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的出炉只因不够了解
一组中国版偏见地图在网上流传,据说,这份地图是百度基于数据支持绘制出的,反映了诸多网友心目中的各省份印象。百度称,这份偏见地图是百度搜索基于海量大数据,以地域为维度,,对各地人们搜索行为的特点用“偏见”标签的方式进行趣味化展示,从而反映出各省市的关注焦点。随之流传的还有各个版本的偏见地图,在这些地图里,全国各省市被黑了个遍:比如河南就是“民工+骗子”,山东就是“生吃大葱”,内蒙古则是“草丛里有大便”……
所谓“偏见”,其实就是基于不了解产生的地域歧视。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为一个地方打上了标签。地域歧视并不是中国的专利,在欧洲,德国人被讽没幽默、法国被笑爱投降;在美国,新泽西差不多就相当于中国的河南。而在中国,地域歧视的历史可谓悠久,晏婴出使楚国,楚王当着他的面说齐人“善盗”;至于楚,境遇也好不到哪去——刻舟求剑、画蛇添足、趾高气扬、叶公好龙都是黑楚国人的。当然,被歧视最深的还是继承了殷商文化的宋人,守株待兔、宋人疑邻、宋人掘井、揠苗助长都是形容宋人的“好词”;宋和楚还共同创造了一个成语“尔虞我诈”,不过当时倒没人说“宋国人骗子多”。
宋,就是今天的河南。历史上他们倒也不是总被歧视的。在南宋,大批河南人随宋室南迁,由于这批河南人中包括了大批名流富户、高官皇室,他们到了杭州之后,杭州人非但不敢歧视他们,反而学说河南话。但到了1942年的河南,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就成了水旱蝗灾,一路歧视至今。一个地方外迁人口的形象往往会成为整个地方的形象,尽管他们只是当地人口的一小部分,但由于外界只与他们接触,对他们的印象也就成为对当地的印象,偏见由此形成。
在不少论坛上,地域贴总是能引起最热烈的讨论与争辩。比如香港人之于内地人,上海人之于河南人,有时,一个省份内部也能产生偏见,比如在江苏,苏南瞧不起苏北,苏锡常的人们觉得自己才是正宗的江苏人。并非所有的偏见都带有强烈的恶意。有时,偏见仅仅是因为不够了解。电影《天堂电影院》里说: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以为那里就是世界的中心。偏见地图的出炉,除了让人们会心一笑外,更应多些思索:在轻易地给出偏见之前,是否该多些了解?
本文编号:25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2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