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黑农84体细胞胚诱导与再生条件的建立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1-11-01 17:00
为建立国内大豆实际生产上可直接利用的大豆品种的大豆体细胞胚再生途径,促进大豆的分化发育、遗传转化、诱变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本研究以大豆主栽品种黑农84为材料,针对影响体细胞胚诱导率的3个重要因素pH、外植体幼胚的直径和激素浓度设计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最适幼胚直径为4~5 mm,诱导培养基最佳配比为2,4-D浓度40 mg·L-1、蔗糖浓度0.5%和琼脂浓度0.6%,pH7.0,此条件下体细胞胚的发生率为88.6%。同时利用获得的体细胞胚通过增殖培养、分化培养、生根培养和移栽,最终得到了再生植株,再生率为10.2%。
【文章来源】:大豆科学. 2020,39(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黑农84 体细胞胚诱导过程
将诱导30 d的黑农84的体细胞胚(图2a)转接到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扩繁(图2b)、随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图2c),便逐渐分化为子叶胚。将分化的子叶胚适当干燥,剥离分成完整的单个子叶胚,转移至生根培养基(图2d),培养15 d后,便得到再生的小植株(图2e)。驯化、移栽后增加光强至正常栽培(图2f)。增殖再生过程可持续90 d以上,其中增殖培养基可继代4次以上,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玻璃化的体胚增多,每单个子叶可最终增殖再生出超过200株再生苗,再生频率为10.2%。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抗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84的选育研究[J]. 栾晓燕,刘鑫磊,薛永国,马岩松,王家军,张必弦,于佰双,王广金. 大豆科学. 2018(06)
[2]大豆体细胞胚诱导再生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薛永国,刘鑫磊,曹旦,栾晓燕. 大豆科学. 2018(03)
[3]大豆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J]. 侯文胜,林抗雪,陈普,贾志伟,周扬,于洋,刘雁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4(21)
[4]大豆高效体细胞胚诱导和增殖方法的研究[J]. 程琳静,闫军辉,钟云鹏,姚陆铭,王彪,卢欣欣,武天龙. 大豆科学. 2014(03)
[5]适于体细胞胚发生的大豆基因型筛选[J]. 王鹏飞,刘丽君,唐晓飞,魏崃,吴广锡,王兴宇. 大豆科学. 2013(01)
[6]大豆品种合丰25体细胞胚发生条件的优化[J]. 李宁辉,徐鹏飞,范素杰,吴俊江,李文滨,王萍,王欣,姜良宇,王金生,张淑珍. 作物杂志. 2011(04)
[7]农杆菌介导的大豆体细胞胚遗传转化系统的优化研究[J]. 王晓春,刘尚前,季静,王罡,王萍,王军军. 大豆科学. 2004(03)
[8]大豆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张淑珍,徐鹏飞,林世锋,李文滨,杨传平. 大豆科学. 2004(03)
[9]大豆幼胚子叶体细胞胚诱导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英文)[J]. 李海燕,朱延明,刘北东,张彬彬,张淑珍. 作物学报. 2002(06)
[10]大豆未成熟子叶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相关因子的分析[J]. 王萍,吴颖,杨武杰,王罡.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01)
本文编号:3470465
【文章来源】:大豆科学. 2020,39(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黑农84 体细胞胚诱导过程
将诱导30 d的黑农84的体细胞胚(图2a)转接到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扩繁(图2b)、随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图2c),便逐渐分化为子叶胚。将分化的子叶胚适当干燥,剥离分成完整的单个子叶胚,转移至生根培养基(图2d),培养15 d后,便得到再生的小植株(图2e)。驯化、移栽后增加光强至正常栽培(图2f)。增殖再生过程可持续90 d以上,其中增殖培养基可继代4次以上,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玻璃化的体胚增多,每单个子叶可最终增殖再生出超过200株再生苗,再生频率为10.2%。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抗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84的选育研究[J]. 栾晓燕,刘鑫磊,薛永国,马岩松,王家军,张必弦,于佰双,王广金. 大豆科学. 2018(06)
[2]大豆体细胞胚诱导再生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薛永国,刘鑫磊,曹旦,栾晓燕. 大豆科学. 2018(03)
[3]大豆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J]. 侯文胜,林抗雪,陈普,贾志伟,周扬,于洋,刘雁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4(21)
[4]大豆高效体细胞胚诱导和增殖方法的研究[J]. 程琳静,闫军辉,钟云鹏,姚陆铭,王彪,卢欣欣,武天龙. 大豆科学. 2014(03)
[5]适于体细胞胚发生的大豆基因型筛选[J]. 王鹏飞,刘丽君,唐晓飞,魏崃,吴广锡,王兴宇. 大豆科学. 2013(01)
[6]大豆品种合丰25体细胞胚发生条件的优化[J]. 李宁辉,徐鹏飞,范素杰,吴俊江,李文滨,王萍,王欣,姜良宇,王金生,张淑珍. 作物杂志. 2011(04)
[7]农杆菌介导的大豆体细胞胚遗传转化系统的优化研究[J]. 王晓春,刘尚前,季静,王罡,王萍,王军军. 大豆科学. 2004(03)
[8]大豆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张淑珍,徐鹏飞,林世锋,李文滨,杨传平. 大豆科学. 2004(03)
[9]大豆幼胚子叶体细胞胚诱导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英文)[J]. 李海燕,朱延明,刘北东,张彬彬,张淑珍. 作物学报. 2002(06)
[10]大豆未成熟子叶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相关因子的分析[J]. 王萍,吴颖,杨武杰,王罡.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01)
本文编号:3470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470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