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位论文建模方法的机电系统动力学研究性教学实践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位论文建模方法的机电系统动力学研究性教学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机电系统动力学 学位论文 建模 教学目标 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
【摘要】:结合机电磁固耦合动力学方向学位论文建模需要与"机电系统动力学"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机电系统动力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8届学位论文指导与"机电系统动力学"教学实践,提出演绎式教学与研究性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符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原则,也符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 唐山学院结构与振动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机电系统动力学 学位论文 建模 教学目标 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
【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SZ2010326) 唐山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1-2)
【分类号】:TH113-4;G642.4
【正文快照】: 一、机电动力学及课程特点“机电系统动力学”是将力学与电磁学结合起来,研究在电磁场中运动物体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一般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振动理论与电磁场理论、电机理论等形成的交叉学科。[1]“机电系统动力学”从能量的观点出发,作为统一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伍红林;从《博耶报告三年回顾》看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迈克尔J.普林斯;理查德M.菲尔德;王立人;;归纳式教学法的定义、比较与研究基础(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3 刘全慧;;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J];物理与工程;2007年01期
4 孙元清;对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J];化学教学;2004年12期
5 刘智运;;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2期
6 恽瑛;张勇;叶兆宁;;研究型、互动型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5期
7 许晓东;冯向东;;理工科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11期
8 杨志安;《力学与实践》──学习与创造的源泉[J];力学与实践;1999年01期
9 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2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席晓燕;发电机组故障运行机电耦联扭振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5年
2 崔一辉;RLC电路弹簧耦合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高峰;皮带驱动机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7年
4 贾尚帅;微电子机械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晓峰;;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素材的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范程华;陈明生;;基于教学团队及特色专业的课程群建设研究与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张兰杰;辛广;;PBL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江捷;;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5 汤琼;李志敏;叶含笑;王海舜;;基于PBL和LBL的数据结构教学研究与实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刘蓓蓓;;构建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研究性学习方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7 姜怀宇;;开展研究型教学实践,提高政治理论课质量——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8 高媛;宋利;史海水;李芳芳;许丽辉;姜玲玲;;PBL理论及其在生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陈小鸿;黄亚平;;关于高校研究性教学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1期
10 姚翔飞;许鹏奎;;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工科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基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娟;李欣业;张华彪;;陀螺系统的受迫振动及其时滞反馈控制[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戴余良;俞科云;王世明;苗海;;潜艇水下运动的分叉特性分析[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刘文光;陈国平;;含裂纹平板的振动特性及裂纹扩展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4 杨春秋;许洁;;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认知与建构[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李欣业;张华彪;;1:1内共振耦合范德波振子的主参数共振及其时滞反馈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刘丽丽;金栋平;胡海岩;;状态保持阶段绳系卫星的混沌运动[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陈予恕;;关于动力学和工程非线性动力学的内容结构[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欣业;张华彪;杨彦龙;;1∶1内共振耦合范德波振子的主参数共振及其时滞反馈控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季颖;毕勤胜;;参外联合激励复合非线性振子的分岔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韶华;杨绍普;司春棣;;二维非线性车路系统动力响应[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清华;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郑松;几类时滞复杂动力网络的同步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3 唐有绮;轴向运动梁和面内平动板横向振动的建模与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4 闫志勇;复杂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耀强;陀螺仪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及稳定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宋立伟;天线结构位移场与电磁场耦合建模及分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茅晓晨;四维时滞神经网络的动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郑远广;含时滞的奇异摄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李青;充液挠性系统动力学分析及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朱为国;矩形薄板非线性热、磁弹性振动与混沌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糜红叶;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娟;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内容与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磊;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水机电耦合振动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窦苏广;非线性系统的实验建模和频域识别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张光明;基于Gabor变换和盲信号分离的信号降噪技术及应用[D];石家庄铁道学院;2010年
6 孙立莹;基于Duffing-Holmes混沌系统的弱信号检测方法及应用[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7 程清旭;基于DSP的电机转子断条故障的诊断系统[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8 鄢红春;大学文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戚雪;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教与学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亚龙;神经元及其网络的一些动力学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震煜;于虹;;纳米梁非线性振动的动力学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06年03期
2 张有忱,马萍;V带传动中附加摩擦力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3 沈桂芬,张宏庆,韩宇,范军,付世,丁德宏,姚朋军;微机电系统的研究与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1期
4 李鸿光,闻邦椿;一类具有可动边界的机械振动系统的混沌行为[J];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文成秀,赵长宽,闻邦椿;分段线性振动机械关于外激振频率的分岔与混沌[J];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李鹤,姚红良,闻邦椿,应怀樵;振动锤的周期运动稳定性与分叉[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赵跃宇;李永鼎;王连华;康厚军;;悬索的超谐波共振与1:3内共振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7年02期
8 刘崇新,金黎,邵红卫;三阶非自治铁磁混沌电路的分析及控制[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3年02期
9 黄昕,刘青林,崔升;电场中微梁结构的建模与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张义民,闻邦椿;非线性随机振动机的动力学研究[J];工程力学;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洪喜;微结构的静电驱动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席晓燕;发电机组故障运行机电耦联扭振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5年
2 俞婕;微梁结构的非线性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崔一辉;RLC电路弹簧耦合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高峰;皮带驱动机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凯,殷国富;ANSYS中几种建模方法的研究[J];机械;2005年06期
2 雷鸿源,陈炽坤,王高;建筑室内计算机建模方法的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05年05期
3 郭毓;林喜波;胡维礼;;洗衣机装配序列遗传优化建模及算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年05期
4 宋立军;胡政;杨拥民;;热力机械耦合能域的功率键合图建模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05期
5 李寒梅;朱宁龙;;质心干扰数字仿真建模方法[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08年04期
6 常飞;方钰;张栋良;;一种新的智能公交出行建模方法及其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年12期
7 韩安媛;;一种改进型定性建模方法F-SDG[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8年S1期
8 董锋斌;皇金锋;;三电平DC-DC变换器统一建模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07期
9 王步来;顾伟;褚建新;吴卫民;郭q,
本文编号:850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85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