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论文选题 >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同课异构课件:第11课,鸿门宴2

发布时间:2017-01-19 11:32

  本文关键词:樊哙闯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11课 鸿门宴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 虞兮奈若何?

项 羽

刘邦

鸿门 咸阳

荥阳

西楚霸王

乌江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

2、分析故事情节.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文学常识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 迁。《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 东汉以后改为《史记》, 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 的黄帝,下讫汉武帝,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为 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八《书》、十《表》等五种体裁,共130篇,50余 万字。作为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鲁迅曾 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 世家: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表:
书: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①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

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

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

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 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
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 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 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

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
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

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 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 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 “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 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 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 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刘邦施计”、“项伯中计” 不必分开来说)“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 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

,以致范增之 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1)概述内容。 提示:第一件事“刘邦谢罪”,第二件事 “项王设宴”,第三件事“范增举玦”,第 四件事“项庄舞剑”。

( 2 )提问: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

提示:并不诚心。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而 且,言辞虽恭,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 自称,更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 见将军”都出于“不自愿”,侥幸而已,但 却绝不认错,更把责任推给“小人”!(这 “小人”分明指曹无伤却故意不予道破,装 出一副全然无知的样子。)

(3)提问:项羽“留沛公与饮”,终于演出了“项庄舞剑”企
图“击沛公于坐”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留沛公与饮”是精心策 划的阴谋吗? 提示:不能认为这是精心策划的阴谋。范增一再暗示项羽,要他 下令除掉刘邦,项羽却总是“默然不应”,可见并未经过策划。 这一变故是范增一手导演的,虽然阴狠,却并不示明,由于没有 得到项羽的支持,而项伯又出面援救,终于不了了之。

(4)提问:“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什 么作用?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

提示:“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 “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 而引出了“樊哙闯帐”,故事推向高潮。
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 们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

( 5 )“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

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

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
提示: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 重彩,形神兼备。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 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 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 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 武。

外貌描写:“瞑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 更突出了张良。

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 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 彘、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 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 夺主之感。

(6)提问: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样,“仅 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提示: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 重于辩解,强调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哙则是理直 气壮责之以“

义”,首先申明自己“死且不避”,继而 陈述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 之”,暗中已将项羽推向了审判台。而后明确指出怀王 有约在先,沛公虽然先入咸阳,却又“还军霸上,以待 大王来”,言沛公“劳苦功高”,责项羽“听细说欲诛 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从策略上看,二者区别也明显。刘邦之言 属于“以屈求伸 ”,樊哙义责项羽已是 “以攻为守”了。 二者有本质区别,说话的语调语气也自然

大不一样,朗读课文要注意这一点。

提问: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 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 么这样?

提示: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一是放弃车 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一是叮 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 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 (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提问: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提示: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
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

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
不仅把玉斗“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竖子 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故事至此结束,“立诛杀曹无伤” 则是对开头“告密”的交代,是尾声。

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曹无伤告密 范增献计 项伯夜访 刘邦赴宴 范增示意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 樊哙力斥

鸿 门 宴

高潮

结局

刘邦逃席
诛杀无伤

分析人物 品味人物语言,借助相关课外知

识,分析人物。

刘 邦 深通人情世故,能屈能 伸,狡诈多端,攻于心

计圆滑机警,能言善辩。
多谋善断。




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

钓誉,自矜攻伐,刚愎自用,

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
勇少谋,光明磊落,坦率 粗豪。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本文关键词:樊哙闯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8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swd/238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6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