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答辩:一堂智慧升华的课程

发布时间:2017-12-15 18:23

  本文关键词:学位论文答辩:一堂智慧升华的课程


  更多相关文章: 学位论文 答辩 智慧升华


【摘要】:本文论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是一堂重要课程。学位论文答辩,是一次认知的知识求真,一次人格的道德求善,一次心灵的艺术求美。归根到底,它是研究生整个求学生涯的一堂智慧升华的课程。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643.8
【正文快照】: 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不同,在于研究生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培养能独立进行创造性研究或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因此,抓住学位论文答辩这一关键环节,严格把好答辩关,将其作为一堂特殊课程来认真对待,就成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叶光华;董亚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与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4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郑晓齐,张豫;柔性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实现途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文辉;;构建和谐环境: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7 毕超;地理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范兆雄;论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温荣;创建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6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双;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柳志红;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陶亚奇;美国初中科学教材《Properties of Matter》中化学部分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肖海丰;探究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梁燕颜;试论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敏婕;美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南;;主题、结构、语言:学位论文的评判标准与写作逻辑[J];中国研究生;2011年04期

2 ;[SCHAEFFLER]舍弗勒优秀学位论文奖励基金在京发放[J];现代制造;2010年48期

3 张碧如;;学位论文价值提升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3期

4 李建铁;;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主题分析必要性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5期

5 雷文;陈韬;;浅谈毕业设计答辩的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6 苗学杰;;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运用的实证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刘青;;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8 刘琳;;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的思考与实践[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9 刘伟;闫春;;多方协同,提高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2期

10 秦敬云;秦丹;;从论文答辩看高校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建南;李清;;做好保密 促进利用——高校学位论文档案保密与利用关系的思考[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徐立华;逯贵章;;毕业设计选题与考核办法初探[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 教学论文)[C];1995年

3 ;2007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4 ;2008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题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5 ;培养博士生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教育改革与管理”,院士论坛[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6 黄岑汉;刘燕平;;论硕士研究生自主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汉升;;新中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相关文件目录[A];第五届整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傅金英;;如何提高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金炎;郑新蓉;;硕士生对学术世界的态度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大学 顾肃山西社科院 智效民中国社会科学院 田畔;学位论文抄袭又掀热议[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记者 万建辉;武汉高校引入论文抄袭检测系统[N];长江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康劲 实习生 戴春阳;技术“反剽窃”能刹论文抄袭风?[N];工人日报;2010年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 牛大刚;从“学位论文授权使用书”看学位论文的使用和管理[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5 练玉春;让学位论文为研究生质量把关[N];光明日报;2005年

6 刘海明;仅有“独创声明”还不够[N];大众科技报;2003年

7 刘庆传;拿什么来为研究生质量把关[N];新华日报;2006年

8 晏 扬;导师不能“师”而不“导”[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记者 梁小琴;论文无新意 一票就否决[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朱立元;“论文门槛”有违学术研究规律[N];文汇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道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实体性知识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孔祥沛;基于江苏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立兰;我国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吴琳;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云花;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殷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红梅;高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李华静;硕士生招生有关因素与学位论文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罗晖;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琳娜;军队医学院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谭霞;湖南省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张宇航;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改革研究与实践[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2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1292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7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