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与依恋的关系研究
引言
已有研究者对心理安全感和依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例如王磊,赵娜和韩仁生(2011)研究发现,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安全感各因子呈显著性负相关,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水平越低,安全感越高。关于心理安全感、依恋的作用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两者均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际信任水平。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王登峰,张伯源,2000).马斯洛与 MittelemTm 一起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安全依恋的个能够有效地处理压力,因此导致了更多和更长时间的积极情绪,更少地表达心境障碍、适应不良以及心理疾病.马斯洛认为缺乏安全感的人对他人抱不信任、敌视的态度,感到被拒绝、不被接受等,而具有安全感的人则对他人抱信任、宽容的态度,感到被接受、归属.研究发现,安全型依恋的个体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概念和较高水平的人际信任,而不安全依恋的个体通常体验到较低的社会价值,较低的人际信任.综上所述,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与依恋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但是关系究竟如何却不是很清楚.因此,本研究重点从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与依恋的内容结构、对心理健康和人际信任的作用以及在产生过程中的关系考察其内在关系,一方面深化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为提高个体的心理安全感提供有效的策略。
......
1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1.1 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概述
基于主体的仿真模拟技术是利用基于主体的模拟仿真平台 NetLogo,通过模拟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的动态转化过程来进行研究,该方法强调随着时间推移主体间的动态交互作用,适于模拟动态系统、探究非线性的、混沌的、循环往返的变化机制。董哲(2015)采用基于主体的仿真模拟技术,通过模拟从社会安全和不安全事件影响个体情绪形成到群体中个体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探究事件-个体、个体-群体以及事件-个体-群体心理安全状态的转化规律,以考察维持个体和群体心理安全状态适度水平的同质、混合事件组合。传统的问卷的研究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数据,但是测量到的大多是被试的特质安全感;情境实验法能够测量到被试的状态安全感,但是很多的不可控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基于主体的仿真模拟可以动态监测心理安全感和不安全感的变化及转化。1.2 依恋概述
广义上的依恋不仅仅局限于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结,还包括个体在童年期、青少年时期、成年期乃至老年时期与父母、同伴、恋人以及配偶等他人之间形成的情感联结。尽管依恋系统在人生早期行为中是最重要和最明显的,但是Bowlby认为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这个依恋系统都是活跃的。从亲密关系的同伴那里寻求支持和爱的过程中,这个依恋系统是经常被修改的。因此,后来许多研究者用毕生发展观来研究依恋。张文新(1999)认为,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个体长久的持续的情感联结。这对先前的依恋内涵进行了拓展:首先,“个体”代替之前的“婴儿”,这表明依恋贯穿于整个人生中;其次,“某一个体”代替“主要抚养者”,也就是说依恋对象也随着依恋个体的变化而变化,这表明依恋对象的范围也扩大成为父母、同伴、同事、恋人等。彭聃龄(2003)认为依恋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本研究从广义的角度上将依恋定义为个体对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某一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形成的一种牢固、有情感关系的联结。3 从作用角度研究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与依恋的关系 .............. 29
3.1 研究目的............. 293.2 研究方法................... 29
3.3 研究结果 ................ 30
4 从产生过程角度研究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与依恋的关系 ........................ 48
4.1 预研究:安全依恋启动材料的筛选 ........... 48
4.2 正式研究: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与依恋在产生过程中的关系研究 ............. 50
5 综合讨论和主要结论 .............. 54
5.1 综合讨论 ............. 54
5.2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6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57
4 从产生过程角度研究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与依恋的关系
4.1 预研究:安全依恋启动材料的筛选
根据以往安全依恋启动相关研究,自选图片 25 张。安全依恋启动有效性测查问卷(拓瑞,2014):根据国内外研究所使用的材料和本研究的实际需要,收集表达安全依恋感的词语共 5 个:温暖、关爱、支持、亲密、依赖。被试根据真实感受对 5 个问题进行 5 点评分(1=根本没有,5=非常多),以测查被试当前的安全依恋感受,这五个问题分别是:1、我现在感受到温暖的程度是?2、我现在感受到关爱的程度是?3、我现在感受到支持的程度是?4、我现在感受到亲密的程度是?5、我现在感受到依赖的程度是?
4.2 正式研究: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与依恋在产生过程中的关系研究
E-prime2.0 软件、诱发心理不安全感音频片段、诱发心理不安全感有效性测查问卷、安全依恋启动和中性刺激图片、安全依恋相关词汇、中性词汇、非词、安全依恋启动有效性测查问卷、诱发心理安全感测查问卷。诱发心理不安全感有效性测查问卷:1、你现在是否有不安和恐慌的感受?2、你现在是否有逃离和回避的感受?3、你现在是否有烦躁多动的感受?4、你现在是否有一般不安感?5、你现在是否有想要自我排解的感受?A 没有,记 1 分;B 不清楚,记 2 分;C 有,记 3 分,得分在 2 及以上则认为诱发了中高等水平的心理不安全感。安全依恋启动有效性测查问卷:同预研究,得分在 3 及以上则认为成功启动了安全依恋。
.....
5 综合讨论和主要结论
5.1 综合讨论
研究首先采用 Harman 单因子检验法对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和依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和依恋并没有造成共同方法偏差。接着分别将心理安全感和依恋、心理不安全感和依恋的所有条目进行公因子数为 1 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以便更精确地检验单一因子并不能解释所有变异。结果显示,两个模型的拟合指数均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这便验证了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和依恋不是同一个构念。由于单因子模型表明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和依恋不是一个因子,因此需要继续进行多因子模型拟合以证明它们是不同的因子,结果发现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 3 因子模型拟合指数优于单因子模型,因此,证明了它们的确是不同的因子。5.2 研究结论与启示
无论对个体还是对国家而言,心理安全感都非常重要,所以要注重个体心理安全感的培养。通过研究发现,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和依恋既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构念,又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首先,通过明确三者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在解决心理健康和人际信任等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自的作用机制,提高心理健康和人际信任水平。根据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各自的特点,找准问题的根源,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和人际信任等一系列问题。其次,根据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依恋是个体维持心理安全感的一种策略,因此可以通过依恋行为提高个体的心理安全感。一方面,通过抚养者与依恋对象之间高质量的互动,促使个体形成安全型依恋风格,以有效应对内外界威胁刺激。另一方面,通过营造安全依恋的氛围,促使不安全依恋的个体(例如,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感得以提高,从而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45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45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