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论文创新 >

诗经中最唯美的句子_心境的诗句

发布时间:2016-10-16 10:40

  本文关键词:心境的诗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心境的诗句

文章作者:网友投稿 | 来源: 表达淡然心境的诗句

第一篇:心境的诗句

描写“悲凉心境”的古诗名句 写作素材 0704 1255 描写“悲凉心境”的古诗名句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先秦屈原《九歌?少司命》)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先秦宋玉《九辩》)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夕》一句《长安晚秋》) 还似旧 +申请认证

第一篇:心境的诗句

表达心情愉快的诗句 白日放歌需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苏轼 (一说 秦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 (春夜喜雨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卜算子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放开心月照金莲(元?王哲? 《临江仙》)

第一篇:心境的诗句

浅谈李贺的心境与诗境 【内容摘要 “诗鬼”李贺于幽愁郁闷、壮志难酬的心境中,拖着病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弱之躯,于短短的二十七载中,写下了二百多首瑰丽诡异、幽冷高远 的诗歌,其诗境已达“无我之境”。他的每一首诗、每一意象都体现 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反映着其心灵的历程,诗句、诗意、诗篇无不透 着凄冷、怪幻、空灵、高远的意境。【论文关键词 论文关键词】李贺 论文关键词 心境 诗境 无我之境 一、心境与诗境 心境指的是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 久的情感或情绪状态,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往往在一段 长时间内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心境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都有很大 的影响。心境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常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 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古语说人们对同一种 事物,“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即是心境弥散性的表现。心境 的长期性是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表现。虽然基 本情绪具有情境性,但心境中的喜悦、悲伤、生气、害怕却要维持一段较 长的时间,有时甚至成为人一生的主导心境。如有的人一生历尽坎坷,却 总是豁达、开朗,,以乐观的心境去面对生活;有的人总觉得命运对自己不 公平,或觉得别人都对自己不友好,结果总是保持着抑郁愁闷的心境。导致心境产生的原因很多,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学习上的成 功和失败,人际关系的亲与疏,个人健康的好与坏,自然气候的变化,都 可能引起某种心境。诗境指的是诗的境界或意境。一指创作诗歌的环境, 可以是写作时的场 景, 也可以是回忆或心中所想、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二指诗歌的意境即 作者的心境和感受。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 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 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 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① 文学作品中,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 。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 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无我之境, 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② 1 其中“有我之境”相当于情境;“无我之境”相当于意境。综上可知,心境与诗境是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的。