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栽培种植论文 >

黄花蒿新品种“研青一号”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2 03:51
  目的:通过培育青蒿素高含量的新品种,降低青蒿素提取成本,保障我国青蒿素原料供应优势地位。方法:通过混合选育获得青蒿素含量高的新品种"研青一号",进行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评价;对来自15个产地样品进行基因组重测序,筛选"研青一号"特征性插入缺失突变位点,并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信息系统(GMPGIS)预测其全球适宜种植范围。结果:"研青一号"植株呈圆塔型,矮小、紧凑、叶片较大,生育期240~250 d,种子千粒质量(34.98±1.74) g,单株干叶片产量(211.90±48.07) g;青蒿素含量较高,平均为(2.11±0.38)%,最高达2.70%。2对AaIn101和AaIn110特异性引物,可用于区分"研青一号"和其他产地黄花蒿种质。中国为"研青一号"适宜种植的主要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部,以广西最大,达211 656.27 km2;结论:"研青一号"植株形态特征特异性明显,青蒿素含量较高;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及稳定性,适宜在我国东南部推广。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中药. 2020,22(07)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黄花蒿新品种“研青一号”研究


不同来源黄花蒿种子于体视显微镜下的形态

青蒿,青蒿素,黄花


由图2可知,与4个对照比较,YQ1青蒿素含量最高,平均为(2.11±0.38)%,最高达2.70%;同时双氢青蒿酸含量也最高,平均为(0.33±0.07)%,最高达0.53%;青蒿乙素和青蒿酸含量却是5个品种中最低的。对照品种内4种化合物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青蒿素和双氢青蒿酸含量较高,青蒿酸和青蒿乙素含量较低,青蒿素含量比重最大。HN1青蒿乙素和青蒿酸含量最高,分别为(0.06±0.03)%和(0.02±0.01)%,最高为0.06%。将植株性状与青蒿素类化合物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青蒿素含量与双氢青蒿酸含量正相关,r=0.625 7。青蒿酸和青蒿乙素含量显著正相关,r=0.834 8。青蒿素、双氢青蒿酸含量与植株的叶面积呈正相关,与株高、冠幅、地上茎粗、分枝数、分枝角度负相关,但相关系数并不显著。植株主要性状与叶片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植株产量与株高、冠幅、地上茎粗、分枝数、分枝角度、叶片数皆呈正相关,其中冠幅与产量的相关性最高,r=0.613 5。结合青蒿素含量及植株产量分析,人工培育新品种时可选择植株紧凑,冠幅适中,二级分支数多,叶面积较大的株系。

序列,黄花,引物


重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黄花蒿每个品系的缺失突变数量为 76 971~114 174个。“研青一号”3个重复样品RS4、RS17以及RS30的特异缺失突变分别为91 288、96 812、99 827个。随机筛选出InDel标记45条,其中有16条序列的Indel片段>590 bp,对这16条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共设计引物32对。以7份黄花蒿材料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检测32对引物有效性。其中AaIn101(AaIn101F:GACTATGTTTAGCGCGGAGC,AaIn101R:TGGCACTACTTTATCATATCAAATC)和AaIn110(AaIn110F1:GTTCTAGACTCGGGCCTTAGC,AaIn110R1:CTGGC-TGTGCCATGTTTCTG)可以在“研青一号”中出现特异条带,而在其他6份材料中无条带(见图3),可作为“研青一号”的特异分子标记,用于区分“研青一号”和其他产地黄花蒿种质。2.6 “研青一号”全球产地适宜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蒿素的发现和发展[J]. 袁亚男,姜廷良,周兴,刘盈.  科学通报. 2017(18)
[2]青蒿素原料生产与资源再生全球战略研究[J]. 陈士林,向丽,李琳,邬兰,黄林芳,张栋,孙鹏.  科学通报. 2017(18)
[3]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三)三七新品种——“苗乡抗七1号”的抗病性评价[J]. 陈中坚,马小涵,董林林,张连娟,尉广飞,肖丽娜,王勇,魏福刚,刘伟林,余育启,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17(11)
[4]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Ⅱ)丰产紫苏新品种SNP辅助鉴定及育种研究[J]. 沈奇,张栋,孙伟,张玉军,商志伟,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17(09)
[5]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J]. 董林林,陈中坚,王勇,魏富刚,张连娟,徐江,尉广飞,王瑞,杨娟,刘伟林,李西文,余育启,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17(01)
[6]抗疟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相关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李琛琛,尹昆,闫歌.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6(02)
[7]青蒿素的生物合成研究[J]. 方欣,卢山,于宗霞,陈晓亚.  科技导报. 2015(20)
[8]黄花蒿空间分布及全球潜在气候适宜区[J]. 王欢,李慧,曾凡琳,谢彩香.  中药材. 2015(03)
[9]黄花蒿新品种选育现状及其系统选育研究进展[J]. 马进,向极钎,杨永康,龙澜,李红英,覃大吉,李亚杰,向来.  湖北农业科学. 2014(19)
[10]我国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J]. 张小波,郭兰萍,黄璐琦.  药学学报. 2011(04)

硕士论文
[1]重庆青蒿的品质评价研究[D]. 杨婷.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21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621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b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