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论文创新 >

SCI论文奖励制度对高校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7-05-14 19:13

  本文关键词:SCI论文奖励制度对高校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础研究能力已成为高等学校原始创新力的重要标志,是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水平、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SCI作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通过对SCI论文进行奖励,有助于引导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有助于激励科研人员做基础研究的积极性,有助于高校科技创新。建议SCI论文奖励政策应关注学科之间的差异性,注重引用的情况和奖励形式的多样化。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关键词】SCI 论文奖励 科技创新 基础研究
【分类号】:G644;G647
【正文快照】: 一、SCI论文奖励制度促进科技创新的理论分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从中可以看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倬琳;赵文华;;研究型大学在国家自主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2 施嵘;;对于南京大学近年来SCI论文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年04期

3 徐顽强;何菲;;科技奖励制度促进自主创新战略的作用机制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8期

4 孙小梅;张健;;浅议高校学术论文奖励现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琰;;南方医科大学“九五”以来SCI收录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08期

2 刘万生;;打造中国的哈佛和麻省理工 做世界科技领导者——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与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8期

3 瞿晓静;陈利华;;四川农业大学2000—2009年SCIE收录学术论文统计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何先美;沈晓韵;牟玉萍;刘南楠;;1999~2008年度上海交通大学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5 许红;杜瑛;冯小明;;关于提高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年02期

6 周瑞超;张协奎;吕伟斌;甘正华;;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一些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06期

7 曹艳;黄田青;;嘉兴学院SCI论文计量学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彭浩晟;;地方高等院校与科技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晓保;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罗军飞;创新型大学与创新型国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冯倬琳;研究型大学校长职业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刘志业;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5 林学军;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黄海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静;科学驱动型产业集群形成中知识流动的机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黄栩;大学生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陈雯;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王琳;研究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皮新燕;我国公共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模式探讨[D];天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顽;熊小刚;;完善科技奖励机制 激励和引导自主创新[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9年03期

2 欧翠珍;;核心期刊在广东高校科研奖励机制中的应用及其评价[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3 姜春林;;从科学计量看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现状[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经济创新的主要力量[J];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04期

5 何科方;钟书华;;自主创新对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变迁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5期

6 徐顽强;熊小刚;;论非政府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战略的互动关系[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06期

7 金碧辉,汪寿阳;SCI期刊等级区域的划分及其中国论文的分布[J];科研管理;1999年02期

8 庞青山,蒋建湘,薛天祥;大学: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源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9 钟书华;;国内“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研究述评[J];软科学;2008年06期

10 王锦梅,王玉民;利用影响因子对公开发表论文实施分级奖励的初步尝试[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蕊;高校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瑜;赵珩;;基于学科交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年06期

2 尹承东;;试析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0年03期

3 马克·韦尔威纳;;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4 彭浩晟;;地方高等院校与科技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2期

5 欧阳谦;梁卫华;叶深溪;郑木明;;关于多科性医科大学科技创新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0期

6 赵玉龙;张冬生;李静;;高校研究基地建设现状的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年05期

7 李春生;论大学与日本“科技创新立国”[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8 韩来平,蒋春澜;大学科技创新的基础地位和先导作用及其把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9期

9 王春秋;贾常响;李平;;科技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5期

10 杨京京;徐岸柳;;统筹协调“四个关系” 推进行业特色高校科技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翠;;加强中医药高校的科技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作贡献[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王大军;孙鸿连;;加强科技信息机构的创新机制 促进科技创新活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赵昊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人才薪酬机制设计[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李冬;王俊安;;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和建议[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5 向丽红;施江滨;;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陈清龙;;高等学校与科技创新[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7 汪春;;抓住机遇 科技创新 为垦区建设服务[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8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陆根书;顾丽娜;刘蕾;;论高校在知识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冯玫;;亚太国家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比较与河北省模式选择[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顺龙;武威强化院地校地合作促科技创新[N];甘肃日报;2009年

2 季振兴;他们为何能从全国大赛脱颖而出[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徐阳;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N];吉林日报;2010年

4 记者 何锬坡;看好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前景[N];珠海特区报;2010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朱贻军;我市与南京工业大学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N];江阴日报;2010年

7 清崛;科技创新——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N];新清华;2008年

8 邢仲文;中南大学博士获科技创新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陈宝泉;科技创新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记者 王晖;高校是科技创新的源头[N];河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朱晓东;大学知识创新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曲波;创新型大学建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金明浩;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乔章凤;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陈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7 董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梁祥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联盟及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9 姚锐;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陈桂尧;中国大学参与国家创新系统的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芳;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的科技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雪;美国研究型大学实施科技创新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照;我国高校科技力量布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猛;产学研合作思想的价值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5 宋倩倩;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6 吕勤勇;高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7 徐超时;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开发[D];吉林大学;2008年

8 姜文达;地方综合性大学科技核心竞争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仲敏;科技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周鹏娜;科技创新视阈下的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思考[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SCI论文奖励制度对高校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angbiaozhuanli/366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9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