心境可作为诗境的 一部分,又是诗境的主要来源,对诗境起决定性作用;诗境既可表现心境, 又受心境的影响,尤其是心境主体的素质决定了诗境的高低。纵观史上, 无论哪位诗人,其诗作无不体现出心境与诗境的这种关系,如“诗仙”李 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等。他们之所以得此称号,皆是因其诗 境而来;而其诗境,既受制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又与其自身 的心境和素质是分不开的。下面就浅谈一下李贺诗的心境与诗境。二、李贺心境与诗境分析 李贺生平简介 ( 一 ) 李贺 生平简介 李贺生于中唐藩镇割据之际,一生以诗为业,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 期的一个代表者,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他与盛唐诗 人李白、晚唐诗人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在其诗《高轩过》 中盛赞韩愈和皇浦湜的诗句“笔补造化无天功”也可作为对他自己诗歌的 评赞。他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诗人的心境和感受 诗人的心境和感受);同时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 诗人的心境和感受 酷剥削(诗人创作诗歌的 社会环境 诗人创作诗歌的社会环境 诗人创作诗歌的 社会环境)也有所反映。李贺的诗受楚辞、古乐 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的影响(历史影响 历史影响),经自己熔铸、 历史影响 苦吟(自身素质 自身素质),在同时代的“元(稹)、白(居易)”、“张(籍)、 自身素质 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即“长 吉体”, 《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被后人称为“长吉体” 的代表作。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 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 感伤情绪,因而被后人称为“诗鬼”。李贺家居昌谷,少时聪慧而有诗名,又是唐宗室后裔,志向远大,自恃甚 高,在诗中一再以“皇孙”、“宗孙”、“唐诸王孙”称呼自己,希望通过科考 置身通显。然而, 在李贺准备考试时却遭竞争者毁谤, 说他父名晋肃, 当避父讳, 不得举进士。仕途功名的无望,对自恃甚高的李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心 中充满找不到出路的哀伤和雄才难展的激愤:“束发方读书,谋身苦不早。…… 狭行无廓落,壮士徒轻躁”(《春归昌谷》)。仕作文途困厄,加之体弱多病,李 贺自觉好景不常、时光易逝;而政局的混乱,人民的居无宁日,更使诗人深感 人生的渺茫无望,不自觉就转入到超现实的梦幻中。可以说,李贺一直生活在一种幽愁郁闷、自视甚高却又壮志难酬的心境中, 更兼体弱多病, 加深了他对死的恐惧及对生的依恋。正是这种心境和现实的无奈, 促使诗人只能在诗的虚幻中去寻找安慰和平衡,于短短的二十七载生命之旅中, 呕心沥血,构筑了一个瑰丽诡异、幽冷高远的诗歌世界。诗人凭借自身的天分加 上勤奋苦学,诗境已达“无我之境”,其诗无处写“我”,却处处有“我”之 心 境。 2 (二)详析李贺的心境与诗境 详析李贺的心境与诗境 李贺诗歌中心境与诗境大致体现为以下几种关系心境乐, 诗境苦; 心境苦, 诗境苦;心境苦,诗境乐;心境乐,诗境乐。下面以李贺的几首代表诗作来分析 其心境与诗境。1、心境乐,诗境苦。较能体现这一心境与诗境关系的诗是《雁门太守行》, 战争是惨烈悲苦的,诗人的心境却是激昂乐观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③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首诗是李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色彩浓丽而凝重,表面是描写悲壮惨烈的 战争场面,实际上却是抒发诗人投笔从戎、报效朝廷的志向,寓激昂的心境于惨 烈的环境中,情景交融,意境瑰丽奇诡。诗中毫无诗人的影子,却能品味出诗人 激昂乐观的心境。诗人运用斑斓的色彩和鲜明的对比来描写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黑云压城 城欲摧”是凝重危急的,“黑”字和“压”字揭示出敌军数量众多、来势凶猛; “甲光向日金鳞开”则是亮丽振奋的, “金”字和“开”字,冲破了压城的黑云, 显示出守军的阵势和气慨。“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个“满” ” 字突出号角声的昂扬、战争的激烈,一个“凝”字则炼出了秋色的萧索、伤亡的 惨重。“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二字描绘出黑夜行军之态, ” “易水”则既表明交战之地,又暗示出将士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复还”的壮烈情怀;用“重”形容“霜” (霜本轻薄)“寒” 、 (有单薄之意)形容 “鼓” (鼓本凝重) ,把将士们面临的重重困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报君黄金台上 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也暗示了诗人 投笔从戎、报效朝廷的志向。