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远缘杂交F 1 代叶片表型遗传变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14:16
以金萱(♀)、南昆山毛叶茶(♂)及其远缘杂交育成的66株F1代全同胞系茶树为材料,调查17个叶片表型性状,计算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进行正态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叶片表型的相对遗传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7个叶片表型性状存在广泛而丰富的遗传变异。12个描述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0.26%~49.02%,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8~1.04,叶色、叶质与叶面等多个描述型性状存在遗传相关性;5个度量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8.33%~29.63%,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50~1.61,且表现出较好的正态分布趋势,推测度量型性状均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父母本相对F1代全同胞系的叶片表型遗传多为负向显性,相对遗传力最高为0.85,最低仅0.09;父本在芽叶色泽等7个性状中相对遗传力较高,母本在芽叶茸毛等8个性状中相对遗传力较高。14个叶片性状表现出中亲优势,中亲优势率为-38.00%~23.33%,其中芽叶茸毛等11个性状为负向中亲,芽叶色泽等3个性状为正向中亲,叶宽和叶脉对数表现出负向超亲,叶尖表现出正向超亲。
【文章来源】:茶叶通讯. 2020,47(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片描述型性状的遗传变异
2.1.1 描述型性状表现型
2.1.2 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相关性分析
2.2 叶片度量型性状的遗传变异
2.2.1 度量型性状表现型
2.2.2 遗传分析、相关分析和正态性检验
2.3 亲本相对遗传力和F1代杂种优势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板栗和锥栗种间杂交F1代叶片表型及其遗传变异研究[J]. 江锡兵,章平生,杨龙,吴强,吴聪连,吴小云,龚榜初,赖俊声. 园艺学报. 2019(11)
[2]中国茶树遗传育种40年[J]. 王新超,王璐,郝心愿,曾建明,杨亚军. 中国茶叶. 2019(05)
[3]基于枝条和叶片表型性状的梨种质资源多样性[J]. 张莹,曹玉芬,霍宏亮,徐家玉,田路明,董星光,齐丹,张小双,刘超,王立东.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7)
[4]柿杂交F1代叶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J]. 刁松锋,李芳东,段伟,韩卫娟,孙鹏,傅建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5]金萱茶研究进展[J]. 张晓菊,崔飞龙. 蚕桑茶叶通讯. 2016(02)
[6]茶树品种金萱的引进与应用总结[J]. 陈常颂,钟秋生,游小妹,王振康,陶湘辉,陈荣冰. 茶叶科学技术. 2010(04)
[7]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展望[J]. 陈亮,杨亚军,虞富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04)
[8]基于作物QTL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刘立峰,李自超,穆平. 分子植物育种. 2004(01)
[9]无咖啡因茶树新资源可可茶研究综述[J]. 叶创兴,郑新强,袁长春,高昆,石祥刚,张宏达. 广东农业科学. 2001(02)
[10]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J]. 陈亮,虞富莲,童启庆. 茶叶科学. 2000(02)
博士论文
[1]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大群体杂种F1代若干性状变异特征及预先选择的研究[D]. 党志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85512
【文章来源】:茶叶通讯. 2020,47(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片描述型性状的遗传变异
2.1.1 描述型性状表现型
2.1.2 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相关性分析
2.2 叶片度量型性状的遗传变异
2.2.1 度量型性状表现型
2.2.2 遗传分析、相关分析和正态性检验
2.3 亲本相对遗传力和F1代杂种优势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板栗和锥栗种间杂交F1代叶片表型及其遗传变异研究[J]. 江锡兵,章平生,杨龙,吴强,吴聪连,吴小云,龚榜初,赖俊声. 园艺学报. 2019(11)
[2]中国茶树遗传育种40年[J]. 王新超,王璐,郝心愿,曾建明,杨亚军. 中国茶叶. 2019(05)
[3]基于枝条和叶片表型性状的梨种质资源多样性[J]. 张莹,曹玉芬,霍宏亮,徐家玉,田路明,董星光,齐丹,张小双,刘超,王立东.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7)
[4]柿杂交F1代叶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J]. 刁松锋,李芳东,段伟,韩卫娟,孙鹏,傅建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5]金萱茶研究进展[J]. 张晓菊,崔飞龙. 蚕桑茶叶通讯. 2016(02)
[6]茶树品种金萱的引进与应用总结[J]. 陈常颂,钟秋生,游小妹,王振康,陶湘辉,陈荣冰. 茶叶科学技术. 2010(04)
[7]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展望[J]. 陈亮,杨亚军,虞富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04)
[8]基于作物QTL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刘立峰,李自超,穆平. 分子植物育种. 2004(01)
[9]无咖啡因茶树新资源可可茶研究综述[J]. 叶创兴,郑新强,袁长春,高昆,石祥刚,张宏达. 广东农业科学. 2001(02)
[10]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J]. 陈亮,虞富莲,童启庆. 茶叶科学. 2000(02)
博士论文
[1]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大群体杂种F1代若干性状变异特征及预先选择的研究[D]. 党志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85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48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