pachynomidae和猎蝽科(食虫蝽科)Reduviidae。体中至大形,头相对较小,头与前胸之间收缢成颈状。触角4节,有单眼。喙3节,粗短而弯曲,不能平贴于身体腹面,端部尖锐。前胸腹板两前足间具有一横皱的纵沟,前胸背板由横凹分为两叶。前翅膜片基部有2~3个翅室,端部伸出1纵脉。少数种类无翅。不少种类前足为捕捉足。多数为捕食性,以各种昆虫及其它节肢动物为食。为半翅目中的一个常见大科,世界已知3000种以上,多分布于暖热地区。我国已知300余种,大部种类均分布于南方。常见如光猎蝽属Ectrychoderes、盗猎蝽属Pirates、黄足猎蝽属Sirthenea、菱猎蝽属Isyndus、猎蝽属Reduvius、普猎蝽属Oncocephalus、刺胸猎蝽属Pygolampis、犀猎蝽属Sycanus、真猎蝽属Harpactor、猛猎蝽属Sphedanolestes等。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原扁蝽 Aradus betulae

  扁蝽总科 Aradoidea

包括扁蝽科(菌蝽科)Aradidae和螱蝽科Termitaphididae。扁蝽科约1000种,形小,色深,翅小。分布全球。栖于石下或缝隙中,食腐木中的真菌和水分。如原扁蝽Aradus betulae,危害杨、柳、苹果、桃等。

 

突眼蝽总科 Thaumastocoroidea

仅突眼蝽科(榈蝽科)Thaumastocoridae。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拟网蝽 Piesma maculatum

  拟网蝽总科 Piesmatoidea

仅拟网蝽科Piesmatidae。

 

 

象蝽总科 Idiostoloidea

仅象蝽科Idiostolidae。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锤角蝽(跷蝽)Neoneides muticus

  长蝽总科 Lygaeoidea

包括6科:束蝽科Colobathristidae、束长蝽科Malcidae、锤角蝽科(跷蝽科)Berytidae、长蝽科Lygaeidae、大红蝽科Largidae、红蝽科Pyrrhocoridae。长蝽科微小至中形。体形多样,常为椭圆形。晦暗,但少数类群鲜艳红色有大黑斑。与缘蝽科相似,但前翅膜片上有4~5条脉。世界已知约4000种,广泛分布。我国有约320种。生活于地表和地被物间以及植物叶鞘内、蒴果中、针叶树球果的果鳞下等。嗜食果实和种子,或吸食植物汁液。若虫多拟态蚂蚁。红蝽科中到大型。椭圆形,多为鲜红色而有黑斑。触角4节,喙4节,无单眼。世界已知约300种,广泛分布,主要在暖热地带。我国有36种。植食性,取食果实和种子。常见如棉红蝽等。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瘤缘蝽 Acanthocoris scaber

  缘蝽总科 Coreoidea

包括6科:缘蝽科Coreidae、蛛蝽科Alydidae、姬缘蝽科Rhopalidae。缘蝽科中至大型,身体多数狭长,两侧缘略平行。触角和喙管均为4节。小盾片小,短于爪片的长度,前翅膜质区具有5条以上的纵脉。后足的腿节常粗大,胸部无臭腺。世界已知约250属1800余种,我国已知200种以上。植食性,如豆缘蝽、粗腿缘蝽。姬缘蝽体型较小,相对短宽而紧凑,臭腺孔不显著。

 

 

 

双翅目_半翅目 Hemiptera 中国动物学科普

麻皮蝽(黄斑椿)Erthesina fullo

  蝽总科 Pentatomoidea

包括6科:异蝽科Urostylidae、龟蝽科(圆蝽科)Plataspididae、隆背蝽科Thyreocoridae、Megarididae、Canopidae、三节蝽科Phloeidae、广额蝽科Thaumastellidae、土蝽科Cydnidae、同蝽科Acanthosomatidae、澳丝蝽科Lestoniidae、荔蝽科Tessaratomidae、盾蝽科Scutelleridae、兜蝽科Dinidoridae、蝽科(椿象科)Pentatomidae。蝽科旧称蝽象。有臭腺孔,能分泌臭液,在空气中挥发成臭气,又称放屁虫、臭板虫、臭大姐等俗名。我国已知约500种。 多数植食性,部分肉食性。 大多数触角5节,少数4节。小盾片发达,多数为三角形,紧接前胸背板后方,盖在腹部背面,长度略过腹部的一半,但也有些种类的小盾片超过腹长的2/3,盖住整个腹背。如稻黑蝽、硕蝽、麻皮蝽、茶翅蝽、菜蝽、瓜蝽、疣蝽、蠋蝽、厉蝽等。

 

 


  本文关键词:半翅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1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angbiaozhuanli/131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0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