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苜蓿-玉米套作系统生产性能及杂草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18 18:3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青贮玉米(Zea mays)作为优质的牧草,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苜蓿-玉米套作可以提高苜蓿和玉米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及产量,然而杂草会对该套作系统产生较大危害。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60、120、180kg·hm-2)和不同玉米种植密度(30 000、45 000、60 000株·hm-2)对苜蓿和玉米生产性能以及杂草发生情况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施氮量和玉米种植密度,以期为苜蓿-玉米套作系统的杂草防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玉米套作田中的杂草以马唐和稗草为主;在60kg·hm-2施氮处理下苜蓿存活率较高,达10.25%,120kg·hm-2施氮处理下返青时紫花苜蓿的生物量相对较高,达0.88kg·m-2。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三叶期的苜蓿生物量、苜蓿高度以及灌浆期、乳熟期的玉米高度影响显著;密度、施氮量互作效应对杂草的高度、密度及盖度影响极显著。综上所述,在120kg·hm-2施氮量和60 000株·hm-2玉米种植密度时能够提高苜蓿、玉米的生物量,并且密度和施肥互作效应能够较好地控制杂草。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样品的采集
1.5 测定指标
1.6 调查方法
1.7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处理、种植密度处理和两者互作效应下苜蓿、玉米和杂草的农艺性状变化
2.1.1 不同施氮处理和种植密度处理及两者互作效应下苜蓿、玉米和杂草的生物量
2.1.2 不同施氮和种植密度处理及两者互作效应下苜蓿、玉米的生长性状
2.1.3 施氮处理和种植密度处理及两者互作效应下苜蓿-玉米套作系统苜蓿存活率
2.2 不同施氮及种植密度处理下杂草种群分析
2.2.1 苜蓿-玉米套作系统杂草种类组成
2.2.2 不同处理下杂草发生情况分析
2.2.3 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下杂草多样性
3 讨论
3.1 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苜蓿和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植物不同种群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覆盖材料对陇东旱塬区玉米田间杂草生长的影响[J]. 马剑,孙兴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4)
[2]不同改良措施对定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黑麦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王启龙,卢楠,魏样.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1)
[3]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及调控[J]. 徐田军,吕天放,陈传永,刘月娥,张译天,刘秀芝,赵久然,王荣焕.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4)
[4]滴灌施肥水平对宁夏春玉米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富仓,严富来,范兴科,李国栋,刘翔,陆军胜,王英,麻玮青. 农业工程学报. 2018(22)
[5]套作玉米对草莓生长生理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关玲,赵密珍,于红梅. 西北植物学报. 2018(09)
[6]凤凰县中低产田改良措施[J]. 周志保,林建军,陈江忠,龙志广.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3)
[7]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耕作模式和水分管理对杂草的影响[J]. 李秉华,刘小民,许贤,吴国强,王贵启. 杂草学报. 2017(03)
[8]全株青贮玉米制作的关键技术[J]. 王锐. 中国乳业. 2016(08)
[9]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糯高粱黔高7号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周棱波,汪灿,陆秀娟,张国兵,徐燕,吴兰英,邵明波. 南方农业学报. 2016(05)
[10]玉米不同密度下间作大豆控草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J]. 叶照春,何永福,陆德清,李鸿波,朱峰. 杂草科学. 2015(04)
本文编号:3722551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样品的采集
1.5 测定指标
1.6 调查方法
1.7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处理、种植密度处理和两者互作效应下苜蓿、玉米和杂草的农艺性状变化
2.1.1 不同施氮处理和种植密度处理及两者互作效应下苜蓿、玉米和杂草的生物量
2.1.2 不同施氮和种植密度处理及两者互作效应下苜蓿、玉米的生长性状
2.1.3 施氮处理和种植密度处理及两者互作效应下苜蓿-玉米套作系统苜蓿存活率
2.2 不同施氮及种植密度处理下杂草种群分析
2.2.1 苜蓿-玉米套作系统杂草种类组成
2.2.2 不同处理下杂草发生情况分析
2.2.3 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下杂草多样性
3 讨论
3.1 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苜蓿和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植物不同种群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覆盖材料对陇东旱塬区玉米田间杂草生长的影响[J]. 马剑,孙兴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4)
[2]不同改良措施对定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黑麦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王启龙,卢楠,魏样.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1)
[3]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及调控[J]. 徐田军,吕天放,陈传永,刘月娥,张译天,刘秀芝,赵久然,王荣焕.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4)
[4]滴灌施肥水平对宁夏春玉米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富仓,严富来,范兴科,李国栋,刘翔,陆军胜,王英,麻玮青. 农业工程学报. 2018(22)
[5]套作玉米对草莓生长生理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关玲,赵密珍,于红梅. 西北植物学报. 2018(09)
[6]凤凰县中低产田改良措施[J]. 周志保,林建军,陈江忠,龙志广.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3)
[7]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耕作模式和水分管理对杂草的影响[J]. 李秉华,刘小民,许贤,吴国强,王贵启. 杂草学报. 2017(03)
[8]全株青贮玉米制作的关键技术[J]. 王锐. 中国乳业. 2016(08)
[9]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糯高粱黔高7号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周棱波,汪灿,陆秀娟,张国兵,徐燕,吴兰英,邵明波. 南方农业学报. 2016(05)
[10]玉米不同密度下间作大豆控草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J]. 叶照春,何永福,陆德清,李鸿波,朱峰. 杂草科学. 2015(04)
本文编号:3722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72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