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信息
本文关键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信息
【摘要】:
【关键词】: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科学院 心理研究
【分类号】:B84
【正文快照】: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媛媛;杨文海;;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与干预对策[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2 陈大柔;;中流砥柱的心理学宗师——潘菽教授[J];大众心理学;2006年07期
3 ;欢迎订阅2011年心理学期刊[J];心理科学;2011年04期
4 ;沉痛悼念林仲贤教授[J];心理学报;2011年07期
5 江之枫;;思考死亡会让人更乐观?[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1年09期
6 ;《心理科学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7 徐田丽;;“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掠影[J];中国减灾;2011年17期
8 ;期刊简介[J];心理学报;2011年08期
9 苏枫;;心理专家问诊都市职场人心病[J];小康;2011年07期
10 ;期刊简介[J];心理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莉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是中国心理学界的缩影——心理所发展史(1950—1992)[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范思陆;;生理心理研究中的脑生物电方法及其微机处理系统[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3 毕重增;;自信心理研究中的七种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唐自杰;;关于儿童心理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潘菽教授《心理学简札》的体会[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5 赵莉如;;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研究所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心理学研究机构[A];心理学动态(专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C];1990年
6 陈俊;刘海燕;赵青;;研究生称呼导师为“老板”的心理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傅小兰;;中国心理学走向世界[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继本;;汉字认知心理研究在《汉字教学字典》研编中的应用[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9 赵莉如;;中国抗日战争后期的心理学杂志[A];心理学动态(专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C];1990年
10 张玲;孙舒楠;;心雨润百草 十年苦耕耘[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韩明华;直面困惑 调适心态[N];保健时报;2004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戴志悦;闹情绪,戴个“抱怨手环”[N];健康时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刘們;危机中的心理学[N];上海科技报;2003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周炜峗;诚信服务天地宽[N];中国社会报;2007年
5 赵丽娜;青少年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成立[N];蚌埠日报;2006年
6 齐芳;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N];光明日报;2008年
7 记者 金亮;“心”动力推动新生活[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葛新中;温州试点“心理体检”探查“情绪感冒”[N];中国改革报;2008年
9 李舒蕊;“作为学生,有设想应该大胆提出”[N];大众科技报;2006年
10 汝幸;学会“休闲”自己[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金一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静;脑力疲劳状态下注意特征及情绪变化的ERP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何灿群;基于拇指操作的中文手机键盘布局的工效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邵永聪;莫达非尼对抗睡眠剥夺影响工作记忆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宋晓兰;心智游移现象及其脑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10 贡京京;面孔与汉字认知加工机制中的倒置效应—行为学及ERP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强;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慧敏;《华师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西平;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钱春霞;儿童损人后的失调心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孟祥俊;沈阳市区职业学校学生择业心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平;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王德芳;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石颖;试析情绪对信息满足度判断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10 魏晓华;中国人的报恩心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5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108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