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论文创新 >

细胞因子风暴分级_细胞因子风暴

发布时间:2016-11-04 18:23

  本文关键词:细胞因子风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细胞因子风暴

主持人 王建新

细胞因子风暴分级_细胞因子风暴

  开栏语:

  在过去一年里,免疫治疗,尤其是癌症的免疫治疗喜讯频传。新年初始,又传来百时美施贵宝的PD1抗体在治疗肺癌中效果显著,提前终止Ⅲ期临床试验,所有患者转为免疫治疗的消息。

  经过百年来数代人的努力,癌症免疫治疗终于从备受质疑转为主流方向,并有可能超越其他治疗方法成为今后治疗的首选。与此同时,细胞免疫治疗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更新。CAR-T有可能成为最新一代治疗手段。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邀请在这方面有成就的研究人员、临床医生、研发公司等,一起跟踪和解读最新进展,并回答业界关心的一些问题。

  过去一年来,在免疫治疗方面获得重大进展,有两个新药获得美国FDA快速通过,让生物医药界尤其是癌症治疗领域的科学家们感到欢欣鼓舞。美国《科学杂志》指出,2015年将看到免疫治疗方法和其他方法的结合,出现联合免疫治疗的趋势。

  然而,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直充满了各种风险。2006年,英国一个著名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就因为志愿者产生严重反应而被迫中止。这一失败也导致了该公司关闭。

  在各种反应中,高烧是免疫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情况。通常,患者发烧都会被看作是治疗的“副作用”而加以处理,包括使用抗菌素和降温药等。但是在免疫治疗中情况却很不相同,因为病人“发烧”尤其是某种程度的“高烧”,往往是达到治疗效果的必然途径。

  

  “高烧”的秘密

  

  科雷医生并不是使用“免疫治疗”第一个人,但他很可能是意识到患者“发烧”和免疫治疗效果之间关系的第一人。

  当克雷医生因为再次失去一位癌症病人而在苦苦寻找新疗法时,一个案例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名为Smith的病人在手术切除肿瘤两周后不幸染上了传染性皮肤病:丹毒。感染期间,病人连续高烧长达一周。在这次感染消退后,病人不幸再一次被感染,并再一次发高烧。但就在病人退烧后,奇迹发生了:他的手术刀口痊愈,所有的癌瘤都消失了。克雷医生由此判断丹毒引起的“发烧”是造成癌症消失的直接原因,并开始为他的下一个患者采用“丹毒”治疗。其反复试验了4个月,采用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细胞株后,病人终于开始发高烧。一个星期后,高烧消退,病人的肿瘤也消除了。这次主动性感染试验和科雷医生以后的很多病例都证实了“发烧”在免疫治疗过程的关键作用。

  现在我们知道,发烧是免疫系统在对抗外来感染时使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提高机体体温,加快各种生理活动,包括免疫细胞的快速生长和分裂,以对应危机。从免疫细胞发现“侵入者”,到机体整体进入“作战状态”,这个过程是通过一系列蛋白因子来协调的。这些因子有时被称为“炎症因子”(inflammation factors),有时被称为“细胞因子”(cytokines)。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各种“白介素”(interleukins)和“干扰素”(interferons)。

  最早被发现具有抗癌作用的细胞因子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它是注射“科雷疫苗”小鼠血清中产生的一种可以用来导致其他小鼠肿瘤坏死的蛋白,因此一度被认为是“科雷疫苗”的主要抗癌成分。TNF经过临床试验后被批准用于治疗某些癌症。白介素2(IL-2)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细胞因子,被批准作为单独用药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肾癌等;干扰素也是常用的抗癌细胞因子之一。

  这些细胞因子本身并不具有直接杀死癌细胞的作用。他们之所以能够有癌症治疗效果,主要是通过刺激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的。正因为他们的治疗机制类似,他们的主要副作用也类似。其中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发烧”,严重时会发生“高烧”。

  

  “失控”与“可控”

  

  和使用单个细胞因子相比,目前临床采用的各种细胞免疫治疗,以及最近被批准的用于激活免疫细胞的抗体,所导致的各种细胞因子释放要强得多。在一个普通的免疫反应中,免疫系统就可能释放出超过100种细胞因子。如果免疫系统受到强烈刺激,大量的细胞因子就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被释放到血液中,造成所谓的“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风暴”的临床后果很严重,其中就包括“高烧”。

  在众多细胞因子中,白介素-6(IL-6)尤其受到关注。IL-6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调节体温的下丘脑垂体系统。在那里,IL-6可以促进前列腺素E2的生成,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可以想象,大量IL-6的释放就能将体温调到很高,造成患者高烧不止。

  因此,“细胞因子风暴”可以说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结果。前面提到的那次失败临床试验的原因,被认为正是免疫治疗过程中的“细胞因子风暴”。免疫系统的这种失控会引起患者的“高烧”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以致最终造成多器官的衰竭。

  虽然“细胞因子风暴”是一个新的概念,但这种风暴并非只有在免疫治疗中发生。很多疾病,包括流感、败血症等都可能引起“细胞因子风暴”。不同的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适度、可控的“高烧”是治疗必须的效果。

  由此看来,临床免疫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适度控制体温。通俗一点讲,就是要通过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让患者变成“发烧友”,但却不会因此“烧坏脑壳”。


  本文关键词:细胞因子风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angbiaozhuanli/164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b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