在诗中,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运用奇诡的想象,给事物涂抹上各种浓 重新奇的色彩,以色示物,突出事物的多层次性,让人感觉新颖而又真切、奇诡 而又妥贴。同时,诗人还善于把各种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 使之达到了一种浑然融合的意境。2、心境苦,诗境苦。体现诗人这一心境与诗境关系的诗有《南园十三首》 (其六)、《老夫采玉歌》、《南山田中行》等。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南园十三首》其六) 这首诗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弥漫着一股艾怨悲愤之情,刻画出了诗人 凄苦的心境和诗境。“寻章摘句老雕虫”意即诗人的青春年华都消磨在这寻章摘 句的雕虫小技上了, 颇有点自卑自贱之意, 耐人寻味; 因为李贺一向以文才自负, 自比“汉剑” ④,抱负远大,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 ⑤的 境地,一个“老”字,饱含着无限的辛酸,才二十多岁的李贺,却有终老纸笔之 间的心境(壮志难酬,惟有终老纸笔之间);“雕虫”一词显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空有一腔才情抱负,却只能在书斋中寻章摘句)。“晓月当帘挂玉弓”白描诗 人惨淡苦吟的情状,李贺空有一腔才情抱负,却只落得个残月作伴、寂寞悲凉的 3 处境。“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下一句“辽海”埋下伏笔。“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这两句诗悲怆遒劲,把个人遭遇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 造成诗人内心痛苦的根源,表达出诗人郁积已久的忧愤之情。“辽海”指战场, 与上句“玉弓”相呼应;一个“哭”字哭出了国家多难、民不聊生、朝廷重武轻 文以致斯文沦落的现状。这首诗含蓄深沉,用词凝炼,表现手法灵活多变,既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 生活(正是诗人的勤奋苦吟,才有其诗作高远难达的意境)、幽愤心境,又体现 出诗人文心之细、构思之巧、诗境之高。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 雨风关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⑥,身死千年恨溪水。斜杉柏 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这首《老夫采玉歌》反映了统治者对劳动人们的残酷剥削,是诗人忧愤情绪 经过内化的艺术表现,以超常的想象、沉痛的笔调构塑了“老夫饥寒龙为愁,蓝 溪水气无清白。”的超现实意象,阐述采玉老夫积年累月在蓝溪采玉,搅得龙不 安宁水不清,却难填统治者的欲壑。“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诗 人好像是说蓝溪之水与劳动人们结下了不解的怨恨,实是诗人用意深刻含蓄,委 婉地指出谁是罪魁祸首;用溪水来表达劳动人们对统治者的深仇大恨,更是妙笔 生花。这种超现实意象赋予蓝溪水以人的性格,尤其是这个“蓝”字,既表明了 玉的产地蓝田,又给人一种忧伤之感(蓝色表示忧郁),还有“白”、“青”、 “厌”、“恨”、“血”、“泪”等字的运用,使得此诗通篇都是一种惨淡的格 调,从而表现出一种幽冷的意境。在诗中,诗人以超现实意象来写实,诗境幽冷高远,诗中无一处有诗人的影 子,却无处不透出诗人忧愤的心境,真乃“无我之境”也!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 诗人用富于变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明丽幽冷的秋夜田野图。“秋野明, 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诗人运用古代民间歌谣形式起句,语调明快 轻捷,抑扬顿挫,读之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一个冷色调的“白”字,把 无形无迹的秋风变得可视可触,携来了秋的凉意;“云根苔藓山上石,冷 红泣露娇啼色。”山间云雾缭绕,长在石上的苔藓犹如生在云根,不似在 人间,红色的花朵早已没了往日的鲜艳热烈,花瓣上冰冷的露珠犹如少女 悲啼的泪珠,刚才的清幽美景转眼已被愁云弥漫,似真似幻;“荒畦九月 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梦幻之中又来到原野之间,看到的却是一幅 深秋落败的萧索之状(暗示唐朝由盛而衰);“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 漆点松花。”石间的泉水滴在沙地上,声音幽咽沉闷,远处的燐火绿荧荧 的,像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点燃松花一般,令人 不觉毛骨悚然,犹如置身鬼境。 