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学位论文 >

20150708期(合刊)

发布时间:2016-05-20 18:03

  本文关键词:师之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现在,常听到把学生视作“上帝”,把学生家长当作“衣食父母”的说法,从教育服务的角度看,这种说法似乎无可厚非。但如果有人因此而放松、忘记了教育的责任,以至于出现了“教不严”的情况,那就枉为人师。

    很多人坚信“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并且将之与自己必须履行的人生责任结合起来。但当今教育的现实是,“教不严”并非“师之惰”,而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在实践上被误解。

    时下教育界强调“减负”、“愉快”、“个性”和“尊重”,以至于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搜肠刮肚找一些能“尊重”学生的“批评”、“教育”,使教育显得苍白无力,遇到问题只有找家长。对此,各方一致的说法是“教师要提高教育能力和专业素质”。越来越多的学校,对学生放松了从严要求,但对教师却严得厉害。体罚学生早就令行禁止,罚站立、罚抄书甚至以言语责备,都可能等于是在“侮辱学生”。有校长、老师就因“伤害学生心灵”而被处罚。教师既不能尊也不能严,有时遭到学生轻视、殴打,似乎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当今提倡“勤奋、刻苦学习”的声音越来越小,却时常看到有文章猛烈批评“头悬梁、锥刺股”是泯灭人性。宋朝名臣范仲淹曾经主持府学,对学生读书、寝食时间规管甚严,“见有先寝者”,即责罚,一时有成就的士人,多是范仲淹的门生(《涑水纪闻》卷十)。明朝名臣杨士奇溺爱儿子,,屡次接到投诉,都只是好言劝儿子“即改之”,后来儿子就因作奸犯科问斩,论者认为这是杨士奇“最为败德事”(《国朝纪录汇编》卷二十三)。今天中国的教育当以范仲淹还是以杨士奇为法,有目共睹。许多少年犯狱中吐心声“现在才明白读书的重要”,这是以切肤之痛告诫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教不严,师之惰”的现象说明,教师存在的问题不能完全怪教师,而且主要不能怪教师。教师自有教师之惑,他们的责任是巨大的、工作是繁重的,他们也要为自己的职称、待遇、家庭和事业发展努力。“教不严,师之惰”的现象还说明,教育是社会的事业,自然受到社会诸因素的制约,教师身处其中自然要小心谨慎。这些教育实践中的扭曲现象,究其原因,应该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成功,是教育产业化的结果,是对教师和学校缺乏科学评价体系的产物。要使教师安于、乐于潜心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培养出更好更多的人才,教育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宽严相济,持续改革,立德树人。

 


  本文关键词:师之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47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