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柴胡疏肝散_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体会
本文关键词:柴胡疏肝散加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乳腺小叶增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乳腺小叶增生146例取得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乳腺小叶增生302例,根据诊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46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最小18岁,最大55岁,其中,单侧患病98例,双侧患病48例,已婚128例,未婚18例,病程最长约16年,最短为2个月,平均8.5年;对照组154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最小18岁,最大54岁,其中,单侧患病101例,双侧患病53例,已婚130例,未婚24例,病程最长16.5年,最短2个月,平均8.6年。本病以20~40岁为常见,发病率以生育期女性和单侧患病者最高,未婚者发病率明显低于已婚者。两组病例从发病年龄、病程、性别、婚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处方为柴胡12 g,白芍15 g,枳壳10 g,陈皮15 g,香附10 g,川芎10 g,夏枯草30 g,路路通30 g,橘核30 g,荔枝核30 g,炮山甲20 g,郁金10 g,大贝10 g,炙甘草10 g。痛剧者加元胡索10 g;明显肿块者加三棱10 g,莪术10 g;气郁化火者加黄连、栀子各10 g;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30 g,夜交藤30 g;手足不温者加炮姜10 g,肉桂3 g。上方水煎服,每次服100 ml,3次/d;对照组用阿莫昔芬10 mg每日2次,VitE50 mg每日3次,,治疗2个月后评判疗效。
1.3 疗效标准 显效:经治后疼痛、肿块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经治疗后肿块缩小明显1/2左右,疼痛明显减轻者;无效:经治2个月后无明显变化,肿块无明显缩小,疼痛无明显减轻者。
1.4 结果 治疗组显效129例,占88%,有效10例,占7%,无效7例,占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103例,占67%,有效32例,占22%,无效9例,占6%,总有效率88%,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2 讨论
乳腺增生病属于祖国医学的“乳癖”、“乳痞”等范畴。多由于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瘀滞成块。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阳虚痰湿内结所致,其特点是乳房肿块,经前肿块加重,经后减轻,好发于20~40岁的妇女,是临床上常见的乳腺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女性内分泌紊乱有关。乳腺小叶增生症可能是雌激素水平过高,孕酮水平过低所致,主要病变为末梢乳管和腺泡的上皮增生与脱落,导致乳腺导管的轻度扩张。乳腺囊性增生病可能是长期雌激素刺激的结果,主要病变是导管上皮增生,导管扩张致导管囊性变。柴胡疏肝散是《景岳全书》中的名方,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香附、郁金疏肝理气,川芎活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大贝化痰软坚散结,夏枯草《滇南本草》记载:“祛肝风,行经络……行肝气,开肝郁”,清肝火开郁结,荔枝核理气止痛,祛寒散滞;《本草备要》:“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性味甘涩温归肝肾经,橘核性味苦、平,归肝经,行气散结止痛。上三味合柴胡、香附、郁金、大贝可加强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之功。穿山甲活血通经,消肿排脓,性味咸、微寒,归肝、胃经;《本草从新》:“善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路路通苦、平,归肝、肾经,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上二味与白芍、川芎养血活血,通络散瘀,引药归经,药达病所,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活血通络之功。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临床上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 553500 贵州盘县,盘县中医院
(编辑:魏 冉)
本文关键词:柴胡疏肝散加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3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17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