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公共管理毕业论文:海口市龙华区土地集约利用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8 06:30
摘 要
关键词:城镇土地;集约利用;龙华区
Abstract
Keywords: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Longhua
目 录
一、绪 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 研究目的 2
2. 研究意义 2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 国外研究现状 2
2. 国内研究现状 3
3. 研究评论与综述 4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5
1. 研究思路 5
2. 研究方法 5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6
(一)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相关概念 6
1.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 6
2. 城市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概念 6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6
1. 土地利用报酬递减理论 6
2. 地租理论 7
3. 区域整体发展理论 7
4. 可持续发展理论 7
三、海口市龙华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估 9
(一)龙华区概略 9
1. 自然环境 9
2. 社会经济环境 9
(二)龙华区土地利用定性解析 9
1. 土地利用当前状况 9
2. 土地利用构架变动状况解析 10
3. 人口与经济配合程度解析 11
4. 土地利用的特性和所面临的问题 12
(三)土地集约利用在龙华区的定量评估 13
1. 评估思路 13
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3
3. 解释说明评价指标意义 14
4. 评价指标合理值的确定 15
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7
6.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19
7. 土地集约利用指数测算 20
8. 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结果分析 20
(四)龙华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 21
1. 经济因素 21
2. 自然因素 22
3. 政策制度 22
4. 产业结构 23
四、国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与启示 24
(一)国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 24
1. 美国郊区城镇的土地利用 24
2. 英国新城镇的土地利用 24
3. 韩国小城镇的土地利用 25
(二)国外土地集约利用的启示 25
1. 强化城镇土地利用管理的法制建设 25
2. 根据城镇产业结构对土地进行科学配置 26
3. 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与人居环境的协调 26
五、优化龙华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举措及应注意的问题 27
(一)土地集约利用的举措 27
1. 用地理念方面 27
2. 市场机制方面 28
3. 土地配置方面 30
4. 优化土地结构方面 31
5. 土地投入方面 33
6. 监督机制方面 34
(二)土地集约化利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5
六、结论与展望 36
(一)结论 36
(二)展望 36
参考文献 37
致 谢 38
一、绪 论
我国现今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所涉及的改革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中国的城市化与城镇化进程,据统计数据显示,从改革开放之后到200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42.99%,但是到了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了53.7%,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且增长非常迅速[1]。而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就会伴随一系列连带问题的出现,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人地矛盾。城镇要发展,必然要利用土地,扩大建设范围,形成对土地的一种掠夺态势,,从而导致了我国土地资源紧缺。一方面国家为了保护耕地限制对土地进行工业、建设的使用,另一方面因为缺少可利用土地必然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2013年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而显而易见的是在今后的时期内,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仍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会加大,土地供给不平衡,政府对耕地的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相矛盾等问题也在日益凸显[2]。而目前在利用相对紧缺的土地资源上,还存在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现象,这会制约经济高效发展,因此我们探索新的土地利用模式—集约利用。
海口市龙华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是以工业大力发展为主导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据统计,在2013年,龙华区的生产总值为403.58亿元,工业总产值为275.49亿元,这说明龙华区的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了68.3%。与此对比的是,1996年龙华区建设用地是17537.8公顷,到了2013变为21215.7公顷;1996年耕地面积是36846.7公顷,到了2013年变为35837.6公顷。这说明龙华区建设用地在不断增加而耕地却在不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下降,人地矛盾突出。而在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的同时,许多工矿企业唯GDP的错误观念使得他们只注重经济利益而放弃了社会利益,他们选择超标的废水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不选择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等,使地区空气、土地、水质受到了较严重污染,土壤酸性化严重、易于板结,肥力降低,耕地受到严重影响,城镇整体质量变差。一方面由于企业只注重眼前没有注重长远,没有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规划和利用土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是置法律法规不顾而违法占地,或是站在企业经济角度造成了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污染。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没有起到监督作用,评价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有漏洞,违法用地行为未能及时制止,使得土地资源流失,污染严重,有些地区甚至造成了占用、污染、再占用、再污染的恶性循环。近年来,针对这些问题,龙华区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利用土地集约使用来保护耕地,缓解人地矛盾等问题,并且这种新方式方法确实起到了成效。因此土地集约利用值得研究,它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很紧密的课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评论与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1)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相关概念
1.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
2. 城市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概念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1. 土地利用报酬递减理论
2. 地租理论
3. 区域整体发展理论
4.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海口市龙华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估
(一)龙华区概略
(二)龙华区土地利用定性解析
(三)土地集约利用在龙华区的定量评估
(四)龙华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
四、国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
(二)国外土地集约利用的启示
五、优化龙华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举措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土地集约利用的举措
(二)土地集约化利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本研究发现,近几年龙华区建设用地在不断增加而耕地却在不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下降,人地矛盾突出。而在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的同时,许多工矿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而放弃了社会利益,他们选择超标的废水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不选择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等,使地区空气、土地、水质受到了较严重污染,土壤酸性化严重、易于板结,肥力降低,耕地受到严重影响,城镇整体质量变差。一方面由于企业只注重眼前没有注重长远,没有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规划和利用土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是置法律法规不顾而违法占地,或是站在企业经济角度造成了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污染。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没有起到监督作用,评价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有漏洞,违法用地行为未能及时制止,使得土地资源流失,污染严重,有些地区甚至造成了占用、污染、再占用、再污染的恶性循环。近年来,针对这些问题,龙华区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利用土地集约使用来保护耕地,缓解人地矛盾等问题,并且这种新方式方法确实起到了成效。本文从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研究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根据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理论研究,并积极借鉴国外的关于土地集约化管理的科学技术,制定出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海口市龙华区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管理,完善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管理理论,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二)展望
参考文献
[2] 王力,张贵军,郭庆十.基于RS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2(2).
[3] 王丽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4] 孔凡文,苏永玲.论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J].调研世界,2010(8).
[5] 孟祥旭.柳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6] 林坚.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增长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 祝小迁,程久苗,王娟,李渊.近十年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J].现代城市研究,2013(11).
[8] 刘杰.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J].国土资源,2013(10).
[9] 罗志军.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 程久苗,王秉建,吕军.全局主成分法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应用——以中部地区为例[J].统计教育,2008(09).
[11] 毕宝德主编.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2] 张绍良,丁忠义,黄继辉.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徐州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7).
[13] 李江风,季翱.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途径[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02).
[14] 陈丹丹.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
[15] 章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的设计与实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
[16] 魏青,郭浩.关于城市化进程中主要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4).
[17] 王宝铭编著.城乡土地评价[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18] 何皎皎,刘元.生态城市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初探[J].地下空间,2013(1).
[19] 粟辉.城市土地可整理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9.
[20] 童林旭.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新阶段[J].城市发展研究,2012(01).
[21] 马新成,李世平.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19).
[22] 程兴田.我国城镇化道路与中心镇建设研究[D].四川大学,2011.
[23] 于春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07).
[24] 徐青.中国城市土地一级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5] 吴静.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系统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学,2011.
[26] 章其祥,孙在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试技术学报,2010(04).
[27] 卢新海.城市土地管理与经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8] 周冉.岳阳县荣家湾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
本文编号:125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2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