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博硕士电子学位论文全文服务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国家博硕士电子学位论文全文服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国内外23个学位论文数据库的统计分析,探讨电子学位论文全文服务的相关问题,从全文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的选择、制定学位论文出版和流通管理办法、规范版权授权使用办法、强化行业自律规则的约束能力等方面给出我国电子学位论文全文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关键词】: 博硕士学位论文 全文服务 服务模式
【分类号】:G358
【正文快照】: 一般而言,博硕士学位论文〔’一’〕是了解当代最新学术动 态、掌握科技信息、研究学科前沿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该 类论文一般不在刊物上发表,只通过学位授予单位、指定收 藏单位和私人途径获得。电子学位论文(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ETns)[’]主要有两种类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莹;试谈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权的保护问题[J];河北科技图苑;2004年03期
2 于桂兰 ,李凤良 ,张平 ,檀柏梅;网络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保护[J];经济论坛;2004年02期
3 于红;谈谈信息流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学刊;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贺志红;;关于现代文献信息流通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8年07期
2 孙宁;;对文献信息流通问题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3 杨萍;张昕;;学位论文电子化全文利用模式的法律问题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06期
4 贺德方;姜爱蓉;曾建勋;赵嘉朱;赵阳;周杰;张学福;张鹏;;国家学位论文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情报学报;2006年05期
5 杨萍;张昕;;学位论文电子化全文利用模式的法律问题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07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法涛;数字权限管理技术(DRM)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张昕;论学位论文电子化利用的许可模式[D];兰州大学;2007年
3 李逢林;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信息共享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秦珂;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问题摭谈[J];河北科技图苑;2001年02期
2 宋晓丽;也谈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J];河北科技图苑;2003年03期
3 左秀英;开发文献知识信息单元的方法和途径[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5年03期
4 邹荫生,,沈媛芬;论发展我国图书馆信息服务业[J];图书情报知识;1995年02期
5 卢子博;信息服务业与作为开发文献信息关键部门的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艳;;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综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刘冬霞;;国内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3期
3 潘瑞卿;袁林秀;;医院图书馆为研究生重点读者的创新服务模式[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4 黄萍;;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J];文教资料;2011年26期
5 唐艳;;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对比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韩玮;;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7 张书晗;;谈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张晶;;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与用户需求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9 马东明;张金环;;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创新服务的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1年07期
10 刘伶俐;费业昆;;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发展策略探讨——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晓琴;;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晓光;昃琳;刘涛;;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3 史永;王英龙;;城市大规模个性化出行服务的基础研究初探[A];山东省计算机学会2005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5年
4 焦蝶英 ;王兆伦 ;崔以泰;;宁养医疗服务是临终关怀新的服务模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波;;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目前的基本状况及建议[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骆平;李蔚君;;行业数字化期刊与保护[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7 陈静;陈艳萍;屈凤秋;陈s
本文编号:386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38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