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季节的编织——萧紅小说研究
第一章春天里的故事——《小城三月》
第一节对"春"的描写与时光的轮回
1940年1月,萧红与端木戴良飞抵香港,萧红不久后病倒。1941年1月晚南事变的消息传来,萧红惦记着亲人,由此开始写作短篇小说《北中国》,表达与父亲、家族的和解。同年6月,萧红完成短篇小说《小城三月》并发表于香港《时代文学》第一卷第三期,该文是继《后花园》、《北中国》之后的另一部优秀短篇小说。半年后,萧红在混乱动荡中,默默离开了这个世界。可以说,在描写《小城三月》的同时,萧红也走过了她这一生最后的一个春天。如果将萧红的前后期作品作比较不难看出《小城三月》有了很大的变化。《小城月》结合/萧红的个人身世和生活经历,体现了萧红生命后期对理想生活的期盼,并透露出萧红的人生理想及对生活的寄托。在萧红短暂的一生中,幸福的日子并不多,她--生经历了无数磨难,缺乏父母之爱、情感受挫、漂泊流浪、身体多病。在这种坎坷的人生中,化许会有过短暂的满足,但是长久的幸福几乎没有。他人的冷漠和歧视,孤独、饥饿、漂泊、疾病,各种闲苦接踵而至,交织成她的生命体验。坦然种种艰难都压在个女人的肩头上,但是萧红的意志和精神依然很顽强,她对生活的热爱不减。从她生命后期创作的《小城三月》中,可以看出萧红对温暖的家庭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小城三月》里,故事发生在三月春光中。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不幸的女主人公翠姨,度过短暂一生:从恋爱、生病,直至死去切都发生在"三月",而在小说的结尾,暖和的丰月又转回来了,这不只是季节的轮回,也意味着人生的循环与轮回。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与狗",大自然对待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没有偏祖。萧红笔下的季节对动物、人、花草树木,都是平等的,人的生生死死,并不比动植物重要,在季节轮回中,人同万物一样生长、一起消亡。除此么外,萧红笔下的春天比其它季节有着更多深层内涵,其中饱含故事。它不仅仅是自然世界之春,也是人界之春:人性之春、感情之春。萧红的春天是一个温暖、充满希望的季节,同时,又是一个很短暂、并不容人的春天。
........................
第二节生活在短暂春光里的女性"翠姨"
翠姨是《小城三月》里的女主人公,她的故事开始于正值=月春光的小城里,十八九岁的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年轻姑娘,但在小说末尾,翠姨却在寂静的春天里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也中纳闷。"翠姨为何而死呢?一般认为是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迫害了翠姨。传统的思想道德和封建婚俗制度当然会对生活在那个时代当中的翠姨及其悲剧性的命运有相当大的影响,但不能将原因完全归结于封建社会,个人性格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其对人生的影响并不亚于社会。所抖笔者把造成翠姨悲剧命运的原因大致分为两个: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翠姨自身含蓄矜持的性格。
一、在封建旧俗重压之下的翠姨
翠姨是寡妇的女儿,她生活在小城市里的一个环境死寂的家庭。翠姨她没读过书,不识字。但她多才多艺,是一个既讲究外表又讲礼貌的年轻姑娘。萧红把翠姨描写得如此文雅,"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她伸手拿樱桃吃的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可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的捏着。假若有人在她的背后唤她一声,她若是正在走路,她就会停下;若是正在吃饭,就要把饭碗放下,而后把头向着自己的肩膀转过去,而全身并不大转,于是她自觉的闭合着嘴唇,像是有什么要说而一时说不出来似的""翠姨非常聪明,她会弹大正琴,就是前些年所流行在中国的一种日本琴。她还会吹箫或是会吹笛子。可见,虽然翠姨在外表上说不上十分漂亮,但是她文静而美好,无论是走姿、讲话都很平静,她的各种姿势都很温柔、稳重,翠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很文雅,显得很有教养。翠姨除了动作优雅,还会玩多种多样的乐器,与她的妹妹和堂妹妹有很大的区别,她们都是随随便便的,不注意衣着和容貌的整洁、没有女人应有的姿态:"翠姨的妹妹,忘记了她叫什么名字,反正是一个大说大笑的,不十分修边幅,和她的姐姐完全不同","她的堂妹妹,我见过,永久是穿着深色的衣裳,黑黑的脸。一天到晚陪着母亲坐在屋子里,母亲洗衣裳,她也洗衣裳,母亲哭,她也哭,也i午她帮着母亲哭她死去的父亲,也许哭的是她们的家穷"。
.......................
第二章季节的轮回——《生死场》分析
第一节萧红对东北乡村的描写
《生死场》的故事空间背景是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萧红描写这个偏僻的村庄的自然风物相当于一个画家描绘一幅画儿,在这个画面里充满了东北特有的风光,无论是愉树、菜田、高梁地、蝴蝶、山羊、农夫,都是画面里的田园图景,是小孩子绿色的酣味的世界。同时,萧红也在这个画面上画了东北人的生命,展示了各种生物的不同命运,描绘了种种生物的生与死。文中展现出这个哈尔滨近郊的乡村不仅仅是一个充满东北风光的偏僻乡村,也是人类和其它各种生物的生与死之场所。
一、由小空间组成的乡村场景
《生死场》中的景物描写是该篇小说独有的特点,萧红在故事里描写了有特色的东北风光。鲁迅先生曾经为萧红创作的小说《生死场》作序,并在序言中说:"这本稿子到了我的桌上,己是今年的春天,我早重回间北,周围又富熙熙攘攘的时候了。但却看见了五年以前及更早的哈尔滨。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己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如果看起来,他不幸得很,他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萧红她善于写景,无论是自然景物、生活场景或者人物特写,都将它们写得既真实又具体,尤其是看萧红笔下的景物,仿佛是在通过镜头看一个华丽精致的画面。
阅读《生死场》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萧红描写的每一个自然场景都可以独立成篇,同时,这些独立的场景的并置建构了整部小说,一个个场景的组合成为了小说的大空间。在《生死场》中,麦场、菜圃、荒山、坟场、乡村,这些小空间都组成了故事的一个大空间背景,并起了叙事作用。各种独立的自然环境场景的相对参照成为故事的章节,同时,也作为故事的空间。在萧红的世界里,空间不仅是故事发生之场所及人物活动的地方,而且还带有它本身的特征和魅力。
........................
第二节《生死场》中的人物塑造
萧红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她所塑的奇特文学世界,在《生死场》中,萧红真实地描绘了东北偏僻乡村的情景及乡民们的生存状态,在故事中萧红描写的种种人物具有丰富的特点,萧红笔下的人物及他们命运特征一点都不亚于萧红笔下的景物描写。在《生死场》中,不难发现萧红常常"人"的生存境遇和命运去跟动物对比,这种人物描写是萧红创作的----个显著特点。萧红有别于同代作家,并坚持自己的创作方法:"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生死场》除了突出"生"与"死"的主题,萧红描写的"动物化人物"也有同样的意义。
在《生死场》中,人和动物是不可分离的,他们的生存命运往往是互相交织、纠缠的。从萧红的描写不难发现《生死场》中,人与动物总是有密切的关系,萧红除了把人的相貌、行为用动物作喻,还给我们展现了人与家畜的关系。
一、人与动物之比喻描写
《生死场》中的人物描写是小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因为萧红塑造人物有着特殊的方式。萧红曾经和景维弯讨论小说《生死场》与鲁迅小说的差别;"鲁迅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倘他的人物。(中略)我开始也悲個我的人物,他们都是自然的奴隶,一切主子的奴隶。但写来写去,我的感觉改变了,我觉得我不配悲柄他们,恐怕他们倒应该悲倘我呢?(中略)我的人物比我高。这似乎说明鲁迅真有高处,而我没有或有的很少。从萧红提出的观点可见,她除了不曾把自己放在高处而看待笔下的人物之外,在《生死场》中,萧红也把人物和动物放在同等的地位,把他们看成同等的生物,有同等的命运。当萧红写人的时候,无论是人的相貌、行为、语言,她都用各种动物比喻,这一种独特的人物塑造方式是由萧红本人的种种见闻和个人体验积累而成的。在小说中,有很多萧红把人比作动物的例子。
.....................
第三章冬天里的故事一《呼兰河传》...............48
第一节冬天景象的描写与生活情况..............48
一、苦寒之地——呼兰河.................48
二、萧红的一颗寒冷孤寂之心..........50
第三章冬天里的故事——《呼兰河传》
第一节冬天景象的描写与生活情况
在《呼兰河传》开篇,萧红用一段文字来描写自然环境,萧红通过她的文笔展示了东北的一座小城呼兰河易的冬天,并用简单的几句话勾勒了北方极寒的天气,這染了东北之寒。此外,度种寒冷的天气不仅掩盖了呼兰河这个小城,还袭击到了人的也中,至少也掩盖了萧红的也。萧红在呼兰河这个小城除了寒冷的冬天,几乎遇不到温暖的春天。
一、苦寒之地——呼兰河
萧红多次在小说中提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轮回的循环,并经常描写关于呼兰河人在四季循环当中的生活状态,虽然季节的转换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也是在萧红作品当中常见的现象,萧红没有按照正常的春、夏、秋、冬,这样的时间变换顺序来创作《呼兰河传》,而是用跳跃的方式来叙述的。萧红为了打破这种封闭的季节轮回,根据自己的童年视角和回忆来随意地安排这四季的变换,在这种季节不断变换的情况下造成了文本中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及一直在流动变换的情绪。
........................
结语
自20世纪30年代桥身文坛以来,萧红一直以她作品中特有的魅力及她个人复杂的身世和传奇经历,吸引着众多读者及研究者的目光。萧红以"越轨"的笔致和细致的观察写出独特的作品莱辛在《拉奥孔》中曾说:"时间上的先后承续属于世人的领域","空间则属于画家的领域"。萧红可以说是集诗人和画家成一体,因为她把常用为时间背景的季节和空间编织成一体,从萧红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小城王月》、《生死场》、《呼兰河传》中可以看出萧红的这个创作特点。无论是以季节来描写时间、推动故事情节、创造每个季节中的不同感觉,还是以各种空间与季节互相编织反映出在季节轮回之中的空间变化,及徘徊在空间与季节的编织当中的人物命运,其中都包含着萧红复杂的情绪和面临着春、夏、秋、冬的暖冷更换的萧红人生。
萧红小说中的时间并不具有明确的指示性,阅读过萧红作品的读者会自然发现以季节来描写时间是萧红作品中最常见的现象,正是这种写作方式使萧红的作品有持久的魅力和亲切感,加强了作品的"当下感",同时萧红还把季节和空间编织在一起,体现出季节的轮回对空问的影响。而更神奇的是,萧红笔下的季节不只是能推动故事的时间及情节的自然季节,而是比自然季节有着更多层次,四季的轮回影响着萧红及读者的情绪,春、夏、秋、冬的更换不断地带来了温暖,幸福,寂寞,孤单各种感觉的轮流,四季的轮回对萧红本身的情绪及故事中的人物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人生也是随着四季的轮流循环的,可以说萧红笔下的季节便是她人生的季节。如果萧红的H部代表作品《小城三月》、《生死场》、《呼兰河传》来看,便会看到萧红描写各种季节的特点。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148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4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