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栽培种植论文 >

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规律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04 18:23
  该文探讨了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的定义,即是以药用植物作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关注药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研究药用植物关键性状(有效成分、产量、抗性等)和基因型的相关性,主要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用植物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变异,从而揭示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应答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分子机制。详细论述了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的三大研究重点方向:一是药用植物个体和群体的遗传和变异规律,主要突出药用植物的人工驯化的遗传机制、药用植物物种层面的个体基因组学和药用植物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和规律;二是药用植物药效成分合成途径的解析及代谢途径的进化。重点阐述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有效成分的多样性及分子进化;三是药用植物体内外因子影响其关键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主要涉及到药用植物药用活性成分的积累和分布,环境因子对活性成分积累调控网络分子机制。最后结合多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药用植物分子遗传研究重点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应用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规律实现药用植物保育、育种和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等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药用植物个体和群体的遗传和变异规律
2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及进化
3 药用植物体内外因子影响其关键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
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药用植物分子育种研究方向探讨[J]. 吴问广,董林林,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20(11)
[2]药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应用[J]. 赵小惠,刘霞,陈士林,向丽.  中国现代中药. 2019(11)
[3]药用植物毛状根研究体系及应用方向[J]. 朱智慧,晁二昆,钱广涛,孙伟,薛建平,师玉华.  中国现代中药. 2019(11)
[4]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细胞工厂合成研究进展[J]. 晁二昆,苏新堯,陈士林,刘佳柔,朱智慧,盛玮,王彩霞.  中国现代中药. 2019(11)
[5]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J]. 陈士林,吴问广,王彩霞,向丽,师玉华,张栋,胡灏禹.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2)
[6]青蒿(黄花蒿)分子育种现状及研究策略[J]. 马婷玉,向丽,张栋,师玉华,丁丹丹,沈晓凤,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5)
[7]5-氮杂胞苷对石斛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J]. 倪竹君,殷丽丽,应奇才,茹雅璐,王迪仙,金琳,谢军,胡忠建,王慧中,徐祥彬.  浙江农业科学. 2014(07)
[8]三七的植株性状差异观察[J]. 孙玉琴,陈中坚,李一果,王朝梁,崔秀明.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3(S1)

硕士论文
[1]丹参基因组SSR标记的开发及其在连锁图谱构建的应用[D]. 郭林林.山东农业大学 2016
[2]蓖麻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性状的QTL定位分析[D]. 刘臣.广东海洋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701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701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6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