4 这首诗是李贺鬼诗幽冷意境的代表作,即使在清朗的秋夜,诗人感受到 的仍然是凄冷之情,足见诗人的心境是何等的苦闷幽暗。3、心境苦,诗境乐。这首《罗浮山人与葛篇》颇能体现诗人这一心境与 诗境的关系。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罗浮山人与葛篇》) 这是一首单纯的咏物诗,意境空灵、虚幻、明快。然而,即使是单纯明快的 咏物,仍摆脱不了诗人幽郁的心境,字里行间流淌着“鬼”、“蛇”、“涩”等 幽暗因素。因为诗人时时感受到死亡的逼近,面对如此美妙的葛布,想到的仍是 鬼、蛇等幽暗之物。这首咏物诗通篇围绕一个中心:表现葛布质地优良,称颂织葛的罗浮山人技 艺高超。诗人涉想奇绝,笔姿多变,运意构思达到了“虚幻荒诞”的境界,空灵 至极。“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表面象是写天气,其实是写葛布。用“江雨”比喻织葛的经线,光丽纤长、空明疏朗,出奇入妙; “依依”形容葛 布经线排列整齐,突出罗浮山人织布技艺高超,巧夺天工;一个“织”字把罗浮 山人同葛联系起来,紧扣住了诗的主题; “雨中”承上句“江雨” ,再次点明喻葛 之意; “六月”点明子天气炎热,为写五、六句布下伏笔; “兰台风”写出葛布的 疏薄凉爽。雨、风与葛布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经诗人匠心独用,却巧妙地 连在一起,互通互感。“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一个“时”字暗示 了罗浮山人织布织得快; “啼鬼工”则形容罗浮山人织布织得好。“蛇毒浓凝洞堂 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描述了天气炎热,承接了上句“六月”又为末二句裁葛 为衣作下铺垫; 诗人选择描写藏身于最不易受暑热之地的蛇和鱼来形容天气的炎 热,想人之所不能想,真乃诡异至极。常人通常都会用常见易懂的东西来形容某 一事物, 李贺则反其意而用之, 专挑幽僻阴暗之物来形容, 就如此诗中的 “蛇毒、 蛇洞、江鱼”等,这也折射出了诗人心境的幽郁。“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 吴刀涩。”用“天”来比喻葛布的柔软光洁,暗喻了罗浮山人织出的葛布只应天 上有,又承接了上句“啼鬼工”“涩”本意指刀钝,此处暗含吝惜之意,葛布实 ; 在是织得太精巧了,吴娥不忍下手裁剪,只有推说“吴刀涩” 。诗人曲陈诗意, 更显回荡曲折、含蓄隽永。4、心境乐,诗境乐。诗人的心境经历了由乐至苦后,又由苦至乐, 《梦 天》这首诗较好的体现了诗人心境与诗境这一关系。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一首《梦天》,其想象奇特、雄浑开阔之处堪比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诗快》评价说:“命题奇创。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正不知梦在 天中耶?天在梦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笔!”而诗人的用意并不 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 5 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即浪漫奇幻又现实清醒。这也表明诗人在经 历幽愁苦闷之后,看破人情世事,心境豁然开朗,达到一种乐的境界。李贺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 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然而从空中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 空间是那样渺小。既寄寓了诗人对时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 现实的态度,又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体 现了李贺诗歌虚幻高远的意境。李贺这几首诗内容不同,心境和意境的体现却大致相似。无论是描写现实还 是描写虚幻,都达到一种空灵高远、幽冷怪幻的意境,诗中无处有“我”,却处 处有“我”之心境;无论是用词着色还是构思表意,皆出奇致幻,妙不可言,为 今古之人所不能及。钱钟书有一段话虽然不是直接评价李贺的,但用来概括李贺 诗歌的意境,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 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三、李贺心境、诗境的原因。李贺之所以有如此心境,在诗歌创作上能达到如此高的意境,有以下几个原 因一、历史原因: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尤其是盛唐时期,诗人、 名家辈出,各种诗风争奇斗艳、竞起争鸣,先有李白、杜甫等,接着有韩愈、柳 宗元等, 这些人文环境对李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李贺深受屈原、 李白的影响, 为表达其苦闷情怀,总是竭力创设虚幻的、超现实的意象世界,如:“长眉凝绿 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王子吹 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提出 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等。二、 社会原因李贺生活在各种矛盾复杂交织的唐贞元年间, 虽然才华横溢、 志向远大,但腐朽的政治、险恶的世态、沦落的家境、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 病的身体等, 无不给他以致命的打击, 使他陷入了未老先衰的生命悲愁之中“长 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年轻的身躯 内包裹着的竟是一颗临老之心。正是这种与其生理年龄极不相称的临老心态,赋 予了李贺老人般的审美感受能力, 将他的审美发现和审美选择引向了一个相当特 殊的意境, 钱钟书先生指出“求若长吉之意境阴凄, 悚然毛骨者, 无闻焉尔。…… 《神弦曲》所谓‘山魈食时人森寒’,正可谓长吉自作诗境。”又兼唐代神佛道 教盛行,宗教文化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影响深远,同时也为诗人提供了大量 丰富的创作素材,因而李贺诗中鬼神仙幻之作较多,且为极品。三、自身原因:李贺出身于名门,天资聪颖,自视甚高,骨子里就有一种高 人一等的气质,要做,就一定要做得最好,且要及人之所不能及,所以李贺作诗 时苦吟雕琢,所作的诗无一不是构思出奇、意境高远。一代鬼才李贺于幽愁郁闷、壮志难酬的心境中,拖着病弱之躯,把全部精力 投入到诗歌创作中, 把内心浓郁的伤感情绪、 幽僻怪诞的个性, 都写进了诗歌中。 6 他的每一首诗、 每一意象都体现着诗人内心的情感, 反映着其心灵的历程, 诗句、 诗意、诗篇无不透着凄冷、怪幻、空灵、高远的意境。李贺于短短的二十七载中, 写下了二百多首瑰丽诡异、意境高远的诗歌,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甚至世界 文学史上永放异彩。后记 由李贺的英年早逝,我不由想到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海子,尽管他们处于不同 的年代、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历史背景,然而他们却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是英年早逝,犹如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耀眼。李贺在二十七 岁时因病而亡,海子于二十五岁时卧轨自杀,期间他们都对死亡有一种特别的敏 感,有着对生命的眷恋。也许正是这种对死亡的敏感才使得这两位诗人写出具有 开拓性、创造性的诗歌。其次,他们都善于把矛盾的东西揉合在一起,运用常人意想不到的思维,营 造出一种层次分明却又浑然融合的诗歌境界。两位诗人的早逝,都引起同时代人的扼腕叹息。从中,我们又能感悟到些什 么呢? 注释注释 ① 出自王昌龄《诗格》 ② 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③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传说他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 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④出自李贺《出城寄权璩、杨敬之》“自言汉剑当飞去” ⑤出自李贺《致酒行》 ⑥生人:活人。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李贺年谱》 朱自清 2、《全唐诗·李贺》 3、《李贺诗注》 尹曦 4、《人间词话》 王国维 7 论 文 提 纲 一、引论:心境与诗境 1、心境的涵义、特性及产生原因; 2、诗境的涵义及范畴; 3、总结心境与诗境的关系,引出论题。二、本论:李贺心境与诗境分析 (一)李贺生平简介 1、李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历史背景对其心境与诗境的影响; 2、李贺心境产生的原因; 3、概述李贺的心境(幽愁郁闷、壮志难酬)与诗境(“无我之境”)。(二)详析李贺心境与诗境 1、李贺心境与诗境关系大致可概括为四种:心境乐,诗境苦;心境苦,诗 境苦;心境苦,诗境乐;心境乐,诗境乐。①以诗《雁门太守行》为例对“心境乐,诗境苦”进行分析,; ②以《南园十三首》(其六)、《老夫采玉歌》、《南山田中行》等诗为 例对“心境苦,诗境苦”进行分析; ③以诗《罗浮山人与葛篇》为例对“心境苦,诗境乐”进行分析; ④以诗《梦天》为例对“心境乐,诗境乐”进行分析。2、总结李贺的心境与诗境。三、结论 1、李贺心境与诗境的原因(历史原因、社会原因、自身原因)。2、综述李贺的心境与诗境及其在文学界的地位 四、后记 把李贺与我国现代诗人海子相比较。 8


  本文关键词:心境的诗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1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angbiaozhuanli/141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a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