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甘薯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9 10:06
利用文献数据库客观分析全球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为甘薯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利用Web of ScienceTM核心集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9—2018年甘薯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甘薯研究论文产出量呈上升趋势,文章质量逐年提高。发文量位列前三的有中国、美国和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影响力大,高被引论文大多出自欧美国家。近几年亚洲逐渐成为甘薯研究的新中心,中国的高产活跃作者较多,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美国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甘薯研究论文影响力较大。当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食品科学等方面,学科之间、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20,59(21)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09—2018年全球甘薯研究文献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国家(地区)间合作的紧密程度可以反映国家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通过在线网站http://bibliometric.com/results.html制作国家(地区)间合作关系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甘薯研究领域,全世界的国家(地区)的合作十分密切,其中以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巴西等与其他国家合作关系最为紧密,与这几个国家发文数量表现基本一致。图3 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关系
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Web of Science的小麦QTL定位研究英文文献计量分析[J]. 何子伟,张琦,徐延浩,张文英. 麦类作物学报. 2019(03)
[2]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的应用研究[J]. 高凯.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12)
[3]三峡消落带生态系统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吕明权,吴胜军,陈春娣,姜毅,温兆飞,陈吉龙,王雨,王小晓,黄平. 生态学报. 2015(11)
[4]紫甘薯颗粒全粉加工专用品种育种品质指标和策略的初步探讨[J]. 沈升法,吴列洪,李兵. 核农学报. 2015(05)
[5]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刘爱原,林荣澄,郭玉清. 生态学报. 2015(09)
[6]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马代夫,李强,曹清河,钮福祥,谢逸萍,唐君,李洪民. 江苏农业学报. 2012(05)
[7]平衡施肥对高淀粉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秦鱼生,涂仕华,冯文强,黄钢,刘禹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05)
[8]甘薯矿质元素吸收与分配特性研究[J]. 柳洪鹃,张立明,史春余,李作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02)
[9]贵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 彭慧元,邓宽平,宋吉轩,雷尊国. 河北农业科学. 2011(01)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克服甘薯近缘三倍体杂种2n花粉系与甘薯杂交低结实性的研究[J]. 侯利霞,李惟基,周海鹰,季卫,刘庆昌,陆漱韵. 作物学报. 1999(03)
本文编号:3504820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20,59(21)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09—2018年全球甘薯研究文献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国家(地区)间合作的紧密程度可以反映国家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通过在线网站http://bibliometric.com/results.html制作国家(地区)间合作关系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甘薯研究领域,全世界的国家(地区)的合作十分密切,其中以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巴西等与其他国家合作关系最为紧密,与这几个国家发文数量表现基本一致。图3 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关系
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Web of Science的小麦QTL定位研究英文文献计量分析[J]. 何子伟,张琦,徐延浩,张文英. 麦类作物学报. 2019(03)
[2]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的应用研究[J]. 高凯.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12)
[3]三峡消落带生态系统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吕明权,吴胜军,陈春娣,姜毅,温兆飞,陈吉龙,王雨,王小晓,黄平. 生态学报. 2015(11)
[4]紫甘薯颗粒全粉加工专用品种育种品质指标和策略的初步探讨[J]. 沈升法,吴列洪,李兵. 核农学报. 2015(05)
[5]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刘爱原,林荣澄,郭玉清. 生态学报. 2015(09)
[6]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马代夫,李强,曹清河,钮福祥,谢逸萍,唐君,李洪民. 江苏农业学报. 2012(05)
[7]平衡施肥对高淀粉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秦鱼生,涂仕华,冯文强,黄钢,刘禹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05)
[8]甘薯矿质元素吸收与分配特性研究[J]. 柳洪鹃,张立明,史春余,李作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02)
[9]贵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 彭慧元,邓宽平,宋吉轩,雷尊国. 河北农业科学. 2011(01)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克服甘薯近缘三倍体杂种2n花粉系与甘薯杂交低结实性的研究[J]. 侯利霞,李惟基,周海鹰,季卫,刘庆昌,陆漱韵. 作物学报. 1999(03)
本文编号:3504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504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