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玫个人资料_胡玫"艺术人生"笑谈:一个女人的雕刻时光/图
本文关键词:胡玫的父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胡玫侃侃而谈
更多图片
胡玫对话朱军
胡玫做客《艺术人生》
中央电视台三套《艺术人生》4月1日20时35分与4月3日22时20分,将为你精彩呈现一个别样的胡玫导演。
对于胡玫导演,很多喜欢电视剧的观众可以说是非常熟悉,尤其是她导演的几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香樟树》、《浴血坚持》…几乎每一个剧名都是耳熟能详、情节更是如数家珍。
现在的胡玫导演,应该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优秀女性导演之一。独特的视角、个性化的视听语言、张弛有致的叙事风格,让她在艺术追求与现实表现之间做得游刃有余。
面对过往的历史,透过现今生活的多菱镜,用新历史的眼光发现一种历史的新印象,可以算是胡玫执导时的法宝,套用老子的话,叫做“导大戏如烹小鲜”。胡玫的坚持与努力,为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同时也迎来了不少的议论。前不久,投资过亿元的传记片《孔子》再次让胡玫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艺术人生》的现场,朱军与胡玫之间的对话是从朱军诵读网络调查数据开始的,在最喜欢哪部作品的网络调查中,《乔家大院》和《雍正王朝》以32.1%高比例并列第一。胡玫最早导演的军队女性情感片《女儿楼》和她独立导演的心理影片《远离战争年代》,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所以网络调查的结果是零…时过境迁,曾经的似乎已经过去,而胡玫的过往岁月在朱军的追问下,又一点一点还原出本来的面貌。
作品中的童年烙印
胡玫的童年是在一个温馨、充满爱意的家庭里走过的,但那段童年也有刻骨铭心的伤痛。在胡玫看来,那是她人生经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对后来的世界观的形成,打上了很重的烙印。
胡玫的父亲是一位在指挥界享有盛名的指挥家,母亲是一位歌唱家。所以,非常注意胡玫在音乐方面的培养,从小就给小胡玫找了最好的钢琴老师,让她学钢琴,每周还要走很远的路,到广安门的老师家上课。在胡玫的印象里非常慈祥的父母,有时候就会拿着小棍站在一边,监督小胡玫每天练琴一、两个小时,小胡玫时常趁父母不注意偷偷把表拨快一点,以逃避对她而言有些枯燥的琴键时光。
后来在特殊时期,钢琴被贴上了封条,房子也被封了,父母被关了起来,一直到落实政策。胡玫和两个哥哥相依为生,幼小的记忆随后完全被一个历史政治的印记裹夹在里面。那段不堪的往事在一个孩子的心灵中造成一种无奈、非常局促和挣扎的一种感觉。
胡玫在现场谈到那种感觉时说,“好像我的作品总是有点悲剧色彩,喜欢营造一种正剧或悲剧的气氛,这就跟那段经历有关…因为童年经历过,那样的印记是抹不掉的。”
经历了人生最大的变故,胡玫慢慢认识到人性的两面性,开始思考一些人生的意义,探寻着一点点微微的光,在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之后,逐渐成熟起来。
同伴“戏说”童年胡玫
胡玫说起童年好像比较凝重,而在更多认识她的人当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她的风风火火,为了以人为证,朱军请上了从六岁就与胡玫相识的发小、当年因为一曲《军港之夜》而名传天下的苏小明。
苏小明与胡玫两人的父母都是部队一个单位的,两家关系特别好,后来两人又是同班同学,是最好的朋友。在苏小明的眼中,胡玫小的时候胆子非常小,话也不多,却总喜欢跟比她大的孩子玩,因为她早上学,所以就经常跟比她大的苏小明在一起,总是跟后面一起出入。那时候的胡玫调皮但又不过。两个人一样,在学校的同学关系相处得好,也很热情,却有一条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坐在那里脑子就飞了,也不知道想什么,为此两人还曾经一起补考过。
苏小明说,那时不算好学生的胡玫虽然有些大大咧咧,但还是内心很丰富的孩子。随即她就说了一个例子:一年秋天,父母都出国演出了,家长都不在身边,两个小伙伴坐在院外的台阶上,都说想爸爸、妈妈。完了,胡玫就说妈妈走之前教了她一首歌,就给苏小明唱了起来,还要她学唱。胡玫一边唱一边哭,一边哭一边教苏小明唱,那首歌的名字叫《红梅赞》。
在与苏小明的交谈中,能明显地感受到她与胡玫之间的深厚感情。经历了与胡玫几十年的友情,在苏小明看来,真诚、善良、正直,,是胡玫身上一直没有改变的优点,它们会成为胡玫在对艺术的探索和超越中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本文关键词:胡玫的父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8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swd/12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