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栽培种植论文 >

降解地膜和渗水地膜覆盖对中国北方主要旱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效应的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4 19:51
  [目的]明确降解地膜和渗水地膜的最佳适宜区域、适宜作物,以及和普通地膜的效应差异,为降解地膜和渗水地膜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分析整理关于降解地膜和渗水地膜的田间试验研究成果,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降解地膜覆盖的所有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无覆盖;和普通地膜比,降解地膜覆盖下玉米减产,棉花增产,对其他作物产量无差异;在降雨量小于500 mm时,降解地膜覆盖下作物产量低于普通地膜,而降雨量高于500 mm时产量无显著差异。渗水地膜覆盖下玉米、小麦、谷子和高粱等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无覆盖;和普通地膜比,渗水地膜覆盖下玉米和谷子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普通地膜,尤其是谷子增产效果显著。在降雨量小于500 mm的地区,渗水地膜和普通地膜比增产显著,高于500 mm则无差异。降解地膜生育后期的土壤温度低于普通地膜,而渗水地膜在低温下增温效果优于高温,且整个生育期温度更适合作物需求。[结论]降解地膜在降雨量大于500 mm的短生育期作物上基本可以替代普通地膜,但是在长生育期作物上及降雨量较低地区应用有风险;而渗水地膜应该优先在降雨量低于500 mm地区的...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分类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 果
    2.1 降解地膜覆盖对不同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2 渗水地膜覆盖对不同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3 不同年降水量下降解地膜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4 不同年降水量下渗水地膜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5 降解地膜和渗水地膜覆盖对作物不同深度温度的影响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覆盖方式对旱地不同熟性马铃薯土壤水热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马建涛,陈玉章,程宏波,兰雪梅,李亚伟,李瑞,柴雨葳,常磊,柴守玺.  灌溉排水学报. 2020(07)
[2]施氮量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整合分析[J]. 马登科,殷俐娜,刘溢健,杨文稼,邓西平,王仕稳.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3)
[3]地膜覆盖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度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 刘凯,谢英荷,李廷亮,张奇茹,窦露,柳玉凤,纪美娟.  山西农业科学. 2019(10)
[4]不同方式周年覆盖对黄土高原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的调控效应[J]. 吴杨,贾志宽,边少锋,王永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5)
[5]覆膜和灌水量对农田水热动态和制种玉米生长的影响[J]. 赵引,毛晓敏,段萌.  农业机械学报. 2018(08)
[6]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水热效应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唐文雪,马忠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01)
[7]膜下滴灌对降雨入渗影响研究[J]. 宋幽静,何俊仕,董克宝,付玉娟,李阳.  节水灌溉. 2017(11)
[8]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究进展[J]. 胡琼恩,李婷,马丕明,东为富.  塑料包装. 2017(03)
[9]渗水地膜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单智超,冯良山,田建全,徐明阳,董振起,冯定超,俞广江.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3)
[10]The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ual mulching film in Xinjiang, China[J]. ZHANG Dan,LIU Hong-bin,HU Wan-li,QIN Xiao-hui,MA Xing-wang,YAN Chang-rong,WANG Hong-y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6(11)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不同生态区垄沟覆盖对春玉米生产力和土壤质量的影响及其机理[D]. 邓浩亮.甘肃农业大学 2019
[2]覆盖模式对旱地马铃薯田水热环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 陈玉章.甘肃农业大学 2019
[3]北方旱作区作物产量和水肥利用特征与提升途径[D]. 孙东宝.中国农业大学 2017
[4]垄沟覆盖下品种熟性与施肥量对东非高原玉米生产力的影响及机理[D]. 莫非.兰州大学 2016
[5]黄土高原不同覆盖种植技术对农田水温效应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 吴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6]地膜覆盖及种植方式对土壤水氮利用及夏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D]. 周昌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85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685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1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