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枸杞开花物候对增温和补灌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1-11-20 19:16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植物开花物候的影响,以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为对象,研究模拟增温(W)、补灌(P)、增温+补灌(WP)对开花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W处理黑果枸杞个体和种群尺度始花期(IFP)、开花高峰期(PFP)和终花期(FFP)分别比自然生长的黑果枸杞(CK)提前7.16 d和8.33 d、24.83 d和24.33d、23.41 d和20.67 d,开花持续时间(FD)缩短16.25 d和12.33 d;WP处理个体和种群尺度IFP、PFP和FFP分别比CK提前4.83 d和7.66 d、25.83 d和25.67 d、25 d和23 d,FD缩短20.17 d和15.33 d;P处理个体和种群尺度IFP、PFP和FFP分别比CK提前3.08 d和4.33 d、18.23 d和18.33 d、3.73 d和2.67 d,FD缩短0.65 d和-1.67 d。W和WP处理黑果枸杞开花振幅曲线均呈双峰曲线,开花模式为"集中开花"模式,开花同步性指数均为0.83,平均开花振幅分别为75.5和83.64;相对开花强度低,分布频度主要集中在20...
【文章来源】:干旱区研究. 2020,3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黑果枸杞生长季不同处理冠层和表层土壤昼夜温度
图1 黑果枸杞生长季不同处理冠层和表层土壤昼夜温度CK和补灌处理开花进程呈现4个小高峰期(图3)。第一个小高峰期开放的花着生于一年生枝条,95%以上的枝条开花顺序为自顶端至基部,少于5%的枝条是由基部和中部开始开花;其余3个小高峰期开放的花着生于新梢,开花顺序均为由基部向顶部,呈现“多重高峰模式”。CK和补灌处理的平均开花振幅为43.25和41.63。增温和增温+补灌处理的黑果枸杞的开花进程呈现2个高峰期,呈现“集中开花模式”。第1个高峰期开放的花着生于一年生枝条;第2个高峰期开放的花着生于新梢。增温和增温+补灌处理明显缩短了新梢开花持续时间,显著增加了开花数量,平均开花振幅为75.5和85.64。
增温、增温+补灌、补灌和CK平均开花同步指数分布为0.83±0.01、0.83±0.01、0.88±0.01、0.90±0.02,增温和增温+补灌处理平均开花同步性指数显著低于CK和补灌处理(P<0.05)。增温、增温+补灌、补灌和CK开花强度的主要分布范围分别为20%~40%、30%~50%、40%~60%、50%~70%,其分布频度的偏斜度分别为4.44、6.96、3.98、3.16(图5)。增温和增温+补灌处理相对开花强度显著低于CK和补灌(P<0.05)。图4 不同处理个体始花期、开花高峰期、终花期和花期持续时间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果枸杞茎叶生长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灌水施肥的响应[J]. 李发奎,李金霞,孙小妹,陈年来. 干旱区研究. 2020(02)
[2]宁夏枸杞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J]. 李香芳,李栋梁,段晓凤,刘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12)
[3]川西高山林线土壤活性碳、氮对短期增温的响应[J]. 马彩霞,李洪杰,郑海峰,陈亚梅,杨林,王利峰,张健,刘洋.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3)
[4]民勤绿洲外围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分布格局[J]. 马俊梅,郭春秀,何芳兰,金红喜,赵鹏,满多清,张锦春. 干旱区研究. 2019(01)
[5]东北大兴安岭演替初期泰加林灌草层典型植物开花物候与生长对模拟暖干化气候的响应[J]. 宋小艳,王根绪,冉飞,杨燕,张莉,肖瑶. 植物生态学报. 2018(05)
[6]气候变化背景下1964-2015年秦岭植物物候变化[J]. 邓晨晖,白红英,翟丹平,高山,黄晓月,孟清,贺映娜. 生态学报. 2017(23)
[7]荒漠孑遗植物裸果木的开花物候特征[J]. 唐欣,李新蓉. 植物学报. 2017(04)
[8]近十年气温和降水对荒漠植物梭梭、刺蓬物候期的影响[J]. 蒋菊芳,梁从虎,杨华,张宇林,丁文魁,杨永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2)
[9]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种植适宜性[J]. 赵泽芳,卫海燕,郭彦龙,赵泽斌,庞国锦,马媛,顾蔚. 中国沙漠. 2017(05)
[10]短命植物角茴香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征[J]. 杨姗霖,周永萍,施翔,孟凡翔,刘家书,董金鑫. 西北植物学报. 2016(09)
博士论文
[1]增温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泥炭地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研究[D]. 崔倩.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7
硕士论文
[1]长江口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光合生理特性对模拟增温的响应[D]. 樊同.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2种羊蹄甲植物的开花物候与繁育系统的比较[D]. 刘资华.广西大学 2016
[3]模拟增温和刈割强度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恢复力的影响[D]. 裴九英.兰州大学 2016
[4]模拟增温对菊科2种入侵植物繁殖生态学及光合特性的影响[D]. 张斯斯.西南大学 2014
[5]模拟增温与降水改变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物候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D]. 阿舍小虎.成都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07954
【文章来源】:干旱区研究. 2020,3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黑果枸杞生长季不同处理冠层和表层土壤昼夜温度
图1 黑果枸杞生长季不同处理冠层和表层土壤昼夜温度CK和补灌处理开花进程呈现4个小高峰期(图3)。第一个小高峰期开放的花着生于一年生枝条,95%以上的枝条开花顺序为自顶端至基部,少于5%的枝条是由基部和中部开始开花;其余3个小高峰期开放的花着生于新梢,开花顺序均为由基部向顶部,呈现“多重高峰模式”。CK和补灌处理的平均开花振幅为43.25和41.63。增温和增温+补灌处理的黑果枸杞的开花进程呈现2个高峰期,呈现“集中开花模式”。第1个高峰期开放的花着生于一年生枝条;第2个高峰期开放的花着生于新梢。增温和增温+补灌处理明显缩短了新梢开花持续时间,显著增加了开花数量,平均开花振幅为75.5和85.64。
增温、增温+补灌、补灌和CK平均开花同步指数分布为0.83±0.01、0.83±0.01、0.88±0.01、0.90±0.02,增温和增温+补灌处理平均开花同步性指数显著低于CK和补灌处理(P<0.05)。增温、增温+补灌、补灌和CK开花强度的主要分布范围分别为20%~40%、30%~50%、40%~60%、50%~70%,其分布频度的偏斜度分别为4.44、6.96、3.98、3.16(图5)。增温和增温+补灌处理相对开花强度显著低于CK和补灌(P<0.05)。图4 不同处理个体始花期、开花高峰期、终花期和花期持续时间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果枸杞茎叶生长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灌水施肥的响应[J]. 李发奎,李金霞,孙小妹,陈年来. 干旱区研究. 2020(02)
[2]宁夏枸杞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J]. 李香芳,李栋梁,段晓凤,刘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12)
[3]川西高山林线土壤活性碳、氮对短期增温的响应[J]. 马彩霞,李洪杰,郑海峰,陈亚梅,杨林,王利峰,张健,刘洋.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3)
[4]民勤绿洲外围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分布格局[J]. 马俊梅,郭春秀,何芳兰,金红喜,赵鹏,满多清,张锦春. 干旱区研究. 2019(01)
[5]东北大兴安岭演替初期泰加林灌草层典型植物开花物候与生长对模拟暖干化气候的响应[J]. 宋小艳,王根绪,冉飞,杨燕,张莉,肖瑶. 植物生态学报. 2018(05)
[6]气候变化背景下1964-2015年秦岭植物物候变化[J]. 邓晨晖,白红英,翟丹平,高山,黄晓月,孟清,贺映娜. 生态学报. 2017(23)
[7]荒漠孑遗植物裸果木的开花物候特征[J]. 唐欣,李新蓉. 植物学报. 2017(04)
[8]近十年气温和降水对荒漠植物梭梭、刺蓬物候期的影响[J]. 蒋菊芳,梁从虎,杨华,张宇林,丁文魁,杨永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2)
[9]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种植适宜性[J]. 赵泽芳,卫海燕,郭彦龙,赵泽斌,庞国锦,马媛,顾蔚. 中国沙漠. 2017(05)
[10]短命植物角茴香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征[J]. 杨姗霖,周永萍,施翔,孟凡翔,刘家书,董金鑫. 西北植物学报. 2016(09)
博士论文
[1]增温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泥炭地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研究[D]. 崔倩.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7
硕士论文
[1]长江口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光合生理特性对模拟增温的响应[D]. 樊同.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2种羊蹄甲植物的开花物候与繁育系统的比较[D]. 刘资华.广西大学 2016
[3]模拟增温和刈割强度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恢复力的影响[D]. 裴九英.兰州大学 2016
[4]模拟增温对菊科2种入侵植物繁殖生态学及光合特性的影响[D]. 张斯斯.西南大学 2014
[5]模拟增温与降水改变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物候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D]. 阿舍小虎.成都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07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507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