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研究的趋势与可能——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
本文关键词:张爱玲研究的趋势与可能——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张爱玲作品 张爱玲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 张爱玲小说 日常生活 四十年代 新世纪 研究者
【摘要】:正一现代性对于主体的强调早已提醒我们注意,文学研究不再是躲闪于文学创作身后亦步亦趋的随从,而是以能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再创造的文化实践,当代文学研究就是穿越迷幻的感官经验,为理解当代世界而重新绘制文化地图,这也就是詹明信"认知图绘"的意思。可见对于文学研究的考察,其意义绝不是表面的资料收集和梳理,而是可以通过深刻理解作品丰富内涵和深入作家精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省侨办;
【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研究”资助,项目批准号91100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现代性对于主体的强调早已提醒我们注意,文学研究不再是躲闪于文学创作身后亦步亦趋的随从,而是以能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再创造的文化实践,当代文学研究就是穿越迷幻的感官经验,为理解当代世界而重新绘制文化地图,,这也就是詹明信“认知图绘”的意思①。可见对于文学研究的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龚文华;后殖民批评视阈中的张爱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力;论张爱玲现象张爱玲小说的沉浮及开辟的文学新方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福政;张爱玲小说的男性书写与男性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莉;张爱玲《传奇》的隐喻内涵及启示[D];西北大学;2008年
5 郝梅娟;面对虚无——阅读张爱玲[D];西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彦彦;;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2 张淑贤;文化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陈歆;;跨文化交际中饮食文化差异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4 薛国凤;余咏梅;;依附论中的关怀——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思想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5 甄学宁;郑小贤;何露;;依托森林公园传播森林文化的机制及其优化策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王翠霞;;言语中的非言语传播——以“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7 郭勖;;文化误读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才智;2008年02期
8 苏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9 段艳菊;;中日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与文化中断[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刘英杰,贾中海;民间道德及其规范需要科学引导[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宫丽;精神家园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亮;流亡的诗学[D];浙江大学;2011年
4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沈洪波;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程晓喜;中国当代建筑评论的开展及传播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9 翁伟志;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国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韩玉洁;跨文化交际与中韩/韩中旅游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芸;韩剧成功原因探析及对我国电视剧发展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立新;心灵归宿的无望追寻[D];安徽大学;2010年
5 王凌云;上海女大学生“韩版”服装购买行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刘雷;信息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莎;在京韩国人跨文化人际交往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8 赵明英姿;坍塌的男性世界[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殷雪峰;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潘存爱;大众传媒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晖;张爱玲作品中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李卉;华丽中的虚无——论张爱玲小说对世俗情感等的解构[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常彬;类型各异的男性世界——张爱玲小说论[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4期
4 李新;相同的上海世俗 不同的精神向度——张爱玲、王安忆上海小说主题比较[J];东岳论丛;2003年06期
5 曾琪;;传播学视野下的“张爱玲热”[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6 王薇;从张爱玲的作品看其人生态度[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7 张江元;论张爱玲散文的日常化写作倾向[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3年05期
8 胡克俭;张爱玲散文的哲学意蕴[J];齐鲁学刊;2004年04期
9 王凤仙;;张爱玲小说创作与存在主义[J];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10 焦明熠;;“恐怖”与“虚无”——浅谈张爱玲小说主题的现代性[J];山东文学;2007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艳梅;海派市民小说与现代伦理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梅;张爱玲的小说传统与文学中的日常叙事[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东霞;乱世才女张爱玲[D];安徽大学;2003年
2 夏军英;市民社会世俗人生的女性言说[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任静;海派女作家笔下的上海生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皮进;上海女作家笔下的上海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玲作品在大陆[J];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06期
2 张毅;;解读张爱玲——“一个苍凉的手势”[J];理论与创作;2006年05期
3 李杰;;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略论张爱玲和她的《十八春》[J];美与时代;2006年07期
4 张晓妹;;揭开“冰山”下的蕴涵——张爱玲散文《爱》之解读[J];名作欣赏;2006年17期
5 王枫;;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张爱玲小说散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03期
6 刘俊;;论张爱玲及其小说中的“不安全感”[J];扬子江评论;2006年01期
7 陈福康;;这种人的“故居”开发不得(外一则)[J];文学自由谈;2008年03期
8 吴著斌;;论张爱玲作品中的人性关怀[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2期
9 古耜;;张爱玲眼中的鲁迅先生[J];文学界(专辑版);2009年08期
10 ;莫言称张爱玲作品缺乏阔大意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经平;;浅谈学位论文的开发利用[A];高校信息理论研究[C];1997年
2 Hazih Suliman Zayzafoun;Mustafa Mohamed Hemeda;Ahmed Salah EL-Din El-badawy;谢尔凡;;中国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普通外科学硕士学位论文)[A];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论文集锦[C];2001年
3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张春月;李晓奇;;基于FAHP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综合评判[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征稿启事[A];华东电窑技术协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征稿启事[A];05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炉窑节能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蘅;程晓堂;;英语学位论文中转引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春博;;索引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作用及其价值[A];2004年度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侯俊;邓德茹;;新的拓扑指数的发展方向[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俊国;;“三反”、“五反”运动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崔雪芹;张爱玲作品版权仍迷雾重重[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赵永颜;诞辰90周年纪念张爱玲的世界为何历久弥新?[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3 陈子善;私语:张爱玲与宋淇夫妇之间[N];东方早报;2010年
4 殷实;女性与文学的秋千架[N];文艺报;2010年
5 闵良臣;“一身俗骨”张爱玲[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6 早报记者 石剑峰;“这两部作品和我们非常有距离”[N];东方早报;2011年
7 李惠敏;“国难当头时卿卿我我的一族”[N];文艺报;2005年
8 刘成芳;史料工作是女性文学研究发展的基石[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续鸿明;张爱玲著作如何翻越版权“万重山”[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夏静 通讯员 冯俊杰;学术抄袭为何屡禁不止[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莺;张爱玲文学语言中的隐喻[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进;流亡异邦的中国文学:张爱玲的启示[D];复旦大学;2006年
3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D];复旦大学;2006年
4 王f ;面对失落的文明——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的人文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09年
5 鲍炜;针对HER2的RNA干涉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穆振斌;KAI1通过调控Sprouty2和SPK抑制HGF诱导肝癌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袁梦晖;~(131)I-RC-160及5-FC对共表达CD-IRES-hSSTR2肿瘤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8 施晨毅;校准型Faraday探针的研制及其在SPT束流诊断上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朱本华;低速风洞应变天平校准系统总体方案及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侯卫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海静;女性的沉沦与抗争[D];西南大学;2010年
2 沈丽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病态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邱戈;为心灵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丹珊;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边静;张爱玲与劳伦斯作品中两性关系下的“自我”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马俊丽;论张爱玲作品中月亮意象的传承与超越[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李进;说不尽的苍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玲玲;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衣食住行[D];青岛大学;2012年
9 赵飞;“误读”与张爱玲的文学接受[D];南京大学;2013年
10 龚晓媈;论张爱玲改编电影中的意象表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99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119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