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和差距:中国和北美旅游地理博士学位论文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差异和差距:中国和北美旅游地理博士学位论文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对56篇中国旅游地理学博士学位论文和76篇北美论文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滞后于北美,但中国博士论文增长速度快于北美;北美论文选题视野宽泛而中国论文选题视角比较狭窄;北美旅游地理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学科本位特征比较明显,而中国旅游地理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实践驱动比较突出;由于中国和北美旅游业发展背景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或研究者对旅游地理问题认识的差异使其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倾向有明显不同,即使在同一时期也有不同的研究热点。在北美,旅游影响研究和旅游景观/形象/感知研究是两个长盛不衰的课题且涉及的论文数量最多;在中国,涉及最多的研究领域是区域旅游开发/发展和生态旅游。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旅游地理 博士学位论文 比较研究 中国 北美
【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2002KYCX008)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24700005)资助
【分类号】:F590
【正文快照】: 1问题的提出博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研究报告(以下统称博士学位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具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及其创新性和严肃性决定着博士学位论文比其它形式的学术著作都更加科学、严谨和能够经得起推敲,足以在该研究领域树立其较高的学术威信。尤其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保继刚,张骁鸣;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检讨与反思[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2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3 吴必虎,冯若梅,张丽;90年代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3期
4 陈德广;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J];旅游学刊;2004年06期
5 金波,蔡运龙;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进展[J];人文地理;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锦河,陆林;安徽省旅游业国民经济地位评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解杼,张捷,刘泽华,余颖,郭来喜;旅游者入游感知距离与旅游空间行为研究——以江西省龙虎山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查爱苹;选择性旅游研究概览[J];商业研究;2003年17期
4 张宏梅,陆林;旅游研究定性方法的初步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程海峰;安徽省旅游业国民经济贡献率区域差异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6 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7 马秋芳,杨新军;1994—2003年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文献及其评价[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8 朱晓华;乌恩;;旅游系统网络空间分形研究的科学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9 宣国富,章锦河,陆林,章锦河,杨效忠;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6期
10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J];地理科学;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训;;中国矿情的辩证分析与双向发展战略[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2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郑耀星;;旅游地理学发展动力、趋势与旅游地理学课程改革[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震方;海滨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保忠;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4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夏赞才;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彭建军;酒店顾客抱怨之诱因、行为及其补救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丁正山;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军;西安海外旅游流时空动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秦学;现代都市游憩空间结构与规划研究——以宁波市为例[D];中南林学院;2001年
3 梁sチ,
本文编号:401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40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