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资料共享网
目的论 skopos theory
代表人物: 德国学者 凯瑟林娜·莱斯( Katharina Reiss) 、 汉斯·维密尔 (Hans Vermeer) 、 贾斯塔·赫兹·曼塔利 ( Justa Holz -M?ntt?ri)、 克里斯蒂安·诺德 (Christiane Nord)
凯瑟林娜·莱斯 凯瑟林娜 莱斯 work on
text type and language function
理论架构的核心是文本类型学( text typology)。莱 斯分出三种文本类型:“信息( informative)文本”、 “表情( expressive)文本”、“操作( operative)文本”。 1971 年,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 (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 首先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 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
贾斯塔·赫兹·曼塔利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翻译行为理论把翻译视为有目的、重结 果的交际活动,把翻译过程视为与文化转 换相关联的信息传递综合体(message – transmitter compounds)。 翻译不是单纯地翻译词语、句子或文本, 而是引导意向中的合作,跨越文化障碍, 促进功能性的交际。
语际翻译是指“从原语文本出发的一种行 为”、一个涉及一系列角色和参加者的交际过 程。这些人员包括发起人、中介人、原语文本 制作人、目的语文本制作人、目的语文本使用 人 、目的语文本接受人。 “翻译行为”与“翻译” 翻译行为( translational action) 指为实现信息 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设计的信息传递过程,而 翻译只是一种文本形式上的跨文化转换活动, 翻译是翻译行为的具体操作。
汉斯·维米尔 skopos theory
?1984年,维米尔在他和莱斯合作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 (General Foundations of Translation Theory)一书中,正式提出 “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这一概念。他们提出,译者在整 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 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Skopos theory focuses on translation as an activity with an aim or purpose, and on the intended addressee or audience of the translation. To translate means to produce a target text in a target setting for a target purpose and target addressees in target circumstances. In skopos theory, the status of the source text is lower than it is in equivalence-based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The source is an "offer of information", which the translator turns into an "offer of information" for the target audience.
“目的”含三种意义: 译者的目的 译文的交际目的 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
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 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翻译是一种基于原语文本的转换行为,而任何 翻译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产生一种结果、一 种新的语境或事件。 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 众而生产的语篇”。
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指的是译文 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 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 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 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指原文与译文间 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 。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 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 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
克里斯蒂安·诺德 克里斯蒂安 诺德 functionality +loyalty
“没有原文,就没有翻译。” “忠实”:“译者应同时对原文和译文环境负责, 对原文信息发送人(或发起人)和目的语读者负责。” 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 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 能得以具体化。翻译使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 碍而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诺德)
目的论引起的争论
目的论问世以来, 引来了其他学派的不少批评, 评价褒贬不一。弗米尔 ( Vermeer 1989: 186) 宣称, 目的论有三点贡献。 1. 这个理论把经常遭到否认的事实明确地提了出来, 让人意识到其存在。 2. 由任务决定的这个概念, 扩大了翻译的可能性, 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翻译 策略, 替译者松了绑, 让他们不必局限于强加于他们头上的因而常常是毫 无意义的直译。 3. 它把译者的责任列入了议程, 并且扩大了其责任范围, 指出其译文必须 发挥预期的功能, 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以目的论为奠基理论的德国功能 翻译派抛开了原文为中心的传统观念, 将翻译目的作为整个翻译过程的统 领因素, 给翻译界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从总体上看, 目的论翻译研究并不是 一套全能的理论, 它只能适用于解释翻译过程中某些具体情况。
例句1: 1969 年, 学部的知识分子正在接受工人、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 In 1969, all of the research personnel in the Academy were undergoing political reeducation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Workers, and Liberation Army Mao Zedong Thought Propaganda Team. ( Barme 1982: 15. Emphasis added) . 白杰明( Geremie Barme) 把知识分子 译成research personnel 而 不译成intellectuals, 是个遗憾 。诺德( Nord 1991: 25) 指出:源文里 的语言和( 或) 文化项目, 在译语里根本没有“通常”的对应项; 在 翻译实践里发生的永远是“特殊情况” 。所以, 我们应该推测一下, 译者到底有什么考虑。其实,知识分子 和 intellectual 的意义并不完 全对等。知识分子 指的是一个社会阶层。现代汉语辞典的定义可 供参考: 具有较高文化水平,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但这样的人不一 定是intellectual , 因为intellectual 强调的是人的性情, 修养。
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结构主义翻译研究打破了结构主义语义、句法的静态研究模式, 将 语言结构之外的要素列入了研究领域, 从文化、历史、意识形态、 译者目的等视角研究翻译, 认为翻译活动是多元、多向度的翻译研 究。虽然功能主义目的论的局限性使它不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综 合原则, 但在非文学语篇中, 如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中是可以遵循的 原则。因为这类的语篇具有感染、劝诱的特殊社会功能。广告的目 就是促销, 增加客商的利润; 旅游宣传资料就是要让外国普通旅游者 读懂、看懂, 从而引起兴趣。如: 广告英语: 英文商标如Pampers , : : Pampers ( 尿布) , Luxury ( 香皂) , Leopard( 汽车) 等, 中文商标如:好孩子、 童车 、舒尔美内衣和美的电器等, 普通词汇商标大多采用间接提醒 的方法来暗示商品的质量和功能, 消费者看到这些商标名称, 自然产 生积极联想, 从而激起购买欲望, 达到较好的商业效果。旅游英语: 旅游资料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读物, 目的就是让普通游客读懂并喜 闻乐见, 从中获取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方面的知识。它 主要有两个功能, 一是传递信息, 二是引诱行动, 因此其语言表达必 须准确、通俗、明了、富有吸引力, 能雅俗共享。
例句2 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上, 有着无数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 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把如 诗如画的江山打扮的分外妖娆。 译文一 The boundless expanse of the Chinese territory is dotted with innumerable sights of gorgeous and varied natural scenery. Five thousand years of splendid Chinese civilization have contributed the extraordinary enchanting beauty to this poetic and picturesque land. 译文二 The vast Chinese land boasts / has lots of various beautiful natural sights. Its 5000- year ( splendid ) civilization has made the ( picturesque) sights more enchanting / enhanced the beauty of the sights。 这两段译文长短不同, 用词也有差异。相对于译文二来说, 译文一堆积了很多的形 容词、大字眼。原文如优美的散文, 符合汉语语言的审美特点。而译文二更符合 英文读者的习惯。 从上文的翻译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翻译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欲达到的目 的是否完成, 讲究翻译目的的完备性, 而不是对等, 对等翻译只是翻译多种形的一 种, 也就是结果决定方法, 目的决定手段。 Vermeer 认为目的论的法则是: 每个文本为某个目的所生产, 并应该服务于该目 的, 译文的接受者是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译者, 为了保证译文与原 文相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甚至优于原文, 应注意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异同, 努力消 除文化差异对译文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目的论--文档资料共享网论文下载,说明书下载,Word文档下载,PPT文档,PDF文档,文库,坚持"用户需要的,就是我们关注的!"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争取提供更多实用下载资源。"
搜索更多“目的论” 下载《目的论》
本文编号:25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2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