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士学位论文结论部分的跨学科和跨文化语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5 10:19
本文关键词:中文博士学位论文结论部分的跨学科和跨文化语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裁分析 中文博士学位论文结论 学科差异 跨文化差异
【摘要】: 近30年来,学术语篇的语类分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已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本领域的研究长期以来以学术论文(research article)为主要研究对象,而篇幅较长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则鲜少有人问津。到目前为止,可供参考的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语类模式研究,仅有Bunton(1998,2005)对从香港大学采样的博士学位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类结构研究。本论文参考Bunton的研究成果,对15篇科学技术类和15篇人文社科类中文博士学位论文的结论部分进行实证分析,描述了中文博士学位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类结构,并针对两种学科大类的论文结论分别构建了语步-步骤(move-step)模型,从中发现学科差异,再将中文论文结论的模型与Bunton的英文论文结论模型(2005)作比较,发掘其中的跨文化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两篇没有明显结论部分的论文,其他28篇中文博士学位论文的结论都属于Bunton定义的“以论文为导向的结论”,并体现了引言重述、巩固研究空间、应用和启示、未来研究建议四步合一的结构。2)人文社科类的结论比科学技术类篇幅长,文献引用略多,标题和小标题的名称更多样化。另外,学科差异还展现在四个语步中,两类学科的结论使用的步骤略有不同:在“巩固研究空间”语步中,科学技术类结论强调研究方法和成果,而人文社科类强调研究意义和论文不足之处;在“应用和启示”语步中,科学技术类结论强调应用,而人文社科类强调启示。3)跨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中文人文社科类结论中的第一个语步很少重述在英文结论中频繁重述的研究目的、问题及假设。在“巩固研究空间”语步中,中文结论较多地介绍背景信息,很少提及以往研究。此外,中文结论通常以“未来研究建议”语步结尾,而英文的人文社科类结论主要以“应用和启示”作为最后一个语步。 通过对中文博士学位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类结构进行跨学科、跨文化的分析,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汉英语篇的对比研究,特别是对中文学术语篇的语类研究有所启示,同时对增强我国学者的跨学科和跨文化意识有所帮助,以利于他们用英文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平;牟爱鹏;;科技期刊中英文摘要体裁对比与分析[J];编辑学报;2005年06期
2 朱大明;;科技论文结论与结语的对比分析[J];编辑学报;2006年02期
3 扈畅;;环境科学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9期
4 秦秀白;语篇的“体裁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2期
5 王水莲;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6 鞠玉梅;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7 王宏俐;郭继荣;;体裁分析与商务促销类语篇[J];外语教学;2006年04期
8 张萍;国内语篇体裁分析研究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葛冬梅 ,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冉井芳;英汉应用语言学类学术论文引言体裁结构的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89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11893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