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边缘效应”──一个广阔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生态视域
本文关键词:学位论文:“边缘效应”──一个广阔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生态视域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规划与设计 边缘效应 学位论文 城市边缘区 自然生态资源 生态效益 功能单元 生态因子 相容性 城市规划与建设
【摘要】:
【关键词】: 城市规划与设计 边缘效应 学位论文 城市边缘区 自然生态资源 生态效益 功能单元 生态因子 相容性 城市规划与建设
【分类号】:TU981
【正文快照】: “边缘并非事物的结束,而是显 现事物的开端”。本文将相邻异质地 域(含地质、地貌等自然属性与用地 性质、权属等社会属性的区别)间的 交界处称为边缘区。从城镇间的分 隔带、自然生态单元与城市建设用地间的绿色交接带,到联结城市中各功能单元的街道.广场、建筑檐廊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校今年开始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4期
2 赵炳时;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设置建议[J];城市规划;1983年06期
3 耿宜顺;;城市生活与城市结构[J];时代建筑;1990年03期
4 卢崇光;;黄浦江大桥在延伸[J];航海;1990年02期
5 薄曦;韩冬青;;R/UDAT的城市设计思想及其方法[J];新建筑;1990年01期
6 张明;;杰出的城市设计学家 凯文·林奇(上)[J];新建筑;1993年04期
7 ;改革大潮机遇与挑战同在[J];建筑学报;1995年01期
8 万学远;城镇规划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战略空间[J];城市发展研究;1995年03期
9 张兴国,魏宏扬;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45周年回顾[J];建筑学报;1997年11期
10 王佐;有机生长理论及思考——从有机生长理论到可持续发展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忠;;边缘效应——一个广阔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生态视域[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任雷;高冰松;;城市规划与设计科学[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目录(78级—97级)[A];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C];2001年
4 徐苏宁;吕飞;赵志庆;;城市的健康与安全[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5 王发曾;;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犯罪空间防控效应[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张建华;任震;;地方院校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探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城规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的回顾与思索[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关于要求恢复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并将该学科正名为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作为国家工学类一级学科的报告[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8 欧百钢;郑国生;贾黎明;;对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黄智高;刘淑丽;;人群与城市环境——人文色彩的和谐共构[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石铁矛;朱磊;周娟;;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地域性特征研究——以沈阳市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为例[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同欣 赵永平;专家进谏:北京需要特色CBD[N];市场报;2000年
2 ;规划论坛主题回放[N];建筑时报;2001年
3 汤海山;江苏吴江市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N];中国人事报;2002年
4 记者 韩俊;上海将建“新城”分流百万人口[N];中国人口报;2003年
5 马田;如何让古镇活起来[N];光明日报;2003年
6 记者 丰捷;国内高校首次设立城市管理硕士专业[N];光明日报;2003年
7 华开颜;景观设计呼吁专业化[N];建筑时报;2003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邓小群;深圳大学新增20个硕士点[N];深圳商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牛建宏;交通难题检验城市规划与设计[N];中国建设报;2003年
10 王辉 安宁;继承与创新并举追求卓越谱新篇[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吕元;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3 徐晓霞;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评价与城乡一体化调控[D];河南大学;2005年
4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东方;袁运甫艺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胡钫;山地住区形态多元化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2004年
3 刘丹;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反思城市规划与设计[D];浙江大学;2005年
4 吴怡音;高技术产业区位因子变化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
5 黄昱;高科技园区功能结构及其空间形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凌波;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中小城市CI策略[D];武汉大学;2005年
7 陈剑宇;城市入口空间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晓华;城市规划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5年
9 葛慧蓉;都市型工业园区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金贞爱;我国高校世界遗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89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98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