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力比较的实证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1987 年 9 月,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证券公司。从那以后,证券公司飞速发展,经历了公司数量从无到有,资金规模从小到大,经营业务从单一到综合,营业分布从区域性到全国性的发展历程。通过证券公司承销发行股票、债券等投资理财产品,股票、债券等也从新鲜事物开始慢慢走入民众视线,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理财工具。截至2015 年 6 月,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共有证券公司 119家,其中包括大部分国有资产背景以及小部分非国有性质的证券公司。 截至 2015 年 6 月,我国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有 2783 家,新三板挂牌交易的公司有 2637 家,充分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旺盛的活力。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证券公司担任着重要的中介角色,在一级市场的主要职责是对有上市需求的公司进行设计、筹划改制以达到公司上市的目的,对拟发行股票上市的公司进行上市辅导并熟悉上市流程,组织承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债券等,对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兼并重组收购计划提供咨询服务,并对公司成功上市之后进行持续的跟踪辅导和监督服务;另外,证券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国家宏观层面的经济大势来对整个证券市场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对实体经济中细分行业进行深度调研来对投资者提供投资策略,在对上市公司基本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后对普通投资者提供个股研究分析报告和投资建议,以及在证券交易市场中作为中介机构接受投资者买卖证券的申报。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本文将从当下我国整个证券行业的具体现状着手,通过选取 23 家具有代表性的证券公司进行取样研究,所选取的指标数据都能够代表证券公司经营状况以及竞争力情况,通过对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力进行多指标,多维度的量化分析,验证当下整个证券行业内公司的竞争力排名。对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力的比较研究,首先要从理论上对证券公司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定义并描述现阶段我国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其次要对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影响因素指标进行一定的取舍,选取的参考依据是公司资本规模与收入结构、股权集中度等方面;然后利用统计软件对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我国证券公司现阶段竞争力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来提高我国证券公司的竞争力。 本文具体研究方法是基于理论部分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选取的时候按照一定的科学性,然后对所选取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因为所选取指标单位不同,经过标准化处理之后能够更有利于最后进行的实证分析。本文的实证分析是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来完成的,在因子分析中得出所选取样本之间竞争力的具体排名以及各单项主成分因子的得分排名,其次根据各样本公司主成分因子得分能力,将它们进行聚类分析,就是将相似竞争力的公司分组归类,得出相似综合竞争力的证券公司,然后在相似竞争水平的证券公司中做全面的细致的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实证结论。 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以国内外典型案例为参考分析,通过大、中小型证券公司分类后全面的了解我国证券公司在提升自身竞争力方面的启示,得到三个方面的建议,主要是我国证券公司在公司战略、传统与创新业务以及人才管理等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第二章 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理论概述
目前,我国对证券公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国际上也没有对证券公司竞争力的专门定义,通常对普遍的“企业竞争力”进行定义,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经济和社会环境中能够使企业生存并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来说,在竞争性市场下,构成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包括企业自身资源、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和企业外部环境三方面。由于企业状况各不相同,面临的竞争力要素也不尽相同,导致了企业竞争力的不同。 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Micheal Porter 提出“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公司的竞争力,试图从公司自身利益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在占领有利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这一现象在传统无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业中很难实现,而在新兴行业中则比较常见。90 年代初期,Hamel 和 Prahalad 发表了影响至今的《企业的核心能力》,确立了核心能力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在企业竞争力理论和实践中的主导地位。在我国学者中,金培(2003)认为,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能够在市场中比其他竞争者更能够有效地占据市场并且获得盈利和综合发展的能力,他认为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关系、资源、能力和知识这四个方面,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综合促进发展,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更加全面、稳定。 在产业经济学中,竞争与垄断是相对应的概念,市场结构的竞争性和垄断性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市场绩效和企业盈利间关系的性质。从根本上说,竞争条件下与垄断条件下的企业盈利具有非常不同的性质,特别是对企业竞争力和市场绩效的评价更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因此,首先要区别企业竞争环境是否具备完全竞争环境还是垄断环境。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行业中企业的平均盈利水平很高,往往意味着这个行业存在较强的垄断因素,所以,高盈利不仅不是企业竞争力强的表现,而且可以表明该行业的效率较低。因为,行业的利润水平畸高往往是该行业企业竞争不充分的反应,因此很难想象,在缺乏竞争的市场结构下企业会有真正的竞争力。从目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状况来看,证券行业正处于相对垄断这一状态,因此我国证券行业暂时并没有受到外来行业的竞争冲击,我国证券公司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源自于行业内部的相互竞争。
...........
第二节 理论概述评述
上文先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出发,对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进行定义,至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证券公司竞争力的研究,最后从公司股权集中度来阐述其对公司竞争力的正面影响,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证券行业处于垄断地位,根据垄断行业内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来看,分析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应该从我国证券行业内部来分析,暂不考虑外部行业影响因素对我国证券公司带来竞争性冲击。 由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相较成熟,证券公司在经营方式等已经基本成型,因此国外对于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的角度在于从公司战略整体性、全局性出发,从证券公司的规模大小、业务分布、风险状况等方面进行研究。关于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的研究来看,其优点在于针对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的状况,进行了多元统计的实证研究,能够定量地分析我国证券公司之间的综合竞争力,各类研究一般均是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综合排名,并给出简单的建议来提高我国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力。 上述研究具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并不一定适合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竞争力研究。(1)国外证券公司经营已经相当成熟,我国证券公司还在起步阶段,因此不具备十分匹配的可比性,或者说我国只有少数几家证券公司能够与国外证券公司相比;(2)选取的指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在选取样本公司的数量上较少,由于研究年份相对较早,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已经较之前有很大改变,而本文将把股权集中度对于公司竞争力的正面影响作为一个选取指标,这是前人在研究证券公司综合竞争力时并没有出现过的;(3)前人在分析过程中只做到将证券公司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根据排名结果来给出相对应的建议以提高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力。而本文在进行综合排名之后,还进行聚类分析,以将竞争力相类似的证券公司进行分类分析,通过归类细致分析,有助于更直观的体现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的差异性,能够看出哪些指标对于哪类证券公司竞争力有显著影响。因为我国证券公司良莠不齐,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直观判断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因此通过分类分析更全面的对我国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来提高竞争力。
.........
第三章 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19
第一节 指标体系构建 ........ 19
第二节 指标数据处理 ........ 23
第四章 证券公司竞争力比较的实证分析..... 26
第一节 因子分析 ............ 26
第二节 聚类分析 ............ 35
第三节 实证分析结论 ........ 48
第五章 提高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的建议..... 49
第一节 提高竞争力的建议 .... 49
第二节 不足之处 ............ 53
第五章 提高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的建议
第一节 提高竞争力的建议
本文通过第四章的实证分析结果,基本得出五个影响我国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力的因子,分别是公司规模与收入因子、公司集权与创新因子、公司资产收益因子、公司传统业务因子和公司持续发展因子。本章在此基础上得到提高我国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力的启示,建议通过提高以下几方面的竞争力,来增强我国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可以从公司战略、传统与创新业务、人才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公司战略关系着一个公司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其他新兴或者高科技行业,由于公司战略出现问题而倒下的“企业巨人”比比皆是,比如柯达、诺基亚等;虽然在我国偏传统的证券行业,出现这种极端情况不是太多,但是公司战略也影响着证券公司的竞争力问题。上文在实证分析中得出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在规模方面的效应十分显著,因为公司规模与收入因子占到主成分因子贡献权重的近一半左右,因此大型证券公司在公司战略上应该倾向于兼并收购同类证券公司,由于大型证券公司拥有强大的资本能力,在企业并购、重组等方面能力优势显著,从而扩大证券公司的资本规模和市场份额。 在我国证券公司兼并收购的实际运作案例中,最近的一例证券公司合并是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的合并,申银万国本来就是申银证券和万国证券合并而来,因此,如今的申万宏源已经是三家证券公司的前身了,通过行业内证券公司的合并,公司的资本规模和市场份额扩大效果明显;另外,由于协同效应的影响,优化证券公司内部业务结构,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证券公司的竞争力。
..........
结论
我国证券公司在人才招聘选拔时都是按照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级别以上要求进行甄选的,同时所甄选人才来自于各行各业,整个证券行业已经具备了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高学历人才优势,相当于一个缩小型的社会高端人才库。因此,充分挖掘这部分人才的潜力是我国证券公司提升软实力的需求。以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为例,充分利用优秀人才的潜力,单位人均创利达到164 万与 140 万之巨,分别占行业第一、第二名。同样一名证券从业人员,在这两家证券公司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系,而中小型证券公司的单位人均创利平均在20 万~40 万之间,因此,大型证券公司在如此全面的人才优势基础上,应该大力培养高专业水平,高投资研究能力的研究型人员,充分利用高学历人才来自各行各业的优势与潜力,为公司最大程度的增加创收,以提高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对于中小型证券公司来讲,其整体的薪酬福利体系相对于大型证券公司并不具备更大的吸引力,人才培养对其成本支出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改变中小型证券公司对于引进人才的福利薪酬体系,特别是对负责直接和客户对接的投资顾问的薪酬考核体系,一方面可以高薪聘请大型证券公司的专业人才,通过其优质的服务树立中小型证券公司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不再仅仅将客户资金量作为单一的考核指标,而将投资顾问对客户的盈利贡献列入重要的考核指标,这样不仅可以对于投资研究能力强的优秀投顾,给予更高比例的奖金分成,以防止优秀投资顾问的流失,还可以激励投资顾问更好的服务客户,以防止客户的流失,增加客户的粘度,从而提高证券公司的竞争力。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5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4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