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论文创新 >

写在傅恒志院士喜迎80华诞之际

发布时间:2016-05-27 20:00

  本文关键词:傅恒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工业大学新闻网2009-01-17(吴秀青)报道:

写在傅恒志院士喜迎80华诞之际

    每每步入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我总是要到大厅两侧悬挂的院士巨幅肖像前驻足留连——感受大师们的魅力,默默表达一份心中的崇敬。15位院士,他们权威、庄严而神圣,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周尧和、傅恒志、张立同……每次逐一端详,我都试图走进科学家的精神堂奥,都想读懂他们各有千秋的人生故事,哪怕只是万一。日前,就在傅恒志院士喜迎80华诞之际,我荣幸地走近心中仰慕已久的大师,对傅院士进行了我记者生涯中的一次特殊而难忘的访谈—— 

    科学家与大学校长  

    或许是受到大师“敢为人先”精神的激励,或许是因为大师魅力的感召,抑或是由于某种机缘的驱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的早晨,我带着西工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小聪的问候和祝福,就这么突兀地、不揣冒昧地走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探访正在这里接受骨科治疗的傅恒志院士。

    睿智慈和的目光,和蔼温暖的微笑,敏捷深邃的思想,精神矍铄的倾听,认真坦诚的回答,傅老的神情让你感到,你是他现在最重要的人。对人始终如一的尊重、少有的亲和力、一向的儒雅谦和傅院士与生俱来的人格魅力即刻深深地感染着我!

    面对躺在病床上依然谈笑风生的傅老,我的思绪像自由的小鸟在眼前与既往间飞翔。想要访谈的话题实在太多,一个“不安分”的少年,一位“马恩列研究小组”的成员,新中国第一届毕业班的首任团支部书记,铸造专业唯一被录取的中国留苏研究生,留学生列宁格勒城党的负责人,“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一位杰出的材料及冶金学家,一代卓越的大学校长,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位坚定而务实的共产主义者;而傅老多彩人生的另一面:驰骋赛场的篮球队长,,美国NBA的铁杆球迷,国粹京剧的准票友,苏联经典音乐的酷爱者……这些带有传奇而浪漫色彩的角色故事,一时间,似乎都变成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相得益彰共鸣共生,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曲调,在我的耳畔回旋;又像电影镜头的蒙太奇组接,纷繁却有序地在我的脑际一次次地聚焦、一幕幕地放映……

    是什么让他集风度、才干、成就和美德于一身?是什么使他的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两者孤标灿灿且水乳交融?在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给傅恒志院士的贺信中或许能寻找到答案的端倪—— 

    “尊敬的傅恒志院士:在您喜迎80寿辰之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暨全体师生员工谨向您致以衷心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在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和教学生涯中,您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孜孜不倦地工作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一线。您长期从事凝固理论与技术及高温合金的研究及教学工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液固界面非平衡溶质再分配的概念及相关函数关系,在亚快速定向凝固及组织超细化、高温合金和稀土永磁合金的凝固组织与性能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获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和重大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您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培养,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培养了一大批材料学拔尖人才,桃李满天下。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严肃认真、锲而不舍的求实作风,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有人形容:无论面对怎样复杂的局面,傅恒志总能以一位科学家的理性逻辑来解析释疑;无论面对诱惑还是困难,他总能一如既往保持人生的清白坦荡,该守望的、该坚持的,他一样也没有放弃。

    深孚众望。1984年西北工业大学调整领导班子首次采用投票民意测验方式选举校长,傅恒志以最高得票当选为校长。上任伊始,中宣部、教育部、航空部又联合确定西工大为校长负责制试点院校。谈起开榛辟莽、卓有建树的八年校长生涯,傅老只是轻轻地摆摆手、淡淡地一笑:“俱往矣!”我深知西北工业大学对傅老来说有着一份特殊而深沉的情感。这份情感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我们学校又大又穷。穷则思变,但怎么变?光是靠国家不行,靠我们几位学校领导也不行,要靠全体师生员工……我们学校不管领导干部,还是教职员工,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谁也没有特殊,连我这个校长也没有什么特殊。我的言行,请大家监督,让事实作证。”实践检验真理,实践也考验了傅恒志这番掷地有声的就任宣言。

    领导班子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全校上下拧成一股绳“在紧日子中奋进,在改革中发展”。西工大在前进,“七五”、“八五”国务院批准西工大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是由国务院任命校长的重点院校(全国只有14所);1985年以来,学校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航空部组织的两次对高等院校的教学评估,西工大均名列榜首;1992年国家教委公布的对全国高校科研的统计结果:科研经费西工大排序第四,获奖数名列第一。

    …………

    时光飞逝,记忆犹新。肖一璋(当年西工大的副校长)、张光慎(当年西工大出版社的总编辑)两位耄耋之年的老先生谈起当年的老校长傅恒志依旧肃然起敬,对老校长开明的治校方略如数家珍––讲创造、讲奉献、讲人和、讲策略……。

    胆识非凡独树一帜,驾驭全局举重若轻。在校长负责制的八年任期中,傅恒志“唯贤是举”,群众高兴地夸他们的校长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胆识,爱才的心肠”;“广开言路”––校长办公室的大门一直是向群众敞开的,谁登门反映问题、建言献策都欢迎,不封闭、不固执、不褊狭、不极端、不搞小圈圈,把全校教职员工的关系调理得十分匀当;“自力更生,勤俭办学,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倡清廉行政,厉行节约且身体力行,将有限的经费全部用于教学科研上……人们渐渐看清,他多姿多彩的动作真诚地指向学校改革的进程和创建全国一流水平的高校。

    深具战略眼光,高瞻远瞩,长袖善舞。傅恒志凭借自己的留学教育背景、享誉国际的学术威望和社会活动家的交际能力,为学校打开国际交流的大门,把西北工业大学一次次带出国门,推向世界。  

    大爱无疆与小爱无奈  

    窗外,冬日的阳光明丽得耀眼,透过窗户射进来,给素洁简朴的病房带来春天般的温馨与暖意。坐在傅老的病床边,聆听大师时而平静时而热烈又始终充满智慧的讲述,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这里生机勃勃绿意葱茏,这里还有群鸟翔起翔飞……

    因胸椎受伤,傅老只能直直地平躺在硬板床上,而他的目光却一直灼灼地投向我,不断示意我、鼓励我说下去。一时间,我竟不揣浅陋海阔天空起来。我们聊西工大的今日巨变和“三步走”战略,共同憧憬西工大美好的未来;我们谈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和当代伟大的创新者比尔·盖茨的诞生,谈钱学森先生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及其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最新观点;我们也交流海外生活、家长里短。当然,我也毫不回避他的大爱无疆与小爱无奈——

    相比较学术和人格上达到的高度,傅恒志的生活则简单纯粹得“乏善可陈”。“我们这一代人执著,真正相信人只有一种命运,不会心有旁鹜,不会奢望什么都拥有。”或许张光慎先生对我说的话就是最好的诠释。“那种命运,就是他们要成为的人。”我暗下思忖。留苏学成回到西北工业大学工作后,傅恒志就认定“教书育人是天职,科学研究是天职”。

    在妻子仲老师的眼里,傅恒志是位称职的校长,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他爱学生,是位好老师,却无暇过问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他是个工作狂,却没把心放在家庭上、不顾家;他是位科学家,家务事儿却一点儿也不懂。

    有些事时下提起来似乎“不近人情”、“不可思议”,却成了特定年代的西工大人难忘的记忆。作为校长出国访问,傅恒志却不肯接受对方高规格的接待,婉拒高级宾馆。1985年底,傅恒志到美国参观访问近半年之久,学校给他汇去400美元,他回国时却原封不动地还给学校,还把节省的150美元一同交给学校。1991年10月,傅恒志和4名教授组成访苏代表团,他们先后到6个城市7所学校参观访问,历时月余,行程2万公里,自始至终自己扛行李,路上没喝过饮料、没吃过水果,没花国家一分钱外汇。那个年代,作为访问学者出国的教师回国时总爱“带大件”,而他连孩子们爱吃的糖果也没带回过一颗。所幸的是,孩子们都能理解父亲,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傅恒志对自己、对家人吝啬小气,对学生却慷慨大方。他在西北工业大学设立“崇德奖学金”,用于资助西工大材料学院德才兼备、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且做出突出贡献的在读博士研究生。他在河南理工大学设立“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学科发展基金”, 用于奖励河南理工大学的师生。截至目前,已累计资助学生100余万元。

    就在我与傅老谈话的当儿,时有领导和学生来看望他。间歇的当儿,我不禁想起几天前傅老的学生刘林教授同我说过的话——

    刘林,1982–1985年攻读傅恒志教授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曾先后担任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系副主任和科技处处长,现在是西工大傅恒志院士团队的主要成员。已年过半百的博导刘林教授回忆起傅恒志先生当年对他的“关爱、尊重、奖掖、栽培、提携”的往事,仍是感动不已。刘林感慨地说:“我遇到傅恒志这样的良师,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和荣耀;作为一个过来的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每一个期待的眼光,每一个亲切的微笑,都会温暖学生一辈子……至今,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自我发问:在这种情况下傅老师会怎么做?这样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刘林深情地回忆到,他做傅老的博士生时正逢先生担任校长,期间先生非常忙碌,但他有事每次去找先生时,无论是登门还是去办公室,先生总是当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与他探讨问题。“有一次,傅老师带我去厦门参加全国高温合金会议,这是我们从事的学科最高规格的学术盛会。会议开始时,他突然要我在会上宣读他自己撰写的论文。当时我很紧张、压力也很大,当我宣读完毕走下讲台时,傅老师大声为我鼓掌,还把我大大夸赞了一番。我是那次会议唯一享受宣读导师论文待遇的博士生。这也体现了傅老师甘当人梯的崇高境界。”

    “大师最初给我的熏陶,令我受益终身。”谈起恩师傅恒志,刘林有说不完的话,“傅老师研究领域高妙精深,讲课却能深入浅出,我辈至今难以企及;他虽然位高名重,却一点架子也没有,能与所有的人打成一片;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将他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他所热爱的科研与教学之中;他爱惜人才,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科学新星——他是千里马也是伯乐。”  

    壮心不已与创新不止  

    两个多小时,在我们的谈话中悄然溜走。时近正午,傅老依然兴致盎然,似乎毫无倦意,而我的心情也因大师精神的濡染,像正午的阳光越发灿烂。在我的眼里,傅老的满头银发都是智慧,而他的每一根银发都隐藏着不凡的故事。

    无论沉潜基层还是身居高位,傅恒志院士一直不改本色,埋头做学问,对待科研的认真与执著始终不渝。近两年,傅老一直在忙着撰写一部学术巨著。这部书耗费了傅老大量的心血,他精心写下自己承担的数个章节,还逐字逐句地修改合作者的文稿。2008年8月,人们欣喜地看到,这部由傅老主撰的130余万言的大书《先进材料定向凝固》终于面世。这部著作凝聚了傅恒志院士50多年的深厚学术积累,集系统性、原创性、实用性、前瞻性和普遍性为一体,深受学术界好评。

    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欣然提笔为该书作序。在序言中,徐匡迪先生写道:“2006年中国工程院第12次院士大会期间,傅恒志院士向我提及拟组织相关同志撰写《先进材料定向凝固》一书,我当即表示十分支持,这不仅是因为我对傅先生在这一领域中斐然的学术成就早已十分敬慕,还深知他是治学严谨的领军人物,承担着这一学科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中青年科研、教学带头人。院士大会后,我曾听说傅先生患了眼疾,也着实为他挂念了一番,却不料今年的院士大会前夕,100余万字的书稿已请人送到我的案头……我对傅恒志先生致以诚挚的祝贺,并为中国材料科学工作者感到自豪!”

    岁月已老,风云犹在。在傅院士的博士研究生们的眼里,傅老是一位战略科学家,他的思想充满创造性和前瞻性;他总是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同一般的科学家相比,他对新生事物有着更好的直觉和敏感,总是能超前地捕捉到科学的发展方向,因此他提出的很多研究方向代表的都是国际前沿;即便年届八旬,傅老还是一个精力充沛、思想敏锐的人,他依然站在学术第一线,他的思想还是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事实上,傅老本人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把自己变成一个科学的领军人。

    “处处都会有注意创造性,处处也都会有限制创造性,处处都会有排斥创造性,谈创造不容易。”傅老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的学校要提倡怀疑精神;我们的教师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要促成学生实现创新成果的价值;需要告诉学生,创新需要战胜社会成见的挑战,创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创新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创新来自原创力、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

    关于“创造性”,傅老十分赞同比尔·盖茨的观点。比尔·盖茨在剑桥大学建了一个软件实验室,他曾对这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说,如果你所有的项目都成功了,那么你就失败了。因为对真正有创造性的探索,你不可能所有项目都成功,必然有若干个暂时不能成功的子项目。傅老认同地说:“你要探索那些容易知道的东西,当然你都成功了,但总体上你是失败的,因为你缺乏创造性。”

    成就等身,桃李满园,而傅恒志院士从未以成功人士自居。在《大师风范,赤子之心》一文的媒体报道中,傅老在一次高校师生座谈会上的一段对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作为一位成功人士,您最重要的人生经验是什么?”

    “我不是一个成功人士。我从1995年研究一个项目,直到现在也没有成功,所以我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我这一辈子,成功总是很少,失败总是很多,但成功往往又是在失败的基础上完成的,关键在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我那个项目虽然做了10多年还没有成功,但我会坚持下去,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全场师生全体起立,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感谢这位令他们景仰的老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许,只有那些站在山顶的人,才能正视成功与失败,才能拥有这样坦诚豁达的胸怀。 

    “埋首研究工作,不知老之已至。看看,还有这么多工作需要去做,况正值空前大好时机,更当有所作为。来日虽已不多,愿将它奉献给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共产主义。”傅老的“自述”正是他壮志不已创新不止的动力之源。


  本文关键词:傅恒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angbiaozhuanli/50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f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