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工人文化宫图片_昆明老工人文化宫拆迁 市民忙与美好回忆道别
本文关键词:昆明工人文化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老文化宫
18层、高70米、配楼高12.5米,占地42.16亩,室内使用面积3万多平方米。
老文化宫拥有很多当时的“第一”:当时云南第一高的建筑、当时昆明第一栋有电梯的建筑。
新文化宫
6层楼,占地46.5亩,内部使用面积达到6万多平方米。主体楼墙面由反光玻璃构成,配上外部砖红色的走廊显得既大气又现代。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打开了窗口,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全国遍布,昆明也借助着这股力量迅速发展,就连建筑也率先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昆明市工人文化宫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1952年,第一代文化宫被拆除,1982年原址重建。1985年,18层、高70米、配楼高12.5米的文化宫建成了。与当时城市的主流建筑相比,高大、洋气、不再仅限于筒子楼。
昆明市工人文化宫就这样拥有了很多当时的“第一”:当时昆明第一高的建筑、当时昆明第一栋有电梯的建筑,这里的“第一”承载了太多昆明人美好的记忆。每每来到盘龙江边抬头凝望着老文化宫时,老昆明市中心的轮廓就又在他们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了。
牵挂
驼着背,背着手,站在老文化宫前,老人们的记忆被唤醒,时间倒流,那些消失的气味、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围挡的广场恢复了原貌,棵棵大树拔地而起;散落各处的伙伴们,又在广场上随熟悉的节奏起舞弄清影。
而今,呈现于他们眼前的却是大块的围挡铁皮,每家商铺都大门紧闭,每面墙上书写着红色的“拆”字,熟悉的一切都已一点一点流走。
业余的歌声和琴声交错出最美好的时光
万物勃发,春天来了,70余岁的王爷爷却只对着蓝色的铁围栏怀念曾经广场上的草长莺飞。对于这批在老文化宫娱乐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来说,在这里经历的所有,都是举世的美好时光。
唱花灯、唱民歌、跳交际舞、跳民族舞、下象棋、打麻将……在2011年老文化宫广场被围挡之前,广场上的活动琳琅满目。擅长二胡的王爷爷便是乐器组的一员,因为家住白塔路,离老文化宫较近,有事没事王爷爷就提着二胡到这里溜上一圈,秀上一把。退休以后,闲来无事,他更是把所有的娱乐时间都花在了文化宫里。
“要拆了,这几天常来走走看看,在这待了快20年了。”从最初凭借每个月在工资里扣会员费换得会员证进入,在文化宫里和工友们组织各种娱乐活动,到后来文化宫向公众开放,活动越来越多、玩友越来越多,文化宫记载了他们快乐的点点滴滴。
王爷爷在这里没有留下感天动地的事迹,“但一天一天就组成了我生命里快乐的10多年。”王爷爷对于这栋昆明曾经的第一高楼满是不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尤其是世博以后”,他眼中的第一高楼在城市中越来越显得矮,但他们的歌声依然每天在文化宫前响彻天空,“有人打头,歌声便骤然而出。”他们甚至无需交流,只要一开心哼唱,便快乐起来了,“这就是第二个家。”
听闻文化宫要拆迁,王爷爷几日前特地带上相机到文化宫门前拍了张照片留念,“好多老同志都来拍照,大家都舍不得。”这群眼里依稀有泪光的老人,在表达着什么?想想便释然了,他们人生中所有的娱乐就是沉浸于文化宫的活动中, “我们的歌声、琴声是业余的,但这些业余的歌声呈现了我们在这里最美好的时光。”
这里曾是昆明的“小天安门”
“我刚到昆明时,昆明连百货大楼都没有,更别说娱乐场所了。”上世纪50年代随退伍的父亲来到昆明的杨爷爷今年已72岁,曾是云南省电力局的员工。他看着老文化宫建起来,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享受快乐,“我自己也沉浸其中。”现在他不得不看着文化宫每个角落的墙上书写着红色的“拆”字。
“打算什么时候拆啊?”这是杨爷爷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当记者告知不知道什么时候拆迁,但文化宫2楼昆明困难职工帮扶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4月30日之前必须搬走时,他眼神不由暗淡了一下,“今天已经是2号了啊。”
在杨爷爷的记忆里,最初的工人文化宫有农业展览馆、工业展览馆、科技展览馆等等,“后来渐渐地都拆了,就有了这个大广场。”久站辛苦的他倚靠着文化宫前的大树,,伸出手来指着前方被围挡起来的广场中央,“看那根旗杆,那下面有个旗台,两边有几层小石台阶。”他说,那就像是一个小天安门,开会的时候两边的石台阶还会插上小彩旗。
“有了广场之后,人就变得多了。”杨爷爷不会唱歌、跳舞,就时常到广场上走走看看,“我在这边活动得最多的还是下象棋。”这里汇集了一批棋友,有事没事就杀上两局。
广场被围挡了,曾经日日相见的好友已纷纷转战翠湖公园或昙华寺公园,而近日听说老文化宫的拆迁要开始了,他们特地来看看,找找曾经的感觉,“不然以后不知建成什么,连回忆都找不回来了。”
第一次“登高楼” 第一次“出钱买时髦”
和两位老人不同,陈国贤在当年是爱赶时髦的小青年,“导弹头,喇叭裤,尖头皮鞋”,陈国贤说这身打扮在当时其实算“流氓”打扮。不过就是穿着这套 “流氓”行头,陈国贤在老文化宫前留下了他的“青葱岁月”。
当年20出头的陈国贤爱极了当时所有的流行元素。当到文化宫看一看昆明的全貌在那时风靡全城时,他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昆明工人文化宫,花5毛钱乘电梯来到18层楼上,一览昆明城。
“我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第一次坐电梯,第一次上这么高的楼。”陈国贤说,以前从来没有想过18楼是什么概念,不用自己爬楼梯,通过一个“箱子”,仿佛一下子就冲上了云霄。对于当时的陈国贤来说,5毛钱不算少,但为了赶时髦,他表示就算是5块钱也会咬紧牙攒一个月来感受一次。从那以后,只要是老家的亲戚到昆明来,陈国贤都会把他们带到东风广场的老文化宫前留影一张。
这个让他献出两个“第一次”的老文化宫,陈国贤有太多不舍。等新文化宫开放后,他说也会第一时间去参观,但愿能在那里找到最初的感动。
展望
即将拆除的老文化宫现在每天都迎接着不少前来纪念的老昆明市民。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装修工作的新文化宫,也同样吸引了不少前来“视察”的市民,他们也很关心新文化宫的建设进程。正在施工的围墙外张望的李叔叔表示,新文化宫开馆第一天,他一定会带上全家人来看看这个全新的文化宫,他认为新文化宫不仅应该从外观上有变化,从功能上也应该加强,让这个昆明“新地标”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新文化宫内部使用面积是老文化宫的两倍
和老文化宫相比,新文化宫的区别就在于高度。老文化宫共有18层楼,而新文化宫则为6层楼。据了解,新、老文化宫的占地面积相差不大,老的占地42.16亩,新的则占地46.5亩。虽然占地面积相差不多,但新文化宫可就内有乾坤了,老文化宫的室内使用面积只有3万多平方米,而新文化宫内部使用面积就达到了6万多平方米,足足是老文化宫的两倍。
在装修阶段的新文化宫外面已经种植上了部分绿化树,一棵棵小树苗映衬着外部装饰的砖红色墙壁,很是好看。文化宫主体楼墙面由反光玻璃构成,配上外部砖红色的走廊显得既大气又现代。
在主体楼的正前方,一块空地上,四五名工人正围着几个圆形的沟渠安装铝条。一名工人表示,这里在安装完后可能用于喷泉池使用。入口的空地上摆放着3部客梯,正在周围用水泥填缝的工人说,主体楼外观的装修已经大体接近尾声了,不过内部装修还需要一段时日,客梯将安装在主体楼内部中间,用来连接一二层楼,但估计近期还无法安装。
记者走进楼内看到,一层楼还在吊顶,内部墙体的装饰还未开始。几名工人介绍道,由于老文化宫有可能近期进行拆除,所以他们现在都是加班加点,力争尽快完全整体建设,交付使用。对于新文化宫何时开放,有媒体报道称,代建方昆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业主单位已要求力争于今年五一新文化宫交付使用。此外,一些商家也透露,业主单位已让他们着手准备五一进驻。
“新文化宫会给昆明带来什么?”
已经进入装修阶段的新文化宫只要往里走5米左右,就能看到一面墙被一块红布盖住了三分之一,稍微细看,红布下“昆明工人文化宫”七个大字就能看出来。
浦树芝老人从一年前开始,每天都会到新文化宫的工地门口驻足观望很长时间。“我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片凌乱的工地开始初见雏形,接着楼房席地而起。”浦树芝老人说,曾经的老文化宫承载了她太多的记忆,一家三口最快乐的时光就沉淀在那里。“一到周末,我和老伴一定会带着儿子到东风广场玩,顺便也要上文化宫看看昆明的变化。”从最初的视野开阔,到后来的高楼林立,文化宫不再是昆明的建筑物,一步步走来都是昆明发展的足迹。
而如今,新的文化宫即将开放,她每天都来看看,在门口一站就是十多分钟。“我总是在想,这个新的文化宫又会给昆明、昆明人带来一些什么呢?”
盘龙区旧城改造和拆迁管理局:老文化宫何时拆迁、如何拆迁还未确定
记者向盘龙区旧城改造和拆迁管理局工作人员杨先生了解到,老文化宫的具体拆迁时间目前还未确定,“还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杨先生说,拆迁细节的论证会还没有开,老文化宫作为一个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周围房屋和人比较集中,所以准备工作要做得非常到位才能开始动工。
对于老文化宫将采用人工拆迁还是引爆拆迁,杨先生称专家还在看图纸,做相关准备工作,等专家论证出来才能决定用哪种方式执行。其表示,此次老文化宫拆迁是由市里牵头,盘龙区旧城改造和拆迁管理局只负责拆迁工作,“所以具体细节我们目前还不清楚。”(云信 孙黎薇 杨文媛)
责编 肖永林
本文关键词:昆明工人文化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13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