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基于江苏理工学院的实践探索
本文关键词: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基于江苏理工学院的实践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培养中,探索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校内教育、企业实践、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各个环节,构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工程硕士协同培养机制,有效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就业和科技创新之间相互脱节的矛盾,为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江苏理工学院;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创新能力 企业实践 学位论文
【基金】: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编号:2016-ZX-424),主持人:周全法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课题“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GZZ16_088),主持人:张建斌、周全法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以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B-a/2016/01/28),主持人:张建斌、周全法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启动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以下简称“特需项目”)工作。开展此“特需项目”的目的是“服务需求、创新模式、突出特色”,主要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紧扣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茜,段全安;把握特点,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工程硕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秦荣,张文修;发展调节机制是工程硕士质量保证的基本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5期
3 颜兆林;;工程硕士研讨式教学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年04期
4 范素娟;王燕春;童瑞娟;金惠芹;刘勇弟;鲁军;;量身定制 确定工程硕士课程体系[J];化工高等教育;2007年01期
5 夏显波;邹洋;张薇;;工程硕士校外导师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6 王莲芳;艾力·斯木吐拉;陈建;张晓宇;洪波;;新疆工程硕士招生现状及原因对策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蒋恒;;面向企业 培养工程硕士[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8年05期
8 王子成,徐仁林,赵璞;关于培养工程硕士的几点认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9 ;我校与胜利油田签订1999年培养工程硕士协议书[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10 王殿元,左斌元,邹丽元;冶金系统首批工程硕士招生实践透析[J];中国冶金教育;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建伟;苏东林;孙则怡;张有光;;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方法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文;王建荣;;相同领域工程硕士群体论文分析与评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论文[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张丽霞;罗尧成;;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思考[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张昊;;教育创新的形式与内容[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5 杨云川;王新颖;;兵器工程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丽丽;甘肃两所高校新增10个工程硕士领域[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2 姚健;培养工程硕士的几点体会[N];新清华;2006年
3 记者 李欣瑶 通讯员 王立宗;兰州交大新增3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N];甘肃日报;2010年
4 记者 姬恒飞;银川市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150名工程硕士[N];银川晚报;2010年
5 记者 范文波;湖南联通开办工程硕士课程进修班[N];人民邮电;2011年
6 霍建伟;江苏大学再添5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顾佳怡;南京首批71名职校教师攻读工程硕士[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8 记者 东海邋通讯员 顾盛杉;姜堰开办环境工程硕士进修班[N];泰州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韩宝志 记者 翟帆;天大工程硕士“订单”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通讯员 陈兴风 洪大鹏 田志轩;“螺旋式”培养高水平工程硕士[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蔚;全日制工程硕士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文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梦娇;强化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黄玲莉;基于胜任力模型视角的校外导师指导行为与工程硕士实习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杨诚;基于企业需求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吴磊;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习成果评估体系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郝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D];东北大学;2011年
7 胡凤池;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智;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上官剑;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鹏飞;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基于江苏理工学院的实践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angbiaozhuanli